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区域规划协同发展研究

2020-10-20李健朱雯雯

上海城市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区域规划一带一路

李健 朱雯雯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进程中,沿线地区和国家也先后推出多个行动计划与区域规划。依据地缘经济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探讨当前沿线地区的区域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匹配程度。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多数国家利益,但在规划内容与空间组织上与沿线地区并非完全契合,且与发达国家形成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竞争,因此需要不断调整并积极对接、深入讨论并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把握其发展动力以及发展机制,以更好地指导政策制定。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规划;空间协同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0.05.008

一、问题的提出

19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更多是在北美、西欧及东亚地区推进,而“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非洲及中东欧等地区都处于边缘地位。[1]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也是在当前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提出的新时代全球化发展框架,对于振兴世界经济,引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崛起是重大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互利共赢。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

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3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报告提出根据“一带一路”走向,依托国际通道打造六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建设海上运输大通道。在2017年5月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进一步提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框架,提出强化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与先期合作国家、重点港口的“六路”组织联系。2019年4月王毅外长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宣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成绩斐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格局基本形成。由此,“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成为“一带一路”推进的主体空间组织框架,基于“五通”发展,进一步推动金融投资、贸易组织、交通联系、政策沟通及文化融合等多领域发展,为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已经有多个国际行动计划和国内区域规划提出了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基础设施联系、强化国际投资和经济发展合作、推进跨国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往等内容。这些行动计划和发展规划在目标导向、发展内涵、战略方向、内容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特点,因此就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是沿线国家区域发展和规划是否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内涵和空间布局方面相匹配?二是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区域规划更好地协同发展?本文围绕这两个命题,进行深化研究,其中空间布局的匹配是研究的重点,同时增加目标内涵、战略方向以及內容建设等探讨。

二、区域协同发展理论

(一)地缘政治经济理论

地缘政治经济理论中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国际关系中经济的时空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等;二是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区位之间的关系;三是地理区位对国际社会、经济与文化等之间的互动作用与影响。地缘经济的作用在于为当前的区域经济、规划等提供理论依据。

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及相邻地区的状况会对其发展及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一个地区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3]良好的地缘关系是互相合作,但一些国家不免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怀疑与反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为代表的挑战导致美国国力严重透支,与之相对中国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中国崛起”逐渐从理论推测变成普遍认可的现实趋势,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战略焦虑。“一带一路”合作的顺利推进,不可避免地引起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竞争性反应,[4]引发新的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甚至冲突。

(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美国地理学家乌尔曼(Ullman E L.)综合了B.Ohlin、S.Stoutfer等学者的观点,大量吸收物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的理论及模型,形成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空间相互作用指的是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5]这对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变化有很大影响。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能够使相关区域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又会引起区域之间对资源、要素、发展机会等的竞争,并有可能对有的区域造成损害。

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需要存在互补性、可达性及干扰机会,其中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和可达性呈正相关联。区域间的互补性指的是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区域之间的可达性指的是区域之间进行商品、资金、人口、技术、信息等传输的可能性。在现代社会,由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区位条件基本决定了运输能力水平限度,[6]可达性受空间距离和传输时间的限制越来越小,主要限制存在于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如果区域之间存在经济保护壁垒、文化隔离、政治和社会方面的矛盾或冲突,那么可达性就差。因为区域之间的互补性是多向的,亦即一个区域可以在某个方面与多个区域同时存在互补性,但究竟与哪个区域实现这种互补性,取决于它们之间互补性的强度,强度越大,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及程度也就越大。从中也可看出,由于干扰机会存在,有互补性的两个区域之间也不一定就能发生相互作用。总而言之,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补性,可达性好,并且没有干扰机会或干扰机会的影响小。

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发展规划梳理

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有战略规划和空间规划看,在目标导向、发展内涵、组织框架、空间布局以及建设内容等多个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梳理各区域的空间布局,围绕参与国家、空间走向、主要节点三大内容,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多边区域发展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两个层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梳理各区域规划的空间布局重点,推动其与“一带一路”实现空间规划协同和发展匹配(见表1)。

