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2020-10-20朱静

科技风 2020年2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教育改革课程思政

摘 要:合作育人对于高校做好“立德树人”的基础工作,对实施教育学和政治学的思想政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高校在进行成功的研究和促进“思想和课程政策”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高校课程缺乏知识渊博的管理系统和机制,且面临着许多的困境,例如,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不够充分,教师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只有通过加强构想,优化系统和机制以及实施教师质量改进项目,才可以有效地应对当前“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教育所面臨的挑战和挑战。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和政治活动会议上说过:“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还强调道:“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人员来说,“立德树人”是他们必须要肩负的责任,在对“课程思政”进行广泛促进时,各大高校必须要做到深入贯彻,旗帜鲜明。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现实难点

1.1 功能定位

科学地位是高校“教育思想”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课联合教育的前提。当前的教育和教育体系规划中缺乏完整的“培训课程”是许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课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课程和系统要回答“课程思政”和有关思想政治的问题,即“课程思政”和思想课程相结合进行思想和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内容和方法。如果不对意识形态和政治过程进行协调研究(例如:专业课程教学“思政课化”的出现等),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忽略思政课的主要渠道作用。根据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概念课程和政治课程,并描述其政治职能,目标,材料,方法等,并根据各种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制定科学教育和培训计划。让“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时发挥出它们的作用,将协同教育的效果最优化。

1.2 运行机制

较为完善有利的运行机制是“课程思政”与思想课程之间合作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之间思想与政治课程的划分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而各院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机制也各不相同。同时,我们的高校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高校,党是掌握全局和控制各方的领导核心。党组织在各个层面提出了有关谁,如何以及与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问题。鉴于其重要性,“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教育是课程之间合作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联合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几乎覆盖了学校的每个部门,并且包含了各个二级学院,教师,精心统筹详细计划。是高校“课程思政”操作系统的改革,是概念和政策课程需要基础领导的实践研究。“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革和创新来育人,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问题“两张皮”问题,如果不解决,“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就很难做到“全面开花”。而要想做到这一步,就需要我们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部署,由大到小,由点到面,找到一个突破点,并在实际活动中总结经验再进行推进。

1.3 制度保障

考核激励制度和监督反馈制度,是思想课程的“课程思政”和稳步学习的重要保证。同时,评估奖励考核制度是激励教师的动力。“课程思政”要求将专业教育者的概念学习与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对高等师范教育和教科书的学术要求,因此,需要合理的激励机制来鼓励教师学习与变革的主动性。然而,高校一直以来都倾向于智力教育,忽视了思想和政治教育。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立“课程思政”,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在思想和政治课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有质量的监督反馈。同时,及时进行质量管理可以为“课程思政”计划提供指导,应用新的学习理念解决很多困难的问题。

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难点的对策

2.1 明确功能定位

“课程思政”的提倡并不是损害或取代思想政治,而是增强了思想政治的主导地位,将“课程思政”与思想纲领相结合。当前,意识形态式课程正在不断扩展,在新的状态下,高校有权站在意识形态关注的最前沿,让思想政治课程“领舞”的同时,描述出一般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功能状况,以加强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履行各自的思想政治功能,建立思想政治的主要渠道,促进“课程思政”的推广。

2.1.1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采取显性教育形式,强调政治统一性和学术推理性,建构主义批判性与统一性,以及灌输性与启发性,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讲述中国的事。

2.1.2 专业课程要注重将价值观教育融于知识传授

在“课程思政”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专业课程必须依靠其专业知识来实施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其优势。有必要了解具有强烈概念特征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深层领导作用,将科学掌握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程度扩展到生物学组成的价值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做到两者相融。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国志,为民族服务,实现知识和情义的统一,为我国现代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2.2 健全运行机制

“课程思政”是对教育的新追求和探索,它非常重要,涉及很多方面,是一个庞大,系统和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若没有科学强大的先进设计和操作系统的教育目标,则有很多事情都很难实现,因此,共同学习“课程思政”和思想课程需要一个整体计划,并且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协同教育的涉及范围很广泛,并且具有一定的困难度。因此,一个具有优良课程的试点计划可以为改革思想和政治教育开创先河,以发展“课程思政”并协调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在优质课程中完成一个试点项目,并探索各种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以提供比其他课程和其他本科课程更好地体验。

2.3 加强制度创新

随着“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推行,课程中的协作既需要统筹设计,又需要系统的保证。因此,我们要完善系统支持,促进对激励系统监测反馈系统的评价和变更,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思想课程的协同教育。

2.3.1 考核激励制度创新

评估激励系统是学习改革的一个方面。对于“课程思政”和讲授思想政治课程的高校来说,对学科和实践材料的评估是基于对实践的影响和年度教师的工作评估。教师的工资也必须包括在内。此外,我们还需要增加参加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

2.3.2 监督反馈制度创新

教学的改革不仅仅需要创新和执行,还需要及时地进行反馈和反思。因此,监督系统需要得到改变和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将监督反馈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让老师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协同教育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有反馈渠道来进行及时地反馈,让问题可以及时地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为了使其能够被接受并创建一种通用的追溯连接方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反馈系统,以改善学校所有部门的协调机制,最终消除响应渠道的阻碍,满足反馈和报告要求。此外,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作为便捷的反馈渠道,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和要求,对反馈方式进行改善,让问题反馈可以更快,更便捷。

2.4 优先整合关键资源

高校在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整体日常学生管理,综合研究或整合关键资源(如教育)。建立教学与学工协同考核的机制。通过分析工作内容和每个职位的方向,定期任命来自不同领域的教职员工,组织工作交流会议,以增加彼此的合作交流,给每个岗位的教职工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方向形成一个交叉点,给育人机制的构建奠定基础,创造必要的条件。此外,教师和学工可以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进行协作,包括学习竞赛,动手练习和日常活动。为参加学分制的学生在教室内外建立共同管理机制。此外,它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以及习惯的养成。突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内容,并强调了其作为教育和协作学习的作用。提出此建议的原因是,通过一种功能性的学术合作学习机制,思想政治老师可以摆脱先前那种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不仅可以登台讲解政治学,而且可以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有关思想政治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

3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还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这项工作中的专业老师需要具有独特的功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在实现我国伟大的复兴和中国梦的艰巨历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们要牢记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保持立德树人的初心,负重前行,不畏艰难,不断创新,担负起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才华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郭华,张明海.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1):5-10.

[2]练强.试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9):19-20+54.

[3]林建胡,陈志勇,陈香.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育人模式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9,21(04):91-95.

作者简介:朱静(1860—),女,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教育改革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