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幼儿绘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10-20魏婉婷

黑河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策略

魏婉婷

[摘 要]幼儿对各种新奇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较浓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开始接触与家庭教育差异较大的学习活动。尤其是绘画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启蒙,同时也能帮助幼儿在描摹、绘画的过程中开启对世界全新的认知,有利于发展和巩固幼儿的发散思维和专注能力,最终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幼儿绘画;审美能力;策略

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绘画教学的重要性,积极研发和创新了更加科学的绘画活动,大大增加了幼儿绘画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实际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利用绘画活动打开对世界的全新认知和看法,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激发,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幼儿园的绘画教学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幼儿园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探索和研究。

一、幼儿绘画教学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过程的最初始阶段,家长更希望通过幼儿园的教学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绘画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全面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提升幼儿在美术方面的自信心

一般来说,幼儿接触和学习绘画活动更多的是出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理,而当其接触更多内容和层次的美术作品时,往往会将好奇演变成兴趣,进而开始进行创作。此时幼儿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引导和鼓励幼儿将兴趣延续下去,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绘画能力,使其在创作过程中收获乐趣,增强自信心。

2.有利于發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学习和创作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视觉会与自己的绘画对象紧紧联系,对于观察能力相对较好的幼儿来说,在对绘画作品的创作时会表现出更加丰富和有层次的内容,而对于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其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可能内容相对单一且美感较弱。这时教师需要采用差异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幼儿对绘画学习能力的掌握和分析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问题,让其用语言将所观察到的细节描述出来,有利于实现幼儿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综合提升,一举两得。

3.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

人类的左脑处理抽象思维,右脑处理形象思维。现阶段,很多家长更多地将对幼儿的教育重点放在了文字、语言、数学等方面,缺乏对右脑的使用和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全面能力的协同发展。而绘画活动强调对形象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右脑发展,进而实现幼儿综合能力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现阶段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单一性

当前很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规划中,对于绘画教学活动更多采用统一教本开展教学活动,而且在设计教学方式时,也更多地跟随脚本主题开展和进行,使实际绘画活动如出一辙,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加之实际的绘画教学中学生的创作材料相对单一,都是白纸、铅笔和画笔,而且鉴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指导其进行最基本的线条勾画和涂颜色,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突破和发展。

2.局限性

(1)教学内容方面的局限性。在进行绘画教学时,一些幼儿园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仅仅依赖于教本,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每周的教学主题,以此类推直至完成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从而使绘画教学变得单一枯燥。虽然教学内容或多或少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和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缺乏创新。

(2)幼儿思维方面的局限性。在一些幼儿园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幼儿认为绘画仅仅是画画的课程,是单纯的通过铅笔和画笔进行图画。这从一种角度说明幼儿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学习和创作材料的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错误认识。

3.轻过程重结果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绘画作品是检验和考核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最关键的标准。因此,教师更多注重对幼儿绘画技巧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幼儿想象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且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先示范再让幼儿模仿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不利于幼儿潜能的激发。

三、 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

1.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任何类型的艺术灵感均来自于实际生活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非常有限,对于所接触事物也更多地表现为最直观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深入体会绘画艺术。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幼儿更多地接触和感受生活,可以借助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如利用毛线引导学生掌握直线和曲线的创作,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绘画的认知价值,同时也能形成轻松、灵活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幼儿好动和好奇心理,借助于更加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等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还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绘画工具的方法,确保幼儿保持相对较长的学习热情,最终提升绘画能力。

2.培养习惯,提升能力

一般来说,绘画被称为幼儿正式开始用笔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尽可能选择和应用适合幼儿握笔习惯的相对较粗且短的画笔,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手部肌肉发育相对稚嫩,长时间紧握画笔可能会导致手臂酸软等,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时,明确指导幼儿规范用笔、标准作画。为了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教师可以播放相对柔和的轻音乐,保证幼儿具有相对较长时间的专注力。此外,教师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保持充分耐心和积极的心态,善用沟通的方式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在确保幼儿收获绘画技巧和创作技能的同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同时根据绘画规则编制易学易记的儿歌或口号。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幼儿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有顺序地选择各自所需的绘画材料,同时设置监督组长,避免出现浪费颜料的现象。在每节绘画课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归置好自己的绘画工具、保护好自己的绘画作品,在班级设置物品陈列台并且标好每位幼儿的名字,同时在幼儿可以够到的墙上设置透明作品展示盒,让幼儿每次完成绘画作品后自觉主动地将其放入作品展示盒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3.充分展示和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的世界是单纯和美好的,一旦其作品得到教师的好评,他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浓厚的创作兴趣,也会增强绘画的自信,作品进步得相对较快。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一味地将教本或范画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要充分认识到每位幼儿的个体差异,切忌以成人的标准看待幼儿的绘画作品,避免打击幼儿的创作自信和热情,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为此,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有方法地引导其修正绘画中的不足,保证幼儿能够获得足够的绘画技巧和自信。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幼儿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创作时,还要为他们准备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机会。如可以在教室最显著的位置预留出展示幼儿作品的空间,以供其他幼儿学习、欣赏和交流,大家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绘画活动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鉴于目前幼儿园绘画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要求幼儿教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优化设计绘画教学内容,以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体,通过带领幼儿欣赏和学习多姿多彩的美术世界,最终帮助幼儿形成较好的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丹.提高幼儿绘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9,(12).

[2]张巧宁.刍议提高幼儿园绘画教学有效性策略[J].速读(中旬),2018,(10).

[3]杜建国.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J].教育,2019,(37).

[4]张倩.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J].南北桥,2019,(11).

[5]朱历方.谈谈幼儿园教育中绘画教学的一般策略[J].魅力中国,2019,(34).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