(一)跨国区域合作规划

1.中亚-俄罗斯地区

由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推进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连接了中国与中亚并延伸至俄罗斯的广大区域,在城市节点组织上,包括中国从连云港、西安、乌鲁木齐再到塔什干、阿拉木图及圣彼得堡等主要节点,在空间走向上符合中国“六大经济走廊中”的新亚欧大陆桥空间走向和空间节点组织,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发展。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发起,包括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以及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区域性经贸联合体,提出到2025年前实现商品、服务和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1.7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在空间上符合新亚欧大陆桥的宏观国家组织,同时在沿线主要节点上也匹配“一带一路”空间布局和组织。跨欧亚大铁路是区域性的基础设施组织,试图推动从海参崴横穿西伯利亚,并连接莫斯科到波兰、德国并最终到荷兰鹿特丹的铁路大动脉,该规划的空间走向匹配“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空间组织,并通过战略的叠加以更好地支撑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此外,在该地区,美国还推进了新丝绸之路计划,主要围绕阿富汗经济崛起,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经济圈连接中亚和南亚地区,推动实现“能源南下”与“商品北上”的战略目标,涵盖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在发展内容上与“一带一路”倡议内容有重复,同时在战略空间方向上形成割裂,结合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区域战略意图,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竞争。

2.欧洲及地中海地区

琥珀之路是由波兰发起,连接地中海周边地区直到欧洲北部北海、波罗的海区域的贸易通道,空间走向为南北贯通,与“一带一路”走廊方向形成交叉,主要节点城市与不同经济走廊有匹配关系,同时在经贸联系内容上形成共识。地中海联盟是由法国主导建立区域经济发展联盟,试图在经济、能源、移民、民主制等方面形成全面合作关系,最终能与欧盟形成自由贸易关系,在空间组织上围绕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一带一路”走廊中重要的合作地区,涵盖北非、欧洲和中东地区。欧洲容克计划是欧洲大陆主要国家为振兴区域经济推出的投资计划,旨在振兴欧盟境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加快产业转型以及提升欧洲竞争力,涵盖了西欧和中东欧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终端地区,可以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金融合作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形成深化合作。

3.东非地区

最突出的跨国区域战略计划当属拉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亞交通走廊建设,通过铁路、公路、石油管线等诸多组成部分,将三个非洲经济体紧紧联系。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国际经贸合作关系的良好往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及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更好地推进拉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交通走廊计划的实施,形成良好的战略规划对接。

4.亚洲地区

首先是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该计划涵盖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提倡以平等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该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在空间组织、发展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多合作空间,可以通过战略推进、政策实施以及项目落地等实现更好的发展对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部分国家推进的强化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人文合作的重要合作区,同样在空间走向和节点城市组织方面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有较好空间匹配和发展对接。此外,印度也提出了季风计划,该计划落在广义印度洋世界,从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到东南亚群岛,印度恢复与印度洋海域各个国家的密切关系,推进基础设施联系、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从季风计划的推出时间和实施背景看,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强烈的竞争关系,但在空间组织和发展内容方面有很好的匹配,需要推进大战略的彼此融合,强化合作和交流,以更好地推进两大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韩国也适时推出了欧亚计划,包括三大方案,涵盖基础设施、能源合作、贸易往来等内容,覆盖欧亚地区广大范围,其中区域合作和重点节点城市的支撑都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好的匹配。日本推出亚洲基建投资计划,通过政府开发援助(ODA)项目扩大对于亚洲地区的日元贷款和技术支援等,同时扩大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ADB)以及日本国营国际协力银行(JBIC)的融资能力,以通过这些银行机构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根据日本相关媒体报道,日本希望通过该计划减弱中国所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开发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因此该计划有与“一带一路”倡议竞争的发展企图和内容,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推进更好对接。

