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分娩镇痛仪结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效果观察
2020-10-19谭春红
谭春红
【摘 要】目的:探讨无创分娩镇痛仪配合人性化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待产的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待产,且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无创分娩镇痛仪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慮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分娩镇痛仪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其疼痛程度,提升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无创分娩镇痛仪;人性化护理;产妇;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自然分娩时产妇会产生过度恐惧、焦虑的心理情绪,加之剧烈疼痛,导致产妇分娩时间延长,严重影响分娩过程顺利进行,增加分娩时会阴裂伤程度,延长分娩后会阴恢复时间[1]。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过度担心的心理情绪会导致疼痛加重,同时也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为提高产妇自然分娩质量,降低分娩疼痛增加、自然分娩舒适度,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缓解其负性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是产科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无创分娩镇痛仪配合人性化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待产的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纳入标准:产妇均为足月单胎产妇;胎儿胎位正常,均为自然分娩,无异常胎位,无合并其他妊娠期并发症;产妇产前相关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无吸烟饮酒史,孕期无服药史。排除标准:妊娠并发症较为严重者;经产妇、胎位异常以及患疾者;具有阴道分娩禁者。其中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2.15±1.68)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48±1.28)周。观察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2.62±1.85)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8.59±1.15)周。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同意书,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允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无干预自然分娩和常规护理。产前对其进行产程讲解,告知其不同产程时机体的不同表现,让产妇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告知自然分娩相关过程,进行不良心理分析与干预,分娩开始时需全面监测产妇基础体征变化,由助产士进行一对一提供生产全程护理。进入第一产程后,护士应为患者提供精神安慰,鼓励此阶段产妇适量进食,保持机体能量。正确指导产妇进行呼吸放松,缓解机体疼痛,全程护理直至分娩结束。
1.2.2 观察组 采用无痛分娩镇痛仪结合人性化护理干预。①第一产程: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讲解分娩镇痛仪相关原理及安全性,耐心解答其疑问和顾虑,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减少产妇紧张、焦虑情绪,告诉其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增加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分娩顺利进行。同时,指导家属参与心理疏导工作,给予产妇安慰和心理支持。鼓励产妇多走动、及时补充能量,定时排尿,及时了解产妇宫缩情况,无宫缩时休息避免消耗体力。②第二产程,责任护士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根据产妇的不适感进行变换体位,给予腹部相应的按摩,减轻不适感,减少体力消耗;根据产妇用力情况,正确指导产妇呼吸和用力,做好相应调整,避免过早过晚用力导致孕妇无力,发生胎窘迫等危险;同时通过语言和肢体给予产妇持续情感支持,其中不可催促产妇。③第三产程,给予产妇心理安慰,缓解产妇紧张状态,告知其新生儿情况,产后2 h 内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和出血量。④镇痛处理:宫缩3cm开始对产妇进行镇痛,接通分娩镇痛仪电源,将电击片贴在产妇后背,位于第10胸椎和第1腰椎、第1-4骶椎脊柱两侧各贴一片,潜伏期选择间断性工作,活跃期选择持续性工作,根据产妇疼痛参数和宫缩情况合理使用镇痛仪[2],直到产程结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VAS、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57±1.16)分、(39.43±5.08)分、(38.22±4.87)分;对照组(8.14±1.28)分、(43.79±5.35)分、(43.12±5.43)分。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自然分娩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3.57±119.82)min、(45.39±13.29)min、90.32%(28/31)、6.45%(2/31);对照组(558.64±127.53)min、(76.52±16.43)min、74.19%(23/31)、19.35%(6/31)。两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针对初产妇而言,分娩属于一种剧烈长久的刺激与陌生的过程。分娩开始就立即产生疼痛,能否顺利生产胎儿,是造成产妇心理恐惧与焦虑的关键要素,以此增加了产妇的疼痛敏感性,从而对产妇的体力与精神造成巨大的影响。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无痛分娩,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疼痛感受,并不影响新生儿及产妇身体健康[3]。无痛分娩技术因为技术发展成熟,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已经具有广泛应用,无痛分娩护理模式重点在于产妇的实际感受,使用多元化方法降低产妇疼痛感受。提供产妇充满人性化的护理关怀,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与信任感,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分娩镇痛仪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其疼痛程度,提升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廖 瑞. 无创分娩镇痛仪结合责任制助产陪伴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117-118.
于 喆. 分娩镇痛仪配合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9,32(2):133-134.
从 薇. 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8):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