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千字文》之修辞美
2020-10-20刘蓓然
[提 要]成书于南朝梁朝的《千字文》,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与其后的《百家姓》《三字经》并行,成为中国古代孩童重要的启蒙课本。不仅内容丰富,富于知识性,且修辞完美,富于趣味性。内容与修辞相得益彰,珠连璧合。文章主要从逻辑上条理清晰、辞格上文采飞扬、听觉上韵律和谐、视觉上对仗工整四个方面阐释其修辞美。
[关键词]《千字文》;修辞美;逻辑;辞格;韵律;对仗
[作者简介]刘蓓然(1968—),女,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及汉字文化。(江西吉安 343009)
《千字文》是我国成书较早的蒙学课本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其创作背景是:南朝梁武帝为让诸王子嗣识文习字,而从王羲之的碑文中拓出一千字。由于拓出的字杂乱无绪,不便识记,无法引起孩童学习兴趣,梁武帝要求大臣周兴嗣将这千字组织成文。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将这“一千个互不重复的汉字,组织成了一篇绝妙文章。它气势雄厚、涵义深刻、对仗工整、条理清晰、首尾相连,基本上找不出牵强硬凑的痕迹,而且文采飞扬、义理明确,韵律也很妥贴,令人拍案称奇”[1]。《千字文》内容丰富,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化、修身持己、为人处世、读书论学、饮食起居、农业科技等等。它的修辞之美,体现在逻辑上条理清晰、辞格上文采飞扬、听觉上韵律和谐、视觉上对仗工整。对其内容进行阐释的论文颇多,本文主要对其修辞美进行赏析。
一、逻辑上条理清晰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言:“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既可“修饰文辞”,也可“调整或适用语辞”[2]。周兴嗣首先进行“调整或适用语辞”,做到胸中有丘壑,眼里有乾坤,整体上对内容进行布局。《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开篇,宇宙浩瀚,历史亘古,意境深邃,体现作者的宇宙观、生命观;随后介绍中国久远之历史,“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作者高度概括这段历史;接着“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论述人的修身持已。这一部分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时空交错,从宇宙到人类,从浩远到个体。
其后重点介绍古都两京,“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作者用蒙太奇式镜头,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壮观的轴画。汉家宫殿的气派、文武百官的众多、皇室宴会的盛况、图籍文献的丰富尽收眼底,呈现出华夏帝国庄严与气派之美。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列数历代英才贤士以及九州山川胜景,“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門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字里行间流露出庙堂命臣的家国情怀与自豪感。 接着介绍农业生产、闲赋生活、田园风光、日常用品、科技知识等。最后,以“年矢每催,曦晖朗照。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表达美好的愿望,劝勉孩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成为庙堂栋梁,并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个语气助词结束全文。
早于《千字文》的蒙学读本,如《弟子职》侧重于对学童的行为规范与训导,《孝经》着重于对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急就章》介绍日常器物名称,《女诫》的受教对象与教育内容仅针对女孩。《千字文》则通过精心组织结构,融入丰富的内容,无怪乎梁武帝看到这个作品时,“称善,赐金帛”。
二、辞格上文采飞扬
辞格的运用既要传情达意,更要为内容服务。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四大类,即材料上的辞格、意境上的辞格、词语上的辞格、章句上的辞格。[3]《千字文》辞格集中体现在材料和词语,即材料运用的借代、词语运用的藏词,极有特色,作者的渊博学识与语言文采表露无遗。
(一)借代
借代是使用非常广的一种辞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对借代作了较详细的分类,王力《古代汉语》将借代概括为八种类型。《千字文》的借代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1.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来指代该事物
(1)鳞潜羽翔:“鳞”代鱼,“羽”代鸟。
(2)路侠槐卿:《周礼·秋官·朝士》中“面三槐,三公位焉”。周代宫廷外种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三槐”借代三公,“槐”则代指公卿百官。
(3)高冠陪辇:“高冠”是用百官所戴之帽代指百官;“辇”是皇帝的御座,代指皇帝。
(4)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沙漠”借代华夏境外。
2.以部分代整体
(1)爱育黎首,臣伏戎羌:“戎”“羌”是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戎羌”代指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2)盖此身发,四大五常:“身”指躯干,“发”指身上的毛发,“身发”代指整个身体。
(3)杜稿钟隶,漆书壁经:“杜稿”指东汉书法家杜度的草书手稿,“钟隶”指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的隶书,“漆书”指用漆书写在简牍上的文献,“壁经”指在孔子府室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这里借四种具体的古迹文书来泛指皇室所收藏的文献书籍。
(4)嫡后嗣续,祭祀■尝:此“■尝”代四时祭祀。《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5)璇玑悬斡,晦魄环照:北斗七星包括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借天璇与天玑之“璇玑”代指北斗七星。
(6)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用标题两字代指《诗·召南·羔羊》诗。
(7)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用标题两字代指《诗·召南·甘棠》诗。
(8)丙舍傍启,甲帐对楹:“丙舍”是宫中的配殿,“甲帐”是汉武帝时所造的宫殿,此用“丙舍”“甲帐”泛指宫殿建筑。
3.以地名代人
(1)磻溪伊尹,佐时阿衡:相传吕尚(姜太公)曾垂钓于磻溪而遇周文王,后用“磻溪”代姜太公。