(二)国家内部区域规划

同时,一些国家也纷纷推出了自己国内的区域规划,以更好地实现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见表2)。但这些规划仍然以自我发展为主,比如巴基斯坦国内推进的区域发展规划,以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而中巴经济走廊有三条线,其中西线、中线都承担着重要的中国国内的石油管道运输任务,也是中巴经济走廊推进的首要建设工作,因此与巴基斯坦国内区域规划形成空间走向的偏差。此外,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计划,提出要建设从首都阿斯塔纳辐射全国各地等公路、铁路和航空线路等交通网络,从空间布局看,呈现从阿斯塔纳到国内其他地区的辐射联系,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国-中亚-西亚和新亚欧大陆桥两大经济走廊都存在空间偏差。

此外在东南亚地区,越南推出南北经济走廊计划,形成全国性基础设施发展框架,通过大城市经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整个南北经济走廊包括了谅山(越南北部)-河内-胡志明-木排(越南南部西宁省),贯穿越南南北全境,在空间走向、发展内容都与“一带一路”存在较好的对接。印度尼西亚推出海上高速公路,提出将印尼建成“全球海上支点”,包括扩建北苏门答腊、雅加达、东爪哇、南苏拉威西以及巴布亚5个大型枢纽港,提高物流效率,发展工业园区等,可以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支点体系。

蒙古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草原之路计划,“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包括连接中国的997公里高速公路、1 100公里电气化铁路、扩展跨蒙古国铁路及天然气和石油管道,可以打通中国经蒙古通向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和能源联系通道。[7]埃及也提出新苏伊士运河计划,重点内容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实施城市化发展政策,以港口建设、工业区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发展,推进埃及经济振兴,解决就业问题和社会矛盾,彻底摆脱西方国家对埃及的经济控制,这与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更好的融合度和匹配度,需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新苏伊士运河计划的对接。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区域规划的协同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走向组织

“一带一路”倡议中“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提出有多重依据:一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和新形势下推进国际合作的需求;二是已经推进的双边国家协议构建的坚实合作基础;三是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五大走向,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了三大走向,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等;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最终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地区,向南太平洋延伸。从发展逻辑看,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贯通亚欧大陆中东部地区,将充满经济活力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畅通连接波斯湾、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合作通道,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欧亚大市场和生产基地,为地处“一带一路”沿线、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广大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接亚洲东部和南部这一全球人口稠密地区,连接沿线主要城市和人口、产业集聚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及在建地区铁路、公路、油气网络,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经济效应辐射南亚、东南亚、印度洋、南太平洋等地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走廊在国内与陇海兰新经济带基本重合,是长三角、中原、关天、黄河上游、新疆五大城市群相互连接并趋于融合的城市群连绵区。主走廊在国外区段主要以泛亚铁路网的中亚铁路(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为轴心,将中亚、西亚的城镇密集区与地中海沿岸和欧洲的主要城市群连成一体。泛亚铁路网是亚洲国家为实现经济振兴而共同制定的铁路干线建设计划,主要目的是建成连接欧洲和太平洋的交通大动脉。作为泛亚铁路网主干线之一的中亚铁路,由东到西走向依次经过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塔什干、杜尚别、阿什哈巴德、德黑兰、巴格达、安卡拉,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海沿岸和欧洲中部相连。这一地带处于全球油气资源的核心区,交通相对发达,城镇密集,资源丰富,经济聚集程度高,将中西亚城镇密集区与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城市群连成一体。丝绸之路主走廊可以沿两个方向延伸到欧洲中部和南部。一是沿伊斯坦布尔—贝尔格莱德—维也纳方向,连通土耳其、东欧和德、法、英各个国家。二是沿地中海北岸的雅典—罗马—巴塞罗那(或巴伦西亚)方向,形成南欧沿海经济带,这些地区都是重要的城市密集地区,容易打造成国际城市走廊和走廊城市群。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思路是以太平洋西部、印度洋和红海、地中海的主要航线为核心走廊,将中国的沿海地区与南海两岸、南太平洋地区、印度洋沿岸、海湾地区和地中海沿岸各国联结在一起,形成亚太、印度洋、地中海三大经济圈连环式衔接的跨国、跨洲临海型带状经济区。建设这一经济带是我国与沿线各国、各民族携手创造新的更加辉煌灿烂的海洋文明和现代国际区域发展大业的奠基工程。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走廊基本走向和主要區段构成是:中国沿海经济带(中、南段)—南海、马六甲海峡沿岸经济带—阿拉伯海、红海沿岸经济带—环地中海经济带。主走廊的辐射区域包括亚洲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欧洲大部分地区,这些城市密集地区通过各种社会经济的联系构成了跨境走廊城市群,“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必将持续推进走廊城市群整体崛起。

