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景德镇柴烧工艺流程初探
2020-10-20杜永强李莉
杜永强 李莉
摘 要:当代景德镇柴烧随着景德镇十多年来通过学院派、创意派、民间艺人与传统景德镇烧窑技艺的互相交流,正在市场与技艺之间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追求“柴烧”洒落自然、火中纯朴的多元风尚。尤其是小型柴烧借鉴镇窑形制而又较少依托匣钵满窑以节约窑内空间,达到产量、成品与成本最佳比例的优化,展现了个体柴烧从业者历经市场与技术双重考验的韧性发展。本文试图以笔者多年一线柴烧经验为基础,阐述柴烧是对现代陶艺兴起之后追求艺术主题个性化的一种主题表征,也为现代陶艺新语言的烧成提供了一种新业态。
关键词:当代景德镇;柴烧;工艺流程
1 前言
柴烧工艺自古以来就是前工业时代比较重要的制陶工序组成部分,其工艺流程自泥坯、烧成、柴木的相互炉,形成了一套由自发到自觉地流程。烧制中由于土、木、火主要的变幻,窑内温度与松柴的不可控流釉,使得成品概率低与作品出窑的绝品量贩成为共存而矛盾的统一体。
2 景德镇柴烧的历史渊源
自远古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比较粗糙的柴烧到有文献记载的《景德镇陶录》语及的景德镇制瓷业史“新平冶陶”,,五代宋元的窑业形制衍创出五大名窑之外的独特的景德镇窑口、清代以镇窑为代表的柴烧高峰成熟工艺,景德镇柴烧瓷窑都在漫长的前工业文明烧造瓷业中占据主流的位置。
随着现代陶艺以及现代柴烧的兴起,人的个性化创作、多元的审美需求与古朴浑厚的手作的推崇,从地域分布看,景德镇的瑶里、小南河、传统的陶阳十三里、昌江密密麻麻分布的烟窗,可以看出景德镇的柴烧一直是这座千年古镇的火力四射的主要烧造模式,通过窑炉内的不同烧制产生不同的温度与火焰呈色,依照反复多次的实验试错改进,让坯体、釉料与柴烧中的松脂等反复交融,发生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烧制薪柴是制瓷业中不断给予窑炉提供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热量的源泉。景德镇柴烧有时为了刻意追求古陶瓷烧造中比较接近瓷器本真自然的模态,用薪柴充分燃烧中的温度升降作为烘焙、灰釉、手作留痕以及木屑滴落的原始锤炼是柴烧过程中不可把控又出其不意肌理的主要推手。
3 景德镇柴烧的工艺流程探微
由传统柴烧到现代柴烧与釉料反复的实验中,有釉柴烧与无釉柴烧构成区分当代景德镇少柴烧市场与需求之间的两大品类。有釉的柴烧,往往对工艺的精细化要求、程式化要求乃至外部满窑的要求、匣钵等辅助性器具的要求都有特殊规定。无釉施釉,则追求由瓷返陶的审美效果,希望在薪火相承的火痕、、坯缩、灰洒、呱泡、焰色里根据经验达成肌理、感光、触摸、雄性的粗犷风尚。以下结合笔者的柴烧经历,试图对景德镇柴烧的工艺流程做一初步诠释。
3.1准备柴薪
用作柴薪的松木. 樟木及杂木,以往在古代至民国时期,多有专门的柴业公所进行行业、行帮的细致分工。从长江上游来自山区祁门等地的木柴经过伐木工人的辛苦采伐,然后从山上抵达溪流、河湖或汇到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顺江而下,抵达观音阁附近的如祁门柴业公所等交易机构进行交易,然后由专门的归属不同行帮的挑夫由水上进入到陆岸,分不同的卖家进行分类。当代由于自改革开放以来柴窑的改制与清洁能源的使用,市内基本淘汰了大部分的柴窑或搬迁至较远的郊区,少数保留为文化旅游或更多具有观赏、保护性开发的定点区域如古窑风景区的镇窑和近年来试图复烧元明清以来各种烧造技艺的景观。
而随着当代资源枯竭性城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双创双修的需要,绝大部分为追求当代景德镇柴烧工艺的一批个体作坊或从业者,将柴窑的选址选在郊区如三宝、小港沮一带。作为小型柴烧的从业者,笔者的大多柴薪来源比较多样,具体如来源自周边木材厂的尾料,还有从山东购买的淘汰的果树,福建购买淘汰的荔枝树。所有柴薪切割成长50cm×25cm×7cm左右的片状。这样的尺寸,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柴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充分燃烧,达到热量最大化。
3.2柴烧时段的控制
柴烧的时间周期一窑过程一般大概需要72h完成,除了烧窑人长年积累的经验,借助于现代电子测量仪以及液化气窑的一些仪表的数字化精确测量的结合,烧成的成品率随着满窑次数的增多,对窑位与陶瓷坯型的反复检验,基本上能够就同一类型的茶具、比较规则的批量化造型达到收缩率与成品率的较大提升。但即便如此,柴烧仍是一个需要相当长时间反复积累经验以磨合窑与成器率的过程。具体需要结合不同泥性进行揉和或特殊配置,但大体的不同的泥的温度区间如下表:
