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2020-10-19张厚成王璐瑶
张厚成 王璐瑶
【摘 要】目的:探究将共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造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作为实验时段,对对本次研究实验需求进行分析后,录入该时段内我院数据库中满足需求的74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自愿原则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7。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共情护理;护理完成后,统计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并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合格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差异显著(P<0.05)。而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SDS以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相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结论:在开展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操作时,选择共性护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共情护理;焦虑症;焦虑、抑郁状态;护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现代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出现焦虑的状况,而大部分人群对自我的心理状态缺乏足够的认知,就会导致患者的焦虑症状逐渐转变为焦虑症[1]。焦虑症患者在发病后,患者的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相较于正常人群来说,会出现明显的劣化。究其原因多是由于患者在发病期间焦虑状况较为严重,故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是应当重视患者的病情状态,并了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将共情护理操作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2]。本次研究探讨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依从性造成的影响,现归纳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作为实验时段,对对本次研究实验需求进行分析后,录入该时段内我院数据库中满足需求的74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自愿原则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7。实验组患者年龄25-71(46.2±4.5)岁,男女患者比例(19:18);对照组患者年龄27-70(47.1±5.1)岁,男女患者比例(20:17);。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资料纳入我院数据库中,由统计人员进行资料分析,确认患者个体状况稳定,基本资料录入Excel表格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可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各项治疗操作,并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实施共情护理,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在确诊后,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家庭状况、性格特点以及文化程度等根据收集资料结果对患者进行分析,在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的状况下,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将自己比作患者,来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诉求,建立共情护理的基础。。
由于焦虑症病症较为严重,而在进行共情护理是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并且使患者与护理人员积极沟通,要求患者尽可能将心中诉求告知护理人员,而在护理人员获得患者的心理诉求后,也应当做好患者的人文关怀,表示充分理解患者与患者积极沟通,站在患者的角度帮助患者考虑各种问题。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自我效能合格率进行对比。
优:患者能够进行自主生活,并且情绪状态良好,疾病有正确认知,能够配合治疗工作开展;合格:患者能够进行自主生活情趣状态偶发焦虑,但患者能进行自我调节,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开展;差:患者情绪状态极差,无法进行良好的自主认知,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统计调查。各项操作按照我院相关规章制度,由同组检验人员进行。实验中(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对数据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择X2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合格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自我效能合格率对比,对照组为75.68%,实验组为94.59%,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共情护理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这种护理模式将心理护理作为基础,使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以患者为主体感受患者的想法与情绪,使护理人员能够了解患者心中所想[3]。而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能够使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了解患者的感受,使患者在接受各项护理操作和医疗操作时,也能够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4]。而在开展共情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将自身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积极了解患者的诉求,并要求患者将护理人员作为倾诉对象,提高护患之间的交流度,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5]。
综上所述,在开展焦虑癥患者的护理操作时,选择共性护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王洪霞.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8):286-287.
严存花.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8):127.
于颖.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5):171+175.
袁豆.共情护理对急诊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配合度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8):264-265.
孙建琴.共情护理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03):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