(二)沿线主要区域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

1.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前景广阔,可以有效带动沿线国家,尤其是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经济的全面发展。中俄两国2015年5月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根据联合声明,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落实该倡议;中方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进程,并将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方面的协议谈判。这两大发展战略的对接有助于加强双方在高科技、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是在促进欧亚地区一体化方面迈出的关键步伐,同时将给亚洲、欧亚地区乃至欧洲带来发展机遇。

2.草原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为对接把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遇,蒙古国拟打造中俄蒙经济走廊。这一倡议被称为“草原之路”。“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总投资约500亿美元,项目包括:连接中俄的997公里高速公路、1 100公里电气化铁路、扩展跨蒙古国铁路、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等。“一带一路”倡议和“草原之路”战略是中蒙两国在面临同样的国际背景时做出的积极决策,“一带一路”倡议和“草原之路”战略表明双方重视“草原丝绸之路”发展历史和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和“草原之路”战略体现出双方有消除合作瓶颈的强烈意愿,中蒙都有完善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的愿望,“一带一路”战略助推“草原之路”战略的实现,后者将成为前者的有力对接伙伴,双方均有加强区域性经济及各方面合作的诉求。

3.光明大道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14年11月11日宣布“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即通过一系列投资促进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将建设从首都阿斯塔纳辐射全国各地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线路等交通网络。通过协调,“光明大道”重视包括在2015年完成霍尔果斯口岸经济特区基础设施第一期工程,阿克套等地油气设施建设。哈萨克斯坦将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加强地区间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能力。国家基金投资要重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企业发展并创造就业。整体空间路线上,光明大道计划与两大经济走廊都存在错位的问题。但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计划拥有众多契合点,通过哈萨克斯坦的积极响应,包括“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天然气及输油管道、跨境铁路等项目的建设为两国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4.琥珀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琥珀之路是一条古代运输琥珀的贸易道路,从欧洲北部的北海和波罗的海通往欧洲南部的地中海,连接了欧洲的多个重要城市,维持了多个世纪。它对于波兰人的意义并不亚于“丝绸之路”之于中国人。由于琥珀之路的开通,使欧洲大陆从北向南得以贯通,此后更向东发展连接了亚洲的波斯、印度和中国,增进了欧洲和亚洲的商贸往来。在空间路线上,琥珀之路以南北联系为主,从而将“一带一路”到达欧洲的几条线路终点连接起来。从发展内容看,琥珀之路更是一条贸易之路,当前更融合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流动等内容,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更好的发展对接前景。

5.欧洲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为推动欧洲克服欧债危机对增长和就业影响,欧盟于2014年底出台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即容克计划。主要用于长期投资项目,包括投向能源、电信、数字、交通以及教育创新等领域。将“容克计划”同“一带一路”对接,将给中欧经济合作发展带来更广阔空间和更多机遇,促进中国对欧洲投资。第五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围绕“从战略高度推进双向投资、便利双边贸易”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就“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数字经济合作等达成广泛共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容克投资计划对接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同意成立工作组,就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的具体方案进行研究。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的谅解备忘录》。双方探讨了国际产能合作意向。欧方鼓励中方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深化合作,愿按照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现有章程和程序启动中方成员资格的相关谈判工作,这可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容克计划的更好对接。