柴烧的装窑人就像总导演,作品的装窑位置,决定它的烧成效果。这就要求装窑人要有非常的强的专业知识,要了解柴窑的窑性,明白窑火的优势,窑内的温差,落灰的方向。窑内木柴的燃烧状态,火苗的走势及变化,烟量的浓度,落灰的量,烟囱的抽力等等都会影响作品最终的效果。这也是柴烧作品比电窑、气窑贵的原因。一般火口位置落灰最好,易出效果,但是风险也是最大的。
(1)温火烘坯阶段。(大约需要8h完成) 设定温度范围为 0~400℃,这样以便坯体有个逐步适应加热膨胀的过程。这一阶段活力的控制选取的柴薪一般较为零细。选择细小杂木,这样把坯体及窑内的水分慢慢烘干。这阶段升温不能太快,以免坯他炸裂。
(2)缓慢升温氧化阶段。(大约需要8h完成) 进入这一阶段,经过约8个小时的温火烘坯阶段后,窑内温度逐渐升需要逐步抬升,大致区间为400~650℃,这时窑内所有水分基本蒸发完,坯体内各类矿物及氧化物开始转化。
(3) 大火升温氧化阶段(大约需要12h完成)。 温度区间为650~1020℃左右,选择松木为主,掺和少量大块杂木,因为大块木头耐烧.经烧,但是热量不高,所以这阶段“投柴”比较讲究,先投3~4段大块杂木,然后上面再投松木。具體操作中主要还是靠经验以及配合窑内火焰来判定投柴的数量以及品类的交替。既能保证耐烧又能保证热量充足。
(4) 恒温落灰阶段(需要30h完成) 。大致设定温度为1020~1120℃。这个阶段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阶段。这是选择松木,果木,荔枝木及各类杂木,因为在这个过程是坯体“积灰”的黄金时期,不断“积灰”,结晶。柴烧落灰釉陶瓷作品的成品率非常不易,在具体的工艺流程中涉及到的参数有:泥坯本身的料性、成型的造型尺寸、窑炉构造、窑内窑位、柴薪木料来源、窑内氧化气氛、满窑时的具体天气与外部环境等等,要求取得最理想的预期效果,必须每一步环节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考虑在内,落灰釉结晶的魔幻期待关键在于“满窑”与“柴薪”相互之间在火中取栗的天然与人工配合。据日本无烟柴烧窑落灰釉柴窑的装窑经验,“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低到高”前提下综合考虑作品造型、尺寸、粘土、器型、盖子,火痕、肌理、挡火墙等要素,已有人提出了装窑和降温还原焰烧制的两种新技法[2]113来提升落灰釉的可行性办法以供当代景德镇柴烧工艺进行相应的提升改进。
总体而言:火候是“落灰”预期成效的关键。由于不同种类的木材,所含的化学成份和微量元素是不同的,最后的发色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阶段温度慢慢上升,上升到一定节点也可以适当降温,这样使釉面更有层次感和色彩感。
(5)升温还原阶段(需要16h完成)。大致温度为1120~1330℃,这时主要以80%的松木为主,20%的其他木材。此阶段是还原阶段,还原包括强还原和弱还原。为了达到特定的作品效果,配合柴烧流程中的其他实践中的技巧,如投柴叠加的不同交叉角度,依据柴薪燃烧中火力的不同爆发力、柴薪接续燃烧中的时续衔接、窑内观察柴烧中的均匀火透度、窑口封砖的自然进风方向以及借助传统火照、现代技术测量温度仪表手段和仪表对火、烟、测温锥和积碳等可以得到不一样的千变万化效果。还原的强度直接决定作品的效果,所以这个要看烧窑人追求的效果而定。
4 结 语
总之,当代景德镇柴烧工艺流程的历史演变既有自身独特的烧造魅力,也要不断吸收中外各种柴烧工艺的有益经验,借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技术技法工具,兼顾泥坯、窑型、器形等参数,灵活把柴烧的可控与不可控性协调起来,甚至达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成品,从而在市场与艺术之间找到从业者的定位,增强创业自信,不断丰富现代人的对陶瓷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华珺.现代柴烧陶艺发展历程及烧制工艺的田野调查[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02):26.
[2] 白雅力克. 日本无烟柴烧窑落灰釉提升技法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9,(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