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艾滋病实验室监测与预防措施

2020-10-19韦瑾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防护措施监测

韦瑾平

【摘 要】对于从事相关实验室检测人员来说,无论直接或间接接触影响人体身体健康的因素,近年来随患有艾滋病患病毒的患者人数增加,是使从事实验室检测的人员面临的潜在危害因素也逐渐增加。因此加强艾滋病实验室的监测及提高工作人員自我防范意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艾滋病实验室;监测;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1 实验室监测的临床资料

比如在2016年某检测室工作人员在现场取样时不慎将一些患者的血水溅入眼睛中。经核实,该血正好是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当即将工作人员送往眼科医院接受一系列的血液监测,当时监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当工作人员三个月、半年以及一年后的监测结果仍为阴性。

2 艾滋病的感染及传播

目前,艾滋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显示,自1979年后的10年时间内,美国有15,000人感染艾滋病毒,死亡人数达到7800人,截止2000年全国共有530万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经统计,世界上每一天约有1.41万患者属于新感染者。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有艾滋病毒且呈阳性反应的数量达3600万人。我国艾滋病患者据统计,在2018年底感染艾滋病毒人数达100万人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目前国内已经进入了艾滋病毒感染高发期,艾滋病传播有三种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这种病毒主要寄生在人体血液中,如果该病毒离开人体将会立即死亡,在人体外部是微弱微生物。当处于56℃的状态下,经过3小时将失去活性。然而当其处于80℃的温度下,经过3min后它将达到失活的效果,艾滋病毒对于阳光、干燥等极其敏感。实验室中的消毒剂等都会使病毒失活,如70%左右的酒精、11%的来苏、1%的家用漂白粉等。

3 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的安全监测,同时在软、硬件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精力,包括为抗体初筛实验室配备相应的生物安全柜。而且对于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的质量和数量、生物安全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但与《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中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生物安全体系有待完善

由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共同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在实验室中如果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无论硬件设备在先进都很难发挥其作用,目前实验室针对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主要涉及以下两点: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能够负责实验室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以及对从事相关检测行业的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培训,能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检查。二是,成立艾滋病职业暴露评估小组,组长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任职,积极聘请有关专家加入,如流行病学、检验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由他们提供微生物实验安全和技术咨询及论证,一旦暴露职业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2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编定艾滋病抗体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危险标志,准入制度,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制度,职业暴露事件处理措施等。这些制度应切实落实到每个实验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切忽表现在墙上的张贴、桌面的摆放等方面,能够将艾滋病抗体检测管理体系与抗体筛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融合,可利于实行防护制度。

3.3 艾滋病抗体检测的生物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对于艾滋病抗体实验室来设计构成要素,包括软、硬件以及工作人员,其中核心要素为工作人员,包括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具体操作中不规范,没有认识到检测的重要性,那么再完善的制度、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发挥不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多个疾控中心针对艾滋病抗体筛选的安全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到位,存在加样不入安全柜内、检测人员工作时不戴口罩、不穿鞋套等现象。当实验室出现小事故时,有些检测人员因自身嫌麻烦,未能将事件的发生详细记录等情况,因此,定期培训生物安全知识、防护相关制度以及安全操作等,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4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首先对于从事检测行业的人员来说,应当强化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在实践中,根据病史和检验不一定能完全识别出艾滋病感染者,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样本前,应当穿好隔离衣带好防护口罩手套,在工作室使用一次性手套,当出现手套破损时及时更换,防止在操作中不善被分泌物学也是减弱,操作前后用肥皂洗手,当接触污染源时应当利用消毒剂泡手,降低污染的经营器,枕头丢入塑料箱中进行文化处理。

操作前后均用肥皂洗手,当接触严重污染源时一应加用消毒剂泡手。将已污染的针头和进样器丢入特制的塑料箱中,进行转运焚化处理。操作过程中,绝对禁止用已污染手套接听电话、标记等。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在实验室进食,喝水或吸烟。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位置,在实验前后均用适当的消毒液清洗,严禁将试管和容器直接摆放在实验桌上,应放入各自的架子中,可以用紫外线灯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处理。实验室内全部血液及大多数生物样品需要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要求,采用121℃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处理)。其次,如实验人员皮肤表面有溃烂、渗液等现象时,需经医师诊断,决定其是否可继续开展工作,如果工作人员不慎在检测过程中刺伤,应当挤出污血并用流动水冲洗,反复用0.5%碘伏擦洗,严重时可注射疫苗。最后,实验人员不慎沾上污染物,应马上涂抹含碘的消毒水。如刺伤皮肤表面,应了解样本的来源,并报告感染控制委员会,时感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如病人为艾滋病感染者,实验人员立即服用艾滋病感染药物,并且职业暴露预防时间越早越好,最好能在事件发生2小时之内,给受伤者连续使用4周的AZT药物,每天服用的剂量为1000mg,这样可减少病毒的传播。

小结

总而言之,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渐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对于实验室来说需要做好安全防范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严格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臧旭. HI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2019(4):376-379.

杜小燕, 董伟, 王希江.2009-2016年新疆阿克苏地区HIV感染监测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8(3).

猜你喜欢

防护措施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