6.地中海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在地中海联盟具体优先合作项目中,对成员国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包括“海上高速路”“可再生能源”以及“中小企业扶持”等。随着经济发展,跨地中海客运和货运的需求迅猛增长。为此,地中海联盟将建立包括公路、港口、海运、服务等在内的“海上高速路”,促进跨地中海运输可持续发展。“地中海太阳能计划”将在地中海周边国家提高太阳能发电的能力,通过私人投资和向欧盟国家出口太阳能电力以确保太阳能项目的盈利,促进能源生产本地化和推动节能措施以满足地中海南岸家庭用电需求。促进地中海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及融资渠道方面的支持,此外要帮助成员国推动高附加值产业等,尽管建立地中海联盟的意愿良好,但达到预期效果难度很大。从而较难实现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对接。

7.埃及新苏伊士运河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自2011年埃及政治动荡以来,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新苏伊士运河项目的落成正处于埃及亟须恢复和重建国家经济的阶段。埃及把新运河项目视为“国家工程”,旨在通过增加运河通航能力、提高通航效率,达到增加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和拉动就业的多重目标。为保证埃及对新运河的绝对控制权,埃及的新苏伊士运河项目没有引入任何外资。发展内容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实施城市化发展政策。新运河开通后,船只通过运河的时间减少到11小时,埃及运河年收入有望在2023年达到150亿美元左右。埃及政府计划未来沿苏伊士运河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包括修建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预计经济带全部建成后每年为埃及创造高达1 000亿美元收入,约占埃及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可以形成更好的匹配。

8.拉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交通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2012年3月,肯尼亚联合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亞启动了“拉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交通走廊”项目,将3个非洲经济体紧紧联系在一起,简称拉穆走廊。包含拉穆港、连接拉穆港-南苏丹的铁路、公路、石油管线等诸多组成部分,总投资额约250亿美元,被认为是非洲国家独立以来的“非洲大陆最大工程”。该项目计划建造一个拥有32个泊位的深水港,并建设连接港口与南苏丹首都朱巴及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高速公路、铁路与输油管道。新港口将配套建设炼油厂、仓库等基础设施,此外,还包括在拉穆、伊西奥洛、洛基察吉奥建设三个国际机场。新港口及交通运输网建成后,不仅有助于扩大区域市场规模,而且将促进地区经贸往来。南苏丹将更多通过新港口出口石油,埃塞俄比亚也可以通过新港口运输货物,减少对吉布提港的依赖。拉穆是东非最古老的港口和重要的商业枢纽和文化中心,15世纪初明朝航海家郑和率船队抵达位于非洲东海岸的拉穆、马林迪和蒙巴萨。拉穆港由肯尼亚交通部授权委托肯尼亚港务局进行招标及后续建设和运营管理,港口1-3号泊位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由此,可以与“一带一路”形成更好的合作。

9.季风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2014年6月,莫迪政府推出“季风计划”,尝试“借古谋今”深化环印度洋地区的互利合作。通过“季风计划”的实施,印度谋求可持续的区域战略利益,保障更加牢固的地区领导权,进而实现印度的全球战略抱负。莫迪政府的“季风计划”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从2014年6月20日首次提出“季风计划”的概念到2014年9月,是该计划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季风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项目。印度依托印度洋国家的共有历史,强化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在文化、心理、认同方面的存在,扩展印度文化软实力的影响。2014年9月,在“季风计划”特别会议后,“季风计划”进入第二发展阶段,逐渐超越文化项目范畴而成为一项被赋予外交、经济功能的准战略规划。从发展内容看,季风计划范围划定区域是从东非到阿拉伯半岛,到印度次大陆以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国家,在横跨印度洋的整个区域内进行经济协调。与“一带一路”形成战略反制,同时概念对接,都是有现实意义的历史遗产;功能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制造业和海洋经济;文化对接,政策、法规、人心、文化对接。

