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后转身运球教学设计
2020-10-20杨清风
杨清风
关键词:篮球;后转身运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9-00-03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以“健身育人”为指导思想,运用信息技术沉浸式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相关分析
1.教材分析:后转身运球是当对方逼近,不能用直线运球或体前变向运球突破时,可用后转身运球摆脱防守,它对于控制球及突破能力的提高有突出的作用,本课为4—(2.3)次课。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课次的后转身运球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后转身运球的连贯动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重心起伏,影响动作的幅度和对抗能力。二是没有侧肩加速,影响快速摆脱防守。三是脚步向外侧旋转,影响投篮角度和对抗能力。因此,本次课将进一步挖掘技术动作细节,并运用弹力带辅助学练,提高技术动作的实战性。
三、主要教学环节
1.专项准备,提前铺垫:融入了后转身时重心的控制,中枢脚脚尖的方向,移动脚快速向中枢脚靠拢及平衡等各个技术环节,活动各关节的同时,也为主教材教学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条件作业,针对纠错:巧妙利用身边资源——弹力带,根据它具有弹性的特點设计各种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动作,加速技术动作形成,促进教学质量。
3.信息技术,助推课堂:小组通过视频欣赏来分析和了解技术动作要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录制视频,进行动作的正误对比,建立正确动作影像。
4.实战情境,提高能力: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使用后转身运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及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实战性。
5.体能练习,夯实素质:运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并且将橙色和蓝色不同重量的弹力带进行分层练习,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力量基础选择不同重量的弹力带,练习过程中有两人合作练习,也有个人练习,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进一步提高课的强度和密度。
6.自编口诀:抬头运球重心低,上步转身球内吸。转身侧肩重心稳,换手加速贴人紧。
四、问题预设和解决方法
1.重心起伏、无侧肩、无加速、无角度。
解决对策:运用弹力带的牵拉。
2.不能理解情境寓意。
解决对策:信息技术,视频微课。
【点评】:本课从实战出发,关注技术动作的细节教学,落实体育课应具备的运动量、技战术和比赛的“三有”要求,提高学生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以下为本课的亮点:(1)条件作业,针对纠错:巧妙利用身边资源——弹力带,根据它具有弹性的特点设计各种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动作,加速技术动作形成,促进教学质量。(2)信息技术,助推课堂:小组通过视频欣赏来分析和了解技术动作要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录制视频,进行动作的正误对比,建立正确动作影像。(3)实战情景,提高能力: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使用后转身运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及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实战性。(4)体能练习,夯实素质:运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并且将橙色和蓝色不同重量的弹力带进行分层练习,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力量基础选择不同重量的弹力带,练习过程中有2人的合作练习,也有个人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进一步提高课的强度和密度。(评课人:张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