APP下载

浅谈薄弱民办学校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20-10-20庄志涛谢肖馨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1期
关键词:份数民办学校小棒

庄志涛 谢肖馨

目前,东莞市有不少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普通民办学校,此类民办学校总体办学质量不高,属于亟需提升教育质量的薄弱民办学校。为缩小公、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东莞市茶山镇小学数学学科充分发挥学科教研中心组的引领作用,开展对薄弱民办学校的组团式教学帮扶活动。在帮扶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民办学校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较为薄弱,存在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数量关系理解能力较差、数学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和审题能力不足等情况。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能够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正确思路和基本策略。学以致用,把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学习的本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需强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学习有用的数学,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培养薄弱民辦学校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团式教学帮扶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组团式教学帮扶活动中,利用公民办学校集体备课的合作共享模式,改变以往教学中民办学校教师独自备课的困境,促进公民办学校教师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互相借鉴,提升备课效率。在进行解决问题专题集体备课时,对教学中每个环节用心思考,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高效课堂:

1.紧贴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强,认知水平低,学习的快慢好坏无不与兴趣有关,抓住这一特性,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能吸引不同水平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和措施,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上有关解决问题的例题、习题图文并茂,相对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文字应用题,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备课过程中用心设计每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能起到推动作用,如,在一年级《连加连减》的教学中,用动画制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学生理解主题图中小鸡原来5只,后来来了2只,最后又来了1只,课件逐步出示“原来”“后来来了的”“最后又来了的”,理解两个加号的意义就是连加。再用课件出示原来8只,先是走了两个,然后再走了两个,从一个数中连续地减去两次就是连减。通过多媒体,把平面的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动画,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能举出连加、连减的例子吗?如,笔者原来有10元,用了2元买笔,又用了3元买本子,剩下多少钱?学生感受到这节课所学的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与自己生活实际有关联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和用好数学的兴趣。

2.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新教材中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若仅凭几幅图,就让学生列式,学生根本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年级的教学只出现加减运算,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大可以理解为不是加法就是减法。然而,到了二年级,新增了乘除法、两步计算的题,如果学生缺乏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便会出现几个数乱加减乘除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增强学生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理解数量关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量关系。如,在一年级加法的教学中,原来有1只纸鹤,后来又拿来2只纸鹤,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学具,原来摆出1根小棒,后来又拿来2根小棒,让学生自己在操作中感悟原来这样把两部分事物合起来就是加法。而3-1,从3根小棒中拿走一根,还剩下2根,在操作中理解减法就是从原来的(总数)拿走一部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很多,如,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中,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进行解决问题前,先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好这些数量关系,再去获取题目中的信息,然后判断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二年级下册的P23解决问题:(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这两个题目都用除法解决,可是它们表示的意义都一样吗?15只是表示总数,分成3个纸盒是份数,每5只放一盒是每份数,利用上面所说的数量关系,把学具按题目的意思摆一摆,让学生边摆边说是求每份数还是份数,从而自然地将问题解决。理解数量关系是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解决问题应从哪一方面入手比较好,使学生学习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或方法,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举行送课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组团式教学帮扶活动中,举行送课到民办学校的研讨活动,加强公民办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和交流,整合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民办学校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送课教师在课堂上对数学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谆谆善诱,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例如,一年级送课课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考虑到学生比较难以说出算理,课堂上这样处理:10+20,先拿起小棒,10是1个十,20是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左手拿起1捆小棒,右手拿起2捆小棒,然后双手做合起来的动作,之后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跟教师说几次,然后同桌互相说给对方听。再观察拨计算器,边拨珠子边把刚才的算理再说一次,从多次说算理中感悟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了加法的基础,解决减法的数学问题时再让他们尝试去说,从说算理中培养学生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常规检测,培养学生数学认真审题的习惯

组团式教学帮扶活动中,对民办学校学生的常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常规检测中,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从而在检测结果中便能体现出来。审题包括读题和提取数学信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面对解决问题的题目时,若没有理解好题目便急于完成,这样是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反倒失分严重。做任何题目前,能认真审题是关键,涉及到图形的题目,要把图上的每一样事物看清楚,把图上的每一句话读清楚,并且读懂,最后再看清问题要我们求什么。拥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水到渠成。当然,审题能力不止是在检测活动中才开始培养,是要靠平时教学中日积月累的长期指导和训练而来。利用好常规检测结果,教师就会在无形中重视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给学生传授正确科学的审题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解决问题能力也得以提升。

在组团式教学帮扶中,通过集体备课、送课研讨和常规检测等方式,给民办学校的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这样既实现了敦促教师钻研教材、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民办学校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份数民办学校小棒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巧移小棒
“份数法”的妙用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妙用“不变量”的最小公倍数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