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式神童狂欢
2020-10-20肖瑶
肖瑶
神童并不罕见。20世纪八九十年代,“神童热”一波又一波地出现。彼时的特点是,超前学习数理化,低龄考进中科大少年班。
此刻,“神童热”再次流行起来,但和过去已经不太一样了。
岑某某最初进入大众视野,是以一种超能的形象出场。作为天才“作家”,她的创作效率惊人。有网友算了笔账,每天2000首诗,半个月就可抵诗圣陸游,就算一天不眠不休,也至少要平均43秒钟写一首诗。可以说,这已经远不只是“神童”这么简单了,简直是“巨童”。
以“量”制造神童的例子,正在反复轰炸着我们的眼球。近期就有小学就写出博士级别结直肠癌论文的昆明小学生陈同学,再早一些,还有9岁拿冠军、11岁南京大学毕业的何同学。乍一看这些孩子的履历都十分“触目惊心”。一个正常人二十多年的学习体量,在这些孩子身上学习时间被足足压缩至两三成。随之压缩的,想必还有知识与眼界。
这就好比一碗为了下肚而吃的饭,还没嚼碎,就狠命下咽,不仅无法品尝味道,还会影响消化功能。
当外界对所谓“天赋”的评价逐渐往“唯量产决定论”上走后,前几年盛行的“速成学习法”以及两三年完成中小学课程的案例比比皆是,看似制造“天才神童”,实际培养了“速成超人”。“神童”的名号越华丽、越浮夸、越唬人,家长越有成就感。
就算不说过程,直接看创造产出的结果。岑某某曾为“中国国际新闻杂志”撰写过一篇新闻稿,写着写着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入自家的企业和产品,接着说了一串纯熟的“营销话语”。说这是新闻,没人信。说这是营销文案,倒有几分模样。
当“神童”产业链逐渐多元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刻苦努力换来的成绩,也不屑于用金钱砸出“起跑线赢家”。今天的神童神话,更多的是包含一种凡人不能及的精英式秘辛。
随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欲望膨胀的年代如期而至,人们对成功、暴富的渴望,在信仰逐渐消殒的心灵空地放肆奔腾。成功学乘虚而入,抓住了身处利欲横行的时代节点。又遇上一群找不到精神寄托、终日想入非非、五迷三道的人,成功学便彻底扎根,一路乘风破浪。稍加回想,你必定想得起来江湖上无数个“成功学大师”。“大师们”抓准了现代人的迷茫、对利欲的盲信和贪婪,灌输内容都唾手可得,但通篇都没有实操性的口水话。
在初期,成功学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二。一是教人如何博名利,赚大钱。二是教唆如何精明地处理人际关系,讨好领导、混好社会。这门“学科”,本来谈不上罪孽深重,多数人看一眼,便一笑置之,不会太当回事。但它一旦与教育、与孩子结合,其衍生的恶劣性质,就从个体小部分面积的感染,扩展成了整个社会的毒瘤。这部分人的演讲、话术都拥有一个共性:表面上博古通今、字字珠玑,但细细品味,仍然会陷进“假大空”的虚无概念里,最终,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一个字——“快”——不论是成功学毒瘤的顽固,还是教育的污染和畸变,本质都离不开人们对投机和走捷径的渴望。
把一个本应坐在课堂上、与同龄人一起经历青春的孩子,放到演讲台上,一心向着“成功”,活在了口号和虚假自我的塑造上,这已不仅是可怕或可怜,更是可悲。
揠苗助长的古训,在几千年后,仍然没有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在隐秘的角落,仍有人不断炮制无营养的催熟药水,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
(摘自微信公众号“南风窗”)
【适用话题】神童热;赢在起跑线;速成教育;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