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酱裸辞事件
2020-10-20王辉
王辉
最近,一档名为《令人心动的offer》的职场类综艺节目正在热播。首期节目中,Papi酱谈起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那份工作具体说是实习,是朋友介绍的,听起来很不错——全球四大公关公司之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Papi酱只干了3个小时,就提出了辞职。原因是:她报到后被分配的第一个活儿,是在互联网上查出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中英文介绍。她边干边想:“我不喜欢这个!”于是,果断撤退。
网友的反应分为两派:
支持派认为:
“太洒脱了!让人羡慕死了!”
“我也想凭兴趣找工作,不喜欢的坚决不干!”
“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反对派则说:
“她敢这样,那是因为她是Papi酱,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普通人要是学她,那就喝西北风去吧!”
“工作是为了挣钱。挣了钱,才能满足兴趣。不要颠倒了!”
“人首先要生存。兴趣能当饭吃吗?”
找工作应该凭兴趣吗?
兴趣并非必需品。只要你能够满足要求,即便缺乏兴趣,一样可以找到工作,足以谋生。
不过,很多人的经历表明,要想真正干好一项工作,最好还是对它感兴趣,甚至要达到“热爱”的程度才行。
国外有一位学者,提出过一个名叫“命运之域”的理论。他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出现在一个人擅长的技能和喜欢的领域的交叉点。
他进一步解释:把你的生活想象成两条高速公路,一条路代表着你擅长的事情,另一条路代表着你真正喜欢的事情。现在,想象一下这两条高速公路交叉的情景。你的幸福和你的能力实现了交叉,没错,这个交叉点,就是你构建职业生涯最理想的地方。
什么样的兴趣,能够成为工作呢
并不是所有兴趣,都可以帮你养家糊口。相反,有的兴趣可能还会花掉你很多钱。比如,你喜欢看电影,要买电影票、充视频网站会员费,更进一步还要买电影周边……或者,你喜欢打篮球,要買装备、买饮料、租场地……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却不能为你带来一分钱收入。因此,它们叫作“消遣”,属于消费型兴趣。可是,如果随着对电影的了解愈加深入,你开始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甚至尝试自己当导演拍电影;或者,你的篮球越打越好,有球探把你推荐到职业球队。即便是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水平,你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教给小朋友……这么一来,你的兴趣将为你带来收益。它们就从“消遣”,变成了“本领”,属于生产型兴趣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生产型兴趣,也就是“本领”,才能帮助你谋生,实现自我价值。
别担心,谁也不是天生就掌握本领的。只要肯下功夫,“消遣”也能转化为“本领”。
爱好电影,可以不断增加阅片量,并钻研各种专业书籍,乃至去专业院校进修;爱打篮球,通过学习教练员课程,考取相应证书,就可以成为一名教练员。当然,在“消遣”与“本领”之间,肯定还隔着很远的路程。只有刻苦努力、历尽艰辛,才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