10.海上高速公路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2014年,佐科总统竞选获胜后随即提出旨在振兴印尼在亚太地区经济与政治地位的“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上高速公路”建设,倡导将印尼建成“全球海上支点、全球文明枢纽”的愿景。在2014年11月东盟峰会上,佐科再次阐述其施政目标是将印尼建成“全球海上支点”,并提出优先考虑建成五个支点,即复兴海洋文化、保护和经营海洋资源、发展海上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海上外交、提升海上防御能力。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看,思考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上支点”战略对接的方式和路径上,应首先以两国经贸、投资深入发展为出发点,逐步通过增加彼此的经贸依存度,促进两国关系在战略层次进一步发展,打造中国走向印度洋的海上“战略支点”。扩建北苏门答腊、雅加达、东爪哇、南苏拉威西和巴布亚5个大型枢纽港,提高物流效率,建设工业园区等。

五、评价与总结

传统地缘经济理论强调竞争观点,这种竞争往往体现为通过打压、遏制其他地区以获得主导权,尤其是通过军事力量或经济力量获得霸权地位。而“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平等、合作、包容、共赢等理念,在丰富地缘经济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创新生成了以地缘经济新空间、要素流动新动向、合作共赢新框架、国际关系理念新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新变化等为内涵的新地缘经济观。[8]地缘经济强调地理区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区域规划等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并非空穴来风,它建立在既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与区域規划之上,[9]符合各国的利益。“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所有国家开放,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各个国家不断充实合作内容与方式,加强政策、战略、规划的相互衔接,致力于共同发展,目前初具成效。

从发展重点、空间走向、政策响应等维度的匹配度考察,多数沿线地区跨国区域规划及国内各区域规划都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较高的战略互补性及空间相似性,甚至有些区域规划积极修改原有规划,以实现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更好对接。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中亚、蒙古、俄罗斯、非洲等区域和国家有较高发展匹配度;在欧洲则出现发展战略互补但空间不匹配;在印度洋地区空间匹配和与印度季风计划出现战略竞争。同时还要注意到,“一带一路”倡议与发达国家形成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竞争,存在反制约情况,需要积极应对,主要有美国推进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及日本的亚洲基建投资计划。

由于区域合作总是多向的,因此每个国家在资源、要素的互补性上有更多选择。一方面这是对双边合作的干扰,另一方面也给予多边共同合作的机会。[10]“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思想即通过经济交流来实现互联互通,中国对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是为未来与沿线国家合作提高人才、资源、要素的可达性。在当前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可达性的条件已不再由交通设施所限制,更多的是受到文化、政治的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共识的文化氛围才能够促进国家之间的更好交流。同时还需注意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目前仍多以单向投资为主,长此以往,双方将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不利于相互合作,必须要强化要素资源的双向流通。

参考文献:

[1]李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城市群战略协同发展——通道经济视角的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2019(5):4-10.

[2]习近平.习近平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EB/OL].(2020-06/18)[2020-06-20].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8/content_5520353.htm.

[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阮建平.“地缘竞争”与“区域合作”: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挑战与中国的应对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9(12):43-53.

[5]Ullman E L. American Commodity Flow[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57.

[6]王娟娟,张贯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空间探索[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9(6):16-27.

[7]郑伟.“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及路径选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8]丁云宝.“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新地缘经济观[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1-50.

[9]丁阳.“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10]王海燕.“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经济合作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0(1):18-29.

猜你喜欢

区域规划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区域规划法律问题研究
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
国家经济规划区战略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新时期推进区域规划工作的若干建议
成渝两大经济新区区域规划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