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香远扬谁为器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茶具鉴赏(上)
2020-10-20李竹雨
□ 李竹雨
图1 清 “白玉轩”款朱泥莲瓣壶
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于17世纪以后。当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船队经过好望角进入到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的生丝、茶叶、陶瓷是外销的大宗物品。18世纪20年代茶叶取代了丝绸,成为输入欧洲的主要商品。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到达顶峰,当年订单达到了13.41万吨,此后茶叶的对外输出逐渐下滑,1887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就超过了中国。可以说17~19世纪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繁荣的茶叶贸易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更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艺术的融合。大量的中国茶具随着各国商船来到西方世界,随着当地饮茶习俗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大量清代外销至欧洲茶具,现择其中部分精品,略作介绍。
1.清 “白玉轩”款朱泥莲瓣壶(图1)
高12.0、口径6.0、底径8.2厘米。
壶身、壶嘴、壶把,被荷花的茎、叶、花瓣造型包裹,壶盖用梅枝造型。口内设堰圈,盖内嵌。壶底刻“白玉轩”款。壶身呈莲瓣形,莲瓣上饰以花草,莲瓣间空隙处堆塑4只象征“延年益寿”的飞鹤。壶盖上用梅花的枝叶镂空装点,并用一截梅树的老枝做钮。圈足处环饰一条凸雕水草,壶把匠心独运,用两枝交相缠绕的荷茎做成,生动自然。
此壶雕镂十分精细,既有浅刻,也有浮雕,做工极为繁复,系清初外销欧洲的紫砂茶具。
早期输入欧洲的茶具以紫砂茶具为代表,紫砂茶具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启导了欧洲茶具以及瓷器之创烧。《茶叶全书》中已提到“早在十六世纪,江苏宜兴的茶壶就已声名显赫。欧洲人以葡萄牙字BOCCARRO(大口)称谓它。这种壶与茶叶同时输入欧洲,作为欧洲最初茶壶的样板。按照《阳羡名壶记》的作者周高起的描述,壶的形状是一小型个人用茶壶”。
2.清 梅竹双清纹紫砂壶(图2)
高10.5、口径9、底径9、通宽19厘米。
椭圆壶身,以竹节做流及把,通身贴饰4片海棠形开光,每片开光镂空雕刻梅花纹,寓意“梅竹双清”,并于交接处点缀万字纹。椭圆壶盖亦镂雕梅花纹,居中托起一朵梅花作壶钮。此壶做工繁复,也是清初外销欧洲的紫砂茶具。
3.清 贴花狮钮紫砂六方壶(图3)
高12、口径8.5、底径8.5、通宽19厘米。
壶身为六方形,壶身贴杂宝纹,平盖上塑一卧狮,狮子前方有架子滚球,球架两侧饰以彩带,延伸贴于盖面。一弯壶流及弧圆壶把皆呈方形,下承圈足。清初紫砂壶中,以狮戏球为壶钮者多见,一般狮子以木模压出,再加以细部修饰,加上狮子前方捏塑的玲珑绣球,颇有趣味。清乾隆十七年(1752)沉没的捷达麦森号(Geldermalson)海捞物品中,便有发现此类卧狮滚球壶。
4.清 贴花狮钮紫砂圆壶(图4)
口径9.0、底径8.0、高14.8、通宽20.0厘米。
壶身圆鼓呈椭圆形,微折肩,壶流微弯,耳形把,壶身模印贴饰折枝牡丹与夔龙纹,平盖微凸上置大小二狮戏球,以大狮昂首,左爪下一绣球,幼狮匍匐其侧,生动可爱。
5.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纹带托盏(图5)
托:口径13.2、底径7.5、高2.3厘米。
盏:口径8.5、底径3.6、高5.1厘米。
由盏、托两部分组成。盏菱花式口,微撇,圈足。盏外壁以青花绘山水人物纹,间以条形花卉纹为间隔。盏心青花双圈内绘一折枝花卉,盏口沿内绘一圈花卉边饰,盏身剔刻装饰,形成了曲凹筋纹,而青花的纹饰和筋纹呼应,使得整个杯体有向上的动感的视觉效果。盏托敞口,浅腹,圈足,盘心装饰和盏相同,盘外壁等间绘三折枝花卉,盘底青花双圈花押款。
图2 清 梅竹双清纹紫砂壶
图3 清 贴花狮钮紫砂六方壶
图4 清 贴花狮钮紫砂圆壶
图5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纹带托盏
