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改革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思考

2020-10-20谭波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发展趋势国有企业

谭波

摘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企改革以及税收政策等陆续出臺,基于此背景下,国企改革需求愈发迫切,而财务管理对于国企生存发展存在直接影响,因此,此类企业有着较高的改革需求。本文主要基于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国企财务管理的转型展开细化探讨,其中,针对国企财务管理也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推动国企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财务管理;发展趋势;转型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加快,国内社会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国企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及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涉及问题也相对较多。站在国企角度,财务管理发挥作用极为关键,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显著影响,由此,国企理应重视顺应时代及当下的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推动财务管理转型。

一、国企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主要指以现代企业目标作为依据,开展的各项和营运资金、投资及利润分配等相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总的来讲,国企财务管理具体作用涉及信用管理、绩效考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等。其中一部分可划分至管理型财务范围,一部分属于财务管理基本职能,属于国企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托。其中,应关注的为,包括绩效考核及信用管理在内的管理型财务管理职能,通常要依靠企业内部财务部门进行引导和执行,但多数时间内企业内销售、计划等部门也会存在一定牵扯,于个别企业内,也不能排除相关工作依靠其他部门引导执行等情况存在。

二、深化改革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

(一)存在问题

1.人员素质及认识方面。其一,基于人员认识层面来讲,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增加,时代逐渐趋于复杂化,导致各国企在实践经营期间,面临压力及财务风险大幅增加。此背景下,要求企业管理人员针对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发挥关键作用,具有明确认识,并以此基础,将财务预测及分析等方式与财务风险管控期间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但结合实际情况,现阶段依旧存在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针对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作用缺乏明确认知,不仅对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性影响,无形中还加大了各类财务风险出现可能性[1]。其二,基于人员素质层面,结合现阶段大部分国企实际状况,很多财务管理人员涉及素质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的情况,对繁琐、动态的市场难以实现有效把控及掌握,对国企财务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存在不利影响。

2.信息化管理方面。时代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经济发展为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存在基础奠基性意义,基于此背景下,很多信息化及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和进步,对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便捷性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系统内的融入及利用,既需要考量电算化核算,还要从监督管控层面,进行集成化财务信息的创设操作。由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现实状况和设计标准,针对各类信息化技术展开合理化开发及优化更新等。

3.财务管理体制创设方面。现阶段大部分国企,实际开展财务管理机制创设期间,涉及问题依旧较多,主要体现在,不依照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形势开展相关工作。部分企业设计的相关体制,具体的应用实践多为5到10年,且期间缺乏进行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导致相应财务管理机制,涉及明显漏洞及实操价值较低等问题,为国企投资及建设等经济活动的开展造成了较大不良影响,加大了经济交易期间,出现各类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倘若无法实现有效控制,势必会导致企业遭受较大损失。

(二)解决对策

1.积极优化人员认识及素质。对于上文论述有关国企财务人员针对财务管理的认知不足,以及素质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国企相关部门及人员应重视针对财务人员,组织和开展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及管理技能培训,以实现对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优化。具体而言:其一,企业需要基于全社会范围进行公开的人才招聘操作,经由改良和优化福利及薪酬待遇等相关制度的方式,吸收和引进大量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其二,通过转岗、轮岗以及职称评审等方式,于企业内部实现对财务人员培养及培训的力度强化,进而促使内部各财务人员均能够掌握充足的专业化管理知识及技能,对优化其综合素质也存在积极影响,帮助企业创建一支可以和国企深化改革现实需求相符的学习型的专业化财务人员团队。其三,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注重积极探索和吸收一些新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及方法,包括投入产出以及目标管理等方法,基于传统单一的核算方式,向预算、分析型的财务管理方式转变[2]。其四,国企还需要重视基于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针对涉及的各类问题展开细化分析,并将其作为起始点,通过新知识的融入,促使企业创新创造能力得到有效优化,实现对深化改革发展的有效推动。

2.重视创设信息管理系统。现阶段,很多国企于信息管理相关技术的利用方面,涉及问题也相对较多,主要体现在库存管理、公文信息以及合同管理等系统方面,且这些系统间本身并无过多联系。不仅对物力及人力等资源的节约和科学应用起到积极影响,还会导致企业以实现集成化管理信息目标为目的,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受到较大限制性影响。

由此,国企在实际开展各环节信息化管理系统创设操作期间,应重视基于企业实际经营范畴及经营类型有效融合的条件下,择选一些信息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信誉度较高的IT企业,将业务特征及管理目标作为考量,针对各管理程序及流程等开展整合及改良,以企业发展实际特点和情况为基础,开展对应信息管理为系统的专属定制操作。

3.积极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为实现各项财务风险管控操作实效性的良好发挥,理应重视积极开展各项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及优化操作。基于此,国企可基于如下几方面加以考量:其一,针对财务预测及分析相关措施和技术等,展开有效应用,针对自身早期及现阶段发展,以及国内外同行业实际情况等进行精细化的比对研究操作,确保所开展各环节全面预算操作质量,确保期间设计的各类防范措施均可发挥较高实效性,以实现对各类财务风险的高质量管控。其二,企业需要重视并积极开展资金的利用及管控相关操作,尤其是在涉及大额资金应用的情况下,势必要经由集体研讨分析,并确认签字,才能够进行项目启动及运行相关操作。其三,针对资本市场内资金的运作,国企需要创设更为健全的配套机制,尽可能的择选一些银行中的可保障本金的理财产品,进行具体的投资操作,可对资金变化进行更好的把控,且更加安全。同时,对于维系和优化国有资产保值以及增值目标,以及大幅减少国有资本出现风险的几率存在积极影响[3]。其四,国企需要重视强化自身的信息安全防控观念,避免一些关键的财务信息及有关技术等,发生泄漏等问题。例如,针对邮箱、企业管理软件的账号安全维护,企业需要针对相关人员开展阶段性的多元培训操作,其中,不仅应重视针对企业内部资产开展有效自查,更需要重视基于技术层面上严格避免数据泄露等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由对人员认识及素质、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相关问题进行的细化分析,明确了国企财务现状,随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人员素质及认识,积极完善财务管控机制等,为现阶段国企财务管理实践开展期间涉及问题提供合理建议和借鉴,以帮助国企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对自身发展的有效推动。

参考文献:

[1]王荣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为例[J].纳税,2020,14(7):31-33.

[2]察应国.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124-125.

[3]廖静英.“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企集团境外投资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9(19):173-174.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发展趋势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