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急性脑梗塞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效果的影响

2020-10-20安鲜云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急性脑梗塞

安鲜云

【摘 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通过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对临床预后效果的影响探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2例作为本文观察组,对所有患者在护理时通过规范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护理的时候通过常规护理手段干预,对不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肢体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护理之前,P>0.05,无差异,护理以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通过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对生活能力进行改善,促进患者预后的效果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规范化护理管理;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1

急性脑梗塞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变,这种病症较为常见,主要是患者的丘脑供血障碍而导致患者脑组织出现缺氧和缺血的表现,这种病症会使患者出现脑软化,并且病情表现相对较为严重,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1]。临床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充分做好对相关患者的规范化护理和引导工作,积极的为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这样能够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本文主要分析对患者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管理所取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到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2例作为本文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32例作为对照组,确保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一致性,以方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16:16,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4,卡方=0.2510,Z=0.4971,P=0.6192;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大为72岁,年龄最小为28岁,年龄平均为(45.87±12.5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为71岁,年龄最小为29岁,年龄平均为(46.28±13.44)岁,t=0.1169,P=0.9073,本文两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急性脑梗塞,诊断符合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检验,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的过程中以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患者积极的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患者出院以后进行相关的出院指导,严格按照常规的护理管理原则进行指导。所有观察组患者配合规范化临床护理管理,具体护理手段从如下几点进行:①规范化饮食护理:确保患者饮食能够定时定量的进行,晚饭时间应控制在下午5点半,患者避免食用会导致血压升高的食物,指导患者在睡眠之前或醒来以后饮用适量的白开水,这能够有效的对于患者的血液粘稠情况进行稀释,对于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血流具有较好的作用[2]。②规范化健康宣教:及时的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相关病症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于具体的致病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患者讲述对病情治疗的相关方法和危险因素,特别是患者注意治疗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脑梗塞会导致患者存在偏瘫,这种状况多是终身性的,即便恢复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正视这种情况,并且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康复活动。③规范化用药护理:服药期间应该重点对血压状况进行监测,并合理为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早上的服药时间尽量在6点到8点之间,对于短期降压制剂使用的时间控制为上午6点左右或下午2点左右,此时间段用药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同时对于长效降压制剂的使用,一般都控制在早上6点钟,这样能够对患者的高峰血壓进行抑制。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相对较大,所以临睡前减少药物服用剂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不服药,这样能够有效防止血栓形成[3]。④规范化康复指导:使患者从简单的上下楼梯进行训练,使患者进行站立平衡的练习,锻炼患者的行走能力和坐位能力,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合理的被动训练,使患者健侧肢体,能够主动训练,还要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摆放进行合理的规范,这些都可有效对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进行改善。此外也要注意对患者认知能力的训练,可以对患者选择采用毛刷、冰块、患侧肢体拍打、按摩刺激等方案来对患者进行刺激,指导患者朗读文章,或者进行相关的绘画、拼图等,指导患者进行搭积木等相关手动操作。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使患者能简单的进行书写和沐浴,对患者进行更衣、饮食和相关卫生的训练。相关训练方案每天进行两次,每次时间大约半个小时。在训练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进行必要的陪护,避免患者出现意外。

1.3 观察指标

对本文所有研究对象在护理之前和护理干预6周以后进行相关的评估,主要评价患者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选择MBI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认知功能评分选择MMSE进行评分,满分为2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认知能力越好;肢体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IISS评分,满分为3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的所有标本、资料和数据等均导入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5.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文主要选择平均数±标准差()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所有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选择采用t值对所有的计量值进行检验;通过采用自然数/百分数(n/%)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并且选择采用卡方值()对所有计数值进行检验;等级资料主要以Z值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示,同时选择采用以秩和检验与Ridit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组间差异采用P<0.05表示,说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肢体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护理之前,P>0.05,无差异,护理以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请参见表1所示结果。

3 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配合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能够综合的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指导,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的严密,可紧密维护患者的整个康复周期来提升整体的康复效果。综上所述,急性脑梗塞患者通过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对生活能力进行改善,促进患者预后的效果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党银雪,郭瑾洁.探究急性脑梗塞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6(20):42-43.

姚广燕.急性脑梗塞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7):167-169.

罗淑超.急性脑梗塞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260.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急性脑梗塞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在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NSE、GST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