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疗泵持续PICC导管化疗外渗的护理

2020-10-20张慧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导管局部静脉

张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应用较广泛且技术成熟的静脉通路,可以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输入刺激性强药物等患者,尤其是肿瘤化疗者,被称为“生命绿色通道”。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原因而导致并发症产生,2020年3月我科发生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疗泵持续PICC导管化疗外渗的病例,经过近2周的密切观察与护理,组织损伤修复,导管功能恢复,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发热1周,伴白细胞增高来院就诊,后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医嘱给予化疗方案为:NS100+伊达比星14mg/静滴QD *3天,NS200ml+阿糖胞苷160mg/QD持续23小时化疗泵输注* 7天。予20日在B超定位下行左侧贵要静脉PICC穿刺术。当日第一次穿刺置入导丝10cm左右后发生导丝无法置入,拔出后在原穿刺点下方约6cm处再次穿刺,置入导管顺利,置入刻度50cm,当日臂围为22cm,胸片定位为T7水平。

患者21起于PICC处行长期化疗,23日上午护士发现患者左上臂内侧穿刺点上方红肿,患者主诉上臂有发涨感,当时考虑出现了静脉炎,医嘱给予康复新液局部外用,PICC导管继续使用。

24日晨查体:患者左上臂内侧在穿刺点上方有10*5cm红肿,较前一日加重,臂围24cm,患者主诉胀痛,PICC穿刺点处有淡血性液体渗出,疑化疗药外渗,停止PICC导管使用,改另一手臂外周留置针射化疗药物,请静疗小组会诊。当日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混合液局部封闭,并用喜辽妥在外渗处厚涂,每班1次,肢体抬高。

第二日(25日)查看患者肢体红肿明显较前日减轻,臂围22.8cm但穿刺点有血性渗出,继续给予喜辽妥厚涂TID, 抬高制动。并与13:00于PICC导管处连接NS250ml/静脉滴注,观察穿刺点无加重渗出,上臂未见肿胀加重。

26日化疗药物仍由外周静脉进行,9:00时将化疗辅助用药接PICC滴入。14:30发现穿刺点上方肢体又出现了肿胀,当时补液约进入900ml,但无发红,臂围24cm,立即停止输注,改外周静脉输入。当时怀疑是否出现导管异位,行胸片定位示仍为T7水平,排除导管异位原因。患肢继续抬高,PICC导管继续封管,局部仍用喜辽妥外涂,4日后肢体肿胀消退,臂圍22cm。3月3日,PICC封管一周后,再次连接补液滴注1400ml,导管通畅,滴注约9小时,肢体无肿胀,穿刺点无渗出,导管功能恢复。

2 药物外渗原因分析

2.1 穿刺血管选择不当 第一次穿刺置入细导丝失败后实际已在患者的血管壁上造成损伤,但是在再次穿刺时,仍选择了同一根血管,并且是在第一次穿刺点远端。而血管壁损伤会增加药物外渗概率。

2.2 忽视患者疾病因素 虽然常规情况下穿刺针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愈合较快,但操作者忽视了患者的病情,而且化疗泵24h要连续7天持续治疗,血管壁的小损伤可能就是一个大隐患。该患者为急性白血病,血小板低下,导致血液凝固功能较差,在血管穿刺的时候血管壁伤口无法及时凝血闭合[1],而导致药物外渗。

2.3 护士判断错误 患者在化疗后第2天局部就出现了外渗,但因护士判断错误,误以为是静脉炎,导致药物外渗程度加重。

3 护理

3.1 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 静脉穿刺不当是导致化疗药物外渗最重要原因[2],操作不当会增加药物外渗发生率,尽量保证穿刺一针见血,防止由于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内膜损伤[3]。若有穿刺失败情况,避免用同一静脉远端进行再次穿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一种相对舒缓、放松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可以预防患者因精神紧张导致血管痉挛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3.2 及时正确判断、处理药物外渗 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在没有拮抗剂的情况下,尽早使用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局封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喜辽妥乳膏局部外用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组织中的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具有抑制渗出和加速炎性物质吸收的作用[4]。因此将喜辽妥均匀涂于外渗部位,每日1-3次,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减轻局部肿胀。

3.3 及时观察巡视 临床时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因多种原因而导致药物外渗的报道,化疗过程中护士要做到有效巡视、观察,不能因患者留置了中心静脉导管而掉以轻心。密切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完整性,监测臂围变化。听取患者主诉,密切观察外渗部位转归情况、药效和不良反应。

4 小结

通过本案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结合患者病情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情况。应正确认识化疗药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即使是中心静脉通道输注,在患者有疼痛等主诉时也必须立即停止导管内输液,及时查找根本原因,进行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最大程度减轻伤害,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刘彩娜,么丹,张瑜.静脉输液外渗62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8):223-224.

赵雪梅,江小梅.化疗药物外渗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6):210-211.

宋林萍,赫秋莲.常见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5.

郑彩霞,郭淑芳.喜辽妥在静脉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2019,16(2):150-151.

猜你喜欢

导管局部静脉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静脉曲张“喜欢”谁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丁学军作品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