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方法及措施探究

2020-10-19朱径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

朱径明

【摘 要】目的:傳染病对社会危害较大,因此,必须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减少传染病发生,保证人们生活及社会稳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人们基础性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影响较大,但是当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必须进行有效改进,重视并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传染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人们健康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传染病是一种传播性疾病,主要为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一旦在人群中蔓延,涉及范围会不断增大,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并且在影响人们健康的同时对其心理上造成恐慌。人类群体与传染病斗争时间较长,在人类医学的不断发展下,出现乙肝疾病疫苗、卡介苗等多种类型传染病预防性疫苗,能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及蔓延,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及流通性,可在固定季节及范围传播。当前,我国常见传染病有小儿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临床上,对宿主危害程度最大的有鼠疫、霍乱,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均为甲类传染病;其次是“非典”、艾滋病、狂犬病等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危害较小,属于丙类传染病。针对以上法定传染病,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针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方法及措施展开研究。

一、传染病基本流行特点

在经济快速持续稳定深入的发展下,人民群众基础物质生活、卫生条件等也有了较大改善,并且当前人们对传染病疾病知识认识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重视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由于大量抗菌药物及免疫性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传染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状态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且降低了常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及病死率,有效控制了各种传染病。天花已经被人类完全消灭,但是全球范围内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不断出现传染病暴发及流行事件。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疟疾等“老牌”传染性疾病依然对人们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存在威胁,不仅如此,许多新发传染病(如人感染H7N9禽流感、寨卡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不断出现。近年来,抗菌类药物使用较多,并且霍乱疾病、疟疾疾病、结核性疾病病原体不断变异,进而出现多种具体类型的病原体抗药性。有研究表明,存在三分之一的人类个体已经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并且我国各类传染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

二、传染病引发原因

(一)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人民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进而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获取,进而大力开发自然性森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大气自然环境变化。有资料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多种昆虫类生物大量繁殖爆发,其中也包括传染性及致病性昆虫类生物,在其不断的繁殖扩散中,滋生各种各样的病原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进而在一定范围中导致传染病的暴发与蔓延。由于我国人口流动性较大,进而加快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2]。

(二)抗菌、抗感染类药物不合理应用。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就是抗菌类药物、抗感染类药物的长时间大量不合理使用。一旦出现这个问题,就会影响传染病预防治疗工作的进行,还会对普通民众生存质量造成影响。在患者疾病治疗中,有些医务人员多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进而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久而久之,使患者机体内部多种传染病致病微生物出现耐药性。由于自身存在的耐药性,一旦患者出现严重疾病,就会加大疾病治疗难度,影响患者身体恢复。

(三)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缺陷。人体抵御及防范各类微生物伤害及侵袭时,存在三道基本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器官及附属粘膜生理组织构成,能避免致病微生物侵袭人体,保证人体生理系统及主要器官处于健康状态。人体内部免疫性吞噬细胞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能将各种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杀灭。免疫细胞及免疫器官构成第三道防线,有利于体质虚弱及人体免疫生理功能表现状态异常,进而影响免疫防线发挥其作用,加大了传染病发生率及蔓延风险。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识不足。当前,传染病疾病类型越来越多,但是并没有组织人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导致人们对传染病预防工作不够重视,特别是新型传染病,有些人感染传染病后,不能了解具体症状及后果,进而不能进行及时治疗,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导致疾病括但,扩大患病人群。

(二)相关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产染病管理的条款相对较少,并且针对传染病疫情情况,地方政府部门不够重视监测工作,不能按照相关要求严格监督传染病疫情,一旦出现突发性传染病,不能立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还有些传染病监督部门形同虚设,管理制度不合理,没有明确划分职责,不能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仅存在于形式方面,一旦传染病蔓延,没有负责人对此负责[3]。

(三)传染病管理观念滞后。由于计划经济期间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传染病预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传染病管理仅是按照上级命令行事,进而相关不能主动进行传染病管理,而是出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这种观念制约传染病预防工作的不断改善。当一区域出现传染病疫情后,并不能根据其特点及传播方式进行有效控制,导致传染病扩散,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传染病发生的常见原因就是传染源,出现疫情时,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在明确传染源后,对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尽早治疗,为避免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对其相关生活用品进行认真消毒,特别是餐具,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传染源通过介质进行传播。在没有确定传染源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协助查找传染源,一旦确定传染源,就要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其扩散,减少患病人群,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阻断传染病传播介质,常用方式有灭菌、消毒等,其中开窗通风是一种简单且容易掌握的有效方式。自然通风能使室内微生物数量减少,获得新鲜的空气,空气质量较好,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针对一些虫媒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可以对苍蝇、老鼠等进行消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流感病毒的预防,需要人们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提高预防意识,食物早煮熟后再进食,出门可以带口罩等。在输血及注射时,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

(三)保护易感人群。当前,很多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大多都为免费注射,并且人们对疫苗注射的关注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传染病预防中,计划免疫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式。儿童是传染病易感人群,因此,需对儿童疫苗接种免疫提高重视程度,尤其是流动性人口。相比于成年人,儿童各项身体机能处于发育阶段,自身对抗力较差,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大的传染病感染风险。儿童计划性预防传染病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接种情况均进行相应的监督及执行,进而提高了儿童接种率,城市已经完全普及疫苗接种,但是一些偏远的山区依然没有教好的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因此,要重视偏远山区疫苗接种情况,并且对成人接种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因为成人比较容易出现乙肝、肺结核等疾病,疫苗接种则能进行有效预防。日常生活中还应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作为患者集中、病菌量较多的场所,医院必须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因此,认真对医疗器械、病床等进行消毒,注意饮食卫生,水源需要在消毒后再饮用。分类管处理医疗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垃圾桶需进行集中管理。各科室需完善卫生制度,避免病菌传播扩散。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医疗操作水平及安全意识。在传染病诊断中,需要了解患者患病史、疫苗接种史、职业等确定疾病。

(五)做好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很多人对传染病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对具体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因此,要加强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社区、医院等需要进行传染病宣传,通过多种方式人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如社区讲解、網络平台宣传等,主要内容有传染病病因、种类、传播特点等,提高人们自我防御意识,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降低患病风险。

结束语:

当前,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存在人们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识不足、传染病管理观念滞后、相关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加强传染病宣传,提高人们预防控制意识,及时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染途径,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等方面出发,较好的预防控制传染病,阻碍病菌在人群中进一步扩散。针对每一种传染病,需要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认真观察,并且研究及分析引起感染的致病病菌,了解其缺陷后进行及时的治疗,保证人们安全及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沙莉.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研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9(5):282-282.

肖人鸿.常见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J].医学信息,2015,37(27):300-300.

高彩莲,张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分析与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296-297.

猜你喜欢

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