图6 清康熙 外酱釉内青花带托杯
这类器物是中国传统茶具,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都是比较常见,但是胎体筋纹的运用较为独特。
6.清康熙 外酱釉内青花带托杯(图6)
盏:口径8.4、底径4.0、高5.5厘米。
托:口径12.5、底径7.8、高2.4厘米。
由杯及托两部分组成。杯,尖唇,敞口外撇,斜直腹,圈足。托,敞口,浅斜腹,圈足。杯及托均起棱为装饰。杯和托装饰一致,外壁为酱釉,内部外圈以青花开光4块,分别绘有山水图和瓶花。底部以青花双圈内有“康熙年制”4字。青花色泽浓艳明亮又不失浓淡变化。
这类外酱釉内青花的外销瓷,又被称为“巴达维亚瓷”,这种瓷器最早是由荷兰人从南洋巴达维亚港运往欧洲销售的,因不知产地便以港口命名为“巴达维亚瓷”,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流行。
7.清康熙 青花如意云头纹茶叶瓶(图7)
图7 清康熙 青花如意云头纹茶叶瓶
高19.2、口径3.5、底径5.6厘米。
方唇,直口,短颈,丰肩,弧腹,近底内收,圈足。器盖为后配金属盖。修足规整,足端无釉。口沿刮釉一周,外壁以青花装饰,肩部绘4朵如意云纹,云纹内以青花为地并勾勒花朵纹,花朵内留白,胫部同样铺以4朵如意云纹,器腹部间绘4朵折枝花纹。这类如意花卉纹系康熙时期比较流行的式样,多见于外销器。
8.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鸟纹茶壶(图8)
图8 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鸟纹茶壶
高11.0、口径7.6、底径7.6厘米。
壶呈鼓状,肩和近足部一周鼓钉装饰。弯流,环形把,狮钮,嵌盖,壶口饰有一圈回纹。壶身、把、盖、流均绘制花鸟纹饰,色彩丰富,花鸟形象生动多姿。
这件壶的器型比较独特,荷兰国立博物馆藏有一件同器型的壶,装饰上采用了酱釉和青花(《明清贸易瓷》第36页)。
9.清康熙 青花矾红加金彩花卉纹壶(图 9)
图9 清乾隆 青花矾红加金彩花卉纹壶
高11、口径6.2、底径5.4厘米。
壶圆腹,圆盖宝珠钮,浅圈足,直流,耳形把。用青花红彩描金装饰纹样,壶身腹部绘有折枝牡丹纹以及花瓶纹。这类器物是景德镇仿日本“伊万里瓷器”风格的外销产品。
10.清雍正 粉彩公鸡牡丹纹壶(图10)
图10 清雍正 粉彩公鸡牡丹纹壶
口径5.0、底径5.2、高13.0厘米。
壶身呈梨式,直流,耳形把,笠帽式盖,盖钮镂空作带枝叶的果实形,壶盖出沿作菱口,圈足,整体造型挺拔秀丽。
壶身腹部开光内绘公鸡和牡丹纹饰,周边绘对称两朵折枝牡丹纹,牡丹花朵硕大,颜色艳丽,很有张力。清代此类纹饰多有吉祥含义,牡丹和公鸡取其谐音,即公鸡代表“吉祥”,牡丹代表“富贵”,意为吉祥富贵。壶把及流均装饰折枝花卉。壶盖的果实状钮也以粉彩装饰,叶片以绿彩、蓝彩及红彩相间,果实以红彩为地加金彩描出轮廓。盖出沿处以红彩为地再以金彩描出叶脉纹饰。
此类装饰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特色,在欧洲世界很受欢迎,认为其含有丰富的中国元素,满足了当时欧洲人对神秘中国的好奇心。
11.清雍正 粉彩花篮纹带托把杯(图11)
图11 清雍正 粉彩花篮纹带托把杯
杯:口径5.7、底径3.4、高5.3厘米。
托:口径11.5、底径6.4、高2.0厘米。
杯直口,深腹,圈足。盘敞口,浅腹,圈足。盘心绘花篮纹样,周围以缠枝花蔓分隔,分别绘折枝牡丹、菊花、桃花等纹饰,间隔以金彩矾红锦纹,最外圈为蓝地黑彩锦纹,盘外壁玫瑰红彩。
杯身亦以缠枝花蔓分隔,分别绘折枝牡丹、菊花、桃花等纹饰,间隔以金彩矾红锦纹,杯底绘折枝花卉,口沿内绘粉色地黑彩锦纹,口沿外壁绘蓝地黑彩锦纹。杯盘纹饰互相呼应,颜色艳丽,纹饰精致。
12.清雍正 粉彩八宝花卉纹带托把杯(图12)
图12 清雍正 粉彩八宝花卉纹带托把杯
杯:口径5.7、底径3.4、高6.3厘米。
托:口径11.2、底径6.2、高1.9厘米。
杯直口,深腹,圈足。盘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盘内粉彩装饰。盘心绘八宝纹,盘边锦地开光花卉纹,外壁光素。杯身绘八宝纹,杯口沿下绘锦地开光花卉纹,杯内光素。该套茶具的纹饰线条柔丽、设色清雅。
13.清乾隆 粉彩描金花蝶牡丹图八角杯连托(图13)
图13 清乾隆 粉彩描金花蝶牡丹图八角杯连托
杯:口径6.8、底径3.0、高3.8厘米。
托:口径11.0、底径5.8、高1.8厘米。
杯及托均为八角形,器型别致。托盘心绘花蝶纹,盘边饰以开光绘各式折枝花卉纹,间以锦地莲纹,并饰描金点缀。杯心亦绘有花蝶纹,杯口沿内绘边饰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