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头雁效应”
2020-10-20李敏
李敏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职业分化趋势、农村“空心化”现象、农业发展瓶颈、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等出现,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领导力和战斗力,发挥“头雁效应”的难度不断加大。为此,要从制度配置、机制建设、意见领袖、支持平台等方面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头雁效应”的路径,完善和发展好农村基层党建,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制度配置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的外生动力
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的制度配置。这种制度配置包括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和培养制度等。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议事、选举、宣讲、学习等重要党组织活动的奖惩制度,对于不能胜任的基层党员干部坚决撤换,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坚决予以惩处。二是要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补充责任清单,将及时吸收优秀的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予以固定下来,为营造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三是要采取理论学习、业务培训、社会考察等多种方式,聚合农村技术能手、发家致富带头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农民、新型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有效合力,形成有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制度。四是要采用引进和自我培养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人才造血制度。通过大力培养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和农村治理中缺乏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借助“三支一扶”、定向培养、选拔任职、高薪聘请等政策举措,形成稳定的留得住、回得来的人才机制,进一步壮大农村人才队伍规模、优化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外生动力。
机制建设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的内在保障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正在不断加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嵌入性能力逐步退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供需链接开始发生断裂。为此,一是要创新农村基层党建的工作机制。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和运行模式,建立纵向垂直指令式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掌握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动权。当然,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也是确保农村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不能习惯单纯的“就地取材”“和本村人当本村官”的旧有思维,要大胆启用流动党员中的优秀代表,辅以业务培训、技术培训、实操培训等,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的视野、修养与技能,进而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要建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权威和领导作用,是带领农村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政治力量。三是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机制。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发展目标,牢固树立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大局观和创新意识,建立可复制、可操作的制度范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提升农村党组织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意见领袖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的引导力量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意见领袖”队伍的建设,提升村支书、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和经济素养,推广农村发家致富能人的成功模式,鼓励外出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培育农村年轻后备力量等,形成“意见领袖”队伍的梯次建设,发挥带动和辐射效应。要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农村管理者、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农村教师、医生等在农民群体中具有较高思想觉悟、较高知识水平、较高素质修养的群体的支持。具体而言,一是要吸纳农村意见领袖加入基层党组织管理的整体框架,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及时传递最新资讯,了解思想意见动态,寻求人本关怀,使其在心理上、情感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储备发生社会风险时增加稳定性力量的资源。二是要培育树立带头致富的“新农民”典型,推动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保障农民可持续经营使用土地的稳定性,通过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扶持,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的技术性,服务好规模经营耕种土地的群体,增强农民对农村党组织的支持。三是经常性组织农村意见领袖的学习与进修,以接地气的方式进行解读、宣讲党的大政方针、农村农业政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百姓关注话题等,使农村意见领袖先知先行,提高他们运用理论看待、审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发挥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与稳定的重要力量的作用。
支持平台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的嵌入载体
从社会学角度看,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振兴战略是两种事物,如何将这两种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融合性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建构起来,是一种社会嵌入。这种社会嵌入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就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效深入战略内在,成为引领战略具体实施的核心以及组织协调战略实施的内在动力。当然,社会嵌入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个人表演的独角戏,需要农村各个系统的参与和支持。农村各个系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基础性就显得异常重要,也直接决定着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所以,为了提升参与的质量,必须建立多维度的社会支持平台,实现有效嵌入,而互联网、合作社、民间组织等载体则是典型的支持平台。一是要借助中央和地方媒体,以及微信、微博、QQ等媒介,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生活帮扶、产业对接、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为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提供信息化服务,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民意基础。二是要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色和产业基础,引进培养农业合作社的成功范例,培育附加值较高的农业产品,进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要借助涉农民间组织的力量,对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进行全面诊断、帮扶和推广,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支持率,提升农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四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融媒体教育平台,贴近农民生活,立足政治教育和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微视频、抖音、戏曲、歌舞、报刊杂志等柔性化、生活化、平民化和多样化形式,打造适应农民生活需要的价值话语体系,从舆论舆情方面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系统中的基层力量,是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抓手,要发挥好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头雁效应”。在当前农村人财物仍将长期外流和内生秩序不足的情况下,切实有效发挥農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头雁效应”,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注: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头雁效应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C71003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晓荣:《农村基层党组织边缘化及其权威重建》,《理论探索》,2014年第5期。
②王乐新:《用先进典型激发基层组织活力》,《红旗文稿》,2017年第20期。
③高连辉:《农村土地整治冲突中农民“意见领袖”的产生机理分析——基于“智猪博弈”模型的启示》,《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4期。
④吴成林:《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长白学刊》,2019年第1期。
责编/于洪清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