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想象力,打造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

2020-10-20耿红

黑河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想象力小学语文

耿红

[摘 要]文学作品的创造离不开作者的想象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同样离不开读者的思维想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小学生的思绪能够随着作品运行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提高,只有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才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學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意教学;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有效地推动着事物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他们的思维并不完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约束。但他们善于想象,敢于大胆地想象,这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好机会,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想象。

一、利用课堂教学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想象产生于思维的感知,进而发出与之相关的联想。生活经验证明,人会对自己感知过的事物有一个印象,这便是感知的材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学生加以启发,设计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加工,拓展思维,从而提高想象力。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描绘景物的句子,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势”,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来感受荷花的姿态,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并鼓励他们说出来。学生们的想象力不同,众说纷纭,然后教师再结合书本来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想象力也得到提高。因为教材改版,书本中纳入了很多具有想象因素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文章中的这些因素发掘出来,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想象。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多媒体的应用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造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想象并不是凭空想象,它需要有基础,需要不断刺激与完善,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顺利进入创新世界。众所周知,视觉的刺激远远大于听觉,视听结合,效果会更好,体现了多媒体的优越之处。曾有教育学家说过:人们从听说获得的信息能够记忆的约占25%。如果同时调动听觉和视觉,就能接受信息的65%。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声音与画面充分结合,这样不仅形成了立体的教学环境,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很多事物都没有接触过,在思维上无法认知不曾见到的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对未知的事物进行理解,多媒体能够解释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因为文章中有很多抽象的词语,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如“华灯高照”“光彩夺目”“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北京的夜景,学生们观看后很容易理解这些词语。学生们观看过北京的夜景,在脑海中就会对这些景象有了感知能力,在发挥想象以后,学生们对北京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又如《画风》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闭眼想象,并用多媒体播放风的声音,并在一旁轻声说道:“在风中,很多事物都会产生变化,路边、小溪、人们的服装......”学生们会随着风声,伴随着想象产生了画面,从而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小学生的认知处于直观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表象能够感兴趣阅读,进而产生由表及里的认识。因此,在低中年级的课文中常常会有插图与文字组成的看图识拼音、看图识字、看图理解文章等,这是编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需要,帮助学生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让插图动起来。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字,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想象与动物玩耍的场景,讨论还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图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文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在教学《假如》一诗时,文章的最后一段,“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因为没有说画什么,学生可以开动脑筋进行想象,按照课文的格式来说一段诗词,这样不仅充分提高了课堂上的氛围,学生们的思想会随着这个过程不断走向高潮,在讨论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对他人的关爱。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语言使用,还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利用文本空白之处,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我们所熟知的文学作品,因为作者使用描述性的语言,作品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给与读者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在阅读时,教师利用作品中的空白,让学生通过推理、想象对空白进行填充,这些空白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课文的结尾是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对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文章的结尾没有说出懒狮子在听到妈妈的话以后的态度和表现,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学生读懂文章以后,对“懒狮子听到狮妈妈的话之后的反应”为话题进行后续想象,学生在想象时能够练习说话。

课文中有许多作者留下的省略空白,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空白处就是学生想象的动力,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文中写到: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变成了……学生此时可以发挥想象力,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会变成世间的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例句句式仿照下去。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会生成很多精彩的发言。通过弥补空白,学生的语感得到提高,也提高了仿句的水平。

五、利用阅读情感体验,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人的一切灵感来自于内心的体验与思维的想象力。”生活经验表明,想象给予了人们探索未知事物的力量,想象也是一个人勇气的来源。想象是没有界限的,只要敢于大胆想象,人们就会拥有无穷的创造力。在教学有生动情景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学习课文的同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五彩池》一文时,学生可以根据书中的文字来进行想象,在脑海中想象五彩池的样子,并把五彩池涂上颜色,使其变得光彩照人,学生可以在想象中注入感情,让五彩池变得更加有活力,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文学作品的作者都是以描述性语言进行描写的,其中会留有许多不确定性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思考对这些空白进行弥补。还有一些故事,学生在读完后并没有得到满足,故事的结局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对各种结局进行推测,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想象,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后续的故事。文字是情感的寄托,作者在写文章时情动而辞发,每个作品都有作者的人生观念与情感寄托,这些作品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想象力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作品作出不同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思维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尚处在直观的思维状态,但他们的思维想象不再是没有缘由的空想,在这个阶段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才能逐步丰富其思维想象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有了创造力与想象力,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努力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學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这片天空中飞翔。

参考文献:

[1]张丰玲.关于对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2,(24).

[2]李颖.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探究[J].读与写,2009,(11).

[3]姜玉君.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2,(10).

[4]魏建坡.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

[5]陈瑞凤.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想象力小学语文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别让想象力“绑架”了美术教育
打开新的想象力
放飞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