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0-10-20李珊珊
摘 要: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一种大趋势。本文对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论证, 并以承德文化产业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为基础, 对承德文化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发展思路做出了科学性、实施性、前瞻性的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承德文化产业对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产业;实践
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选择。承德文化产业应该抓住机遇,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迎合时代发展的号角砥砺前行。牢牢铭记新时代的新任务,坚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所以,在当今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承德文化产业发展要结合承德实际情况,明辨利弊,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使承德文化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承德市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条件
承德市因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众多,因此其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又因承德市着力发展旅游业,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在旅游业中的开发程度极具重视,因此承德市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条件明显。
(一)承德市具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资源
近年来,承德市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努力培育和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了很多文化产品,主要體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仅就旅游游览与消费角度来说,极具满族风情的围场皇家秋狝,蒙古族的风情演绎,还有丰宁的满族风俗游览,都已经成为承德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二是地方文化产品的开发。承德有三个满族自治县,这些地方丰厚的满族文化资源也逐渐被开发出来。比如丰宁满族自治县正在规划建设满族文化产业园、满族文化博物馆、满族风情一条街,努力形成满族文化聚集区,突出民族民俗品牌,让优质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三是民俗园区的开发。正在建设的《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坐落在风景秀美的承德元宝山脚下,有望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特色、最为丰富的满清文化产业长廊。
(二)各级政府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承德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承德市“互联网 +”行动计划(2016-2020)》、《承德市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实施办法》、《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实施,对文化产业统筹规划提供了政策导向,全市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重点文化工程,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实施创新平台工程,搭建文旅产业聚集平台。依托承德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书画、摄影、剪纸、布糊画等承德特色文化产品的潜力,大力发展民间工艺品产销业,引导民间艺人和创意人才组建民间工艺美术品制作企业,进行专业化、规模化开发。全力推进“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大避暑山庄”文化为依托, 突出“清代皇家文化特色”,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代的、动态的、活化的“21世纪避暑山庄”。
市委和市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先后制定颁发了《承德市建设文化大市实施纲要》和《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科学筹划, 积极推进, 把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作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承德市把文化产业放在整个文化建设的全局加以谋化, 投资多元化局面初步形成, 谋划了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 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体实力提升较快。
(一)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承德文化旅游业以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基础, 以文化为灵魂,使演艺业、文化特色产品进入旅游业,用文化精品包装旅游业,提高旅游业的层次,以文化旅游为载体推进承德文化产业整体繁荣和全面扩张。
打造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联合打造了旅游演艺精品——大型原创音乐舞蹈诗《紫塞风华》。《紫塞风华》突出承德地方魅力和绚丽风姿, 成为全省各地市率先打造的一台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并在旅游市场长期展演的大型原创舞台歌舞艺术精品,是展示承德、宣传承德的一个崭新而独特的窗口,也是全省文化旅游的一个突出亮点。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突出新、奇、特,形成具有承德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在重点发展剪纸、布糊画、木雕、核桃皮制品、玻璃器皿等传统工艺品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金银手工制品等民间工艺品,拓展文物复仿制品、书画、印石、装裱、收藏品鉴定以及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营销渠道,扩大艺术品生产规模和交易数额。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有效利用承德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采摘、养生、健身、运动、登山、探险、滑雪、滑草等农业观光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
(二)突出地域特色发展会展业
举办承德古玩博览会。承德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民间收藏丰富。按照“小古玩大市场、小古玩大文章、小古玩大产业、小古玩大作为”的思路,以“政府搭台、古玩唱戏、市场运作、展销结合、以展促销”为宗旨,为公众提供一个可信赖的接触、欣赏、购买古玩收藏品的环境。承德古玩博览会2007年已举办首届,以后每年举办一届。
中国?承德避暑山庄国际旅游文化博览会。发挥避暑山庄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每两年一届的博览会成为集旅游资源考察、线路推介、商贸洽谈、文化交流与合作、民族民间艺术展示、大众体育健身、饮食文化荟萃、纪念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 博览会日益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文化会展品牌。
中国?承德佛文化艺术节。以我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为基地,发挥佛教文化旅游特色,每年定期举办中国?承德佛文化艺术节。通过大法会、佛教艺术表演、信众朝拜、满蒙民俗展示等活动,吸引信众云集承德,佛文化产业品牌日益打响。
(三)科学发展休闲产业
建设文化休闲一条街。原横贯市区的承钢铁路专用线拆除后统筹规划,建设文化休闲步行街。该地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性,成为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古建商业步行街,采取“一河两街”形式,面向二仙居旱河布置灵活多变、疏密相宜的清代传统建筑,滨河两岸为步行空间, 为游客和市民创造一个夜间娱乐游玩的新景点,达到“日游山庄夜游古街”的目的。
