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作诗2000首的“天才少女”,早就远离了诗啊
2020-10-20艾江涛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7期
艾江涛
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远离了诗,远离了发现,在隐秘的角落里,他们张口说着大人的话,唱着大人的歌,按照大人为他们制定的路径,一天造出上千首诗。
作为一个七岁孩童的父亲,我愿就自己的实际感受,更进一步说,儿童的思维本质上更近于诗的思维,无功利,无成见,永远保持着好奇,打量进入眼帘的新鲜事物,打量新鲜的每一天。我始终记得,孩子趴在妈妈的背上,忽然说出“风是一片白”,“板凳没有睡着,它在等着明天,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呢。我要进楼去了,晚安,外面的树和小草”时的悸动。
他们发现,他们发表,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曾不断提到:天才,就是能够不断回到童年,只是,他们更偏于创作。
少年,你一天能写多少首诗?我愿意你一首都没有写下。我只愿意你能偶尔地抽身一下,就像我们在写作乏累的时候,打个盹,抽袋烟,注视到身边绿色植物上面的纹理,想到无尽的远方,无尽的人群,想到一棵麦子和稗草的区别,就像你第一次见到他们一样。更强力一些的灵魂,能在无望的颓败与晦暗中,发现真正深沉的诗意。写或者不写,又有什么关系?
(摘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适用话题】保持好奇;童真;创作
链接
云南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陈同学,因为研究基因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而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消息一出,舆论震惊。接着网上一系列发酵,最终专家组经过调查,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决定收回奖牌和证书。陳同学的课题被网友曝光后,其父母的身份也很快浮出水面。原来他的爸爸妈妈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2020年7月15日下午,陈同学的爸爸发表公开信,承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并郑重致歉。网友表示这对教育公平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