(2)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周公旦被周武王分封于此,周公成为鲁国的开基主,故以“曲阜”代指周公。
4.以原材料代成品
(1)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丹青”是古代书写颜料,“丹”色记功勋,“青”色记史实。“丹青”代史册。
5.以具体代抽象
(1)治本于农,务资稼穑:春耕为稼,秋收为穑。“稼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两种具体的劳作,借来泛指农业生产,春耕夏种、秋收冬藏。
(2)殆辱近耻,林皋幸即:“林皋”指林野和水岸,此借来代士人向往的隐居生活。
《千字文》运用借代辞格,既言简意赅,又内蕴丰富。
(二)藏词
藏词,即将习熟的词句藏去部分,只截取其中部分词来替代本词或本句意思。《千字文》的藏词以双音词为主,截取成语或语句中两个字,临时构成双音节词,如:
(1)临深履薄:“临深”“履薄”取自《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夙兴温凊:“夙兴”语出《诗·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温凊”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3)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切磨”语出《诗·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景行维贤,克念作圣:“景行”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何遵约法:“约法”摘取《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约法”两字。
(6)盖此身发,四大五常:“身发”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7)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可覆”语出《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可覆也”。
(8)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学优”语出《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9)世禄侈富,车驾肥轻:“肥轻”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10)指薪修祜,永绥吉劭:“指薪”语出《庄子·养生》“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11)孔怀兄弟:“孔怀”语出《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表达兄弟情感深厚。
(12)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造次”“颠沛”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藏词,如果不熟悉经典或历史,则晦涩难解。但《千字文》能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既无牵强附会之疑,也无以文害意之嫌,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统一。
三、听觉上音韵和谐
为适合孩童诵读,《千字文》讲究谐韵,追求音律之美。全文偶句押韵,有同韵、换韵。其韵脚使用及押韵情况如表1所示。
《千字文》交替用《平水韵》①之阳韵-庚青韵-支韵-庚青韵-职韵-萧韵-阳韵-萧韵-麻韵,局部又能一韵到底,如第1-25、99-114句都押陽声韵,第41-51句都押支韵,第26-40、52-81句押庚青韵(庚青为邻韵可通押)。韵脚所押之韵有平、上、去、入四声,而以平声韵为主,且韵随内容而换。一千字既要统筹内容,还要协调声律,让声律服务于内容,足见周兴嗣的文渊才博。唐李绰《尚书故实》言周兴嗣作此书,“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也反映了作者创作的殚精竭虑。
四、视觉上对仗工整
对仗,是由两个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联的句子构成。《千字文》为四字韵文,250句,整体上形式齐整,但作者还刻意追求句子内的对仗,进行语辞的调整。如“天地玄黄”出自《易经·坤》“天玄地黄”,该句句法结构是天玄/地黄,由两个主谓结构词组成联合式句,为与“宇宙/洪荒”的句法结构一致,而改成“天地/玄黄”。“日月盈昃”句,“盈”指月的盈虚,“仄”指日的倾斜,正确的表述应是“日昃月盈”。为与“辰宿/列张”对仗,而改成“日月盈昃”。“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句,“上和下睦”的正常表述为“上下和睦”,但为了与“夫唱妇随”相对仗,而临时组合成“上和下睦”。
从对仗宽严上看,有工对和宽对。工对,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千字文》以工对为主,据统计有52对(104句)。宽对,指词性、结构不够工整,如“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鸣凤在竹,白驹食场”等,共14对(28句)。另有复句3对(12句),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只是分句之间用了句号。
《千字文》也采用流水对。流水对是指相对的两句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如“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坚持雅操,好爵自縻”等。
有意识地追求对仗齐整,不仅仅是为了形式美,也为了节奏明快。《千字文》通篇四言成句,每句两音节,停顿有规律,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基本遵循XX/XX的规律,这便是利用字形所成的现象。“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4]《礼记·学记》言“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古代对弟子学习的考查方式之一是“离经辨志”,《三字经》就童蒙学习提出了“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的建议,对仗工整能便于孩童掌握诵读节奏,提高学习兴趣。
《千字文》从问世至清末,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为世界上成书最早、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这不仅因其内容之丰富,更因其修辞之巧妙而流芳百世。
注释:
①南宋平水人刘渊将《广韵》206韵中“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106韵,世称《平水韵》(也称《诗韵》),规定读音相近、序号相邻的韵可以通押。如“庚”“青”为邻韵,可通押。《千字文》虽创作于南朝之梁朝,早于《平水韵》,但文人的韵文创作押韵其实已遵循着“平水韵”的用韵规则。故这里用“平水韵”来分析其押韵情况。
[参考文献]
[1]王文宝.中国儿童启蒙名著通览[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2][3][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