开发滨河文化休闲带。在承德市武烈河橡胶坝区段,按照亲近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开发了生态休闲文化带、历史古迹文化带和现代都市文化带。武烈河12道橡胶坝是全国最大的橡胶坝群,12道橡胶坝梯级相连的12公里水景观长廊,呈现出具有承德特色的湖光山色城市景观带。风光带根据绿地带状分布的特征,沿河布局,结合承德历史,发掘和展示文化内涵, 建设有历史文化区、滨河景观带、音乐喷泉、水幕电影、酒吧等,形成了一条绿化浓郁、小品点缀、夜景美丽、色彩缤纷的休闲胜地。
三、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文化作为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和产业布局的把握,实际上表现了对文化生产力的认识程度和地区发展的战略思考, 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目前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整体水平需提高。
虽然承德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土壤,也有举世闻名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避暑山庄,但受地方经济社会条件限制,目前承德在文化吸引与利用方面仍存在很多欠缺,自身优势没有挖掘出来,多元文化的特色没有彰显,也没有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缺少成规模、影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这都是承德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二)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不足
承德市具有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承德市避暑山庄,然而在文化吸引与利用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尽管旅游为承德市 GDP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围绕避暑山庄以及其他方面的文化资源开发尚存在不足。在整个京津冀区域,承德市周围的大中城市在全国以及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承德尚未搭上区域内这些大城市发展的快船,其 GDP 发展水平仍处在全省后进行列。 承德市地处农业与游牧两个文明的过渡地带,但多元文化的特色并未能得到彰显,相反它既是农业文明的边缘地带,也是游牧文明的边缘地带,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吸引力都不强烈。
(三)文化产业品牌单一,文化产业市场尚不成熟
避暑文化是承德市文化产业主打品牌,而游牧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单一的文化品牌不利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属于“一业兴带百业旺”传统的发展理念,这与现代全面、整体、协调、系统发展的观念不一致,只有突破单一文化品牌、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才能促进整个地方社会的全面发展。就承德市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受制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承德市的文化市场尚不成熟,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进一步发展承德市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承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发展承德的文化产业,必须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承德除了皇家文化、生态文化以外,最具特色的就是民族民俗文化,特别是满族民俗文化。挖掘其优势资源,彰显其特色价值,对于发展承德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依托承德的民族民俗文化,将其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同样要注意把握资源优势,通过开发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
(一)坚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因此,要想把文化资源优势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就要把握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进方向,要重视深层次的文化开发,不能满足于现状,更要结合承德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达到两者统一。要积极汲取先进的文化精华来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让各个层面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因此,承德应秉持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格局,不断探索新的前进方向,加强统筹规划,从而全面实现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首先,承德既不是先进发达的农业区也不是游牧业区,既然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就应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正确的看待两大区域的跨度,以积极的方式促进两大文明的融合,突出农业和游牧业两大產业的建设, 突出特色文化产业。其次,承德应利用特有的交通枢纽优势,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目前在建的机场和高铁路线,使其成为宣传承德文化的枢纽,扩大承德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好发展。
(三)优化品牌,突出特色。
对于悠久的历史资源、避暑山庄文化或者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都应融入承德文化产业的重点内容。承德要想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承德市有避暑山庄的皇家园林、周边寺庙和各个地区的特色景色,这些资源都应该被合理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城镇协调发展,并借助避暑山庄特色品牌带动其他地方旅游市场的发展。随着文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承德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抓紧文化建设,运用新型关系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承德市是集传统历史文化、佛家文化、满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内的历史文化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来也一直以避暑山庄为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品牌较为突出、带动作用明显,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显著提高。
承德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及时总结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有效汲取文化精华,并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使承德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敖久丽,刘永生.承德旅游业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9(12):83-84.
[2] 姜新,贾树珍.新时代背景下承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01):39-40.
[3] 马军,苏红,夏会军,马树华.承德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统计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115.
[4] 高淑莲.承德“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对河北“十三五”的启示[J].文化学刊,2016(03):122-125.
[5] 赵大鹏. 承德:民间资本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N]. 中国文化报,2015-11-14(003).
[6] 刘建军. 文化产业开启创新发展新序曲[N].河北日报,2014-03-25(007).
[7] 许海燕,王凤霞. 试论承德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16(02):77-79.
作者简介:
李珊珊(1995.11-),女,满族,籍贯:河北承德,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
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民族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