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图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研究
2020-10-19王双张生陈玉芹
王双 张生 陈玉芹
【摘 要】目的:评价表面肌电图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研究。方法:纳选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研究者均接受表面肌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胫神经、股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显著比对照组减慢,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比对照组延长,F波平均潜伏期延长,出现率明显减低,H反射平均潜伏期延长,统计结果有意义(P<0.05)。(我已修改)结论: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评定使用表面肌电图检查的效果显著,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多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主要表现是疼痛,一般集中发病于中老年人,患者疼痛的原因是由于髓核突出,导致纤维环破裂,神经受压而引起的,其发病因素与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炎症刺激等相关,临床最常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式是MRI和CT,但是这两种方法的费用高,对受压神经功能的评定效果差,而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查能准确评估其神经肌肉功能,对患者的身体无伤害,因此本研究将针对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分析表面肌电图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調查起止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10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观察组,经CT和MRI检查确诊,患者存在明显腰腿疼、下肢麻木等症状。同期抽选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人员均接受表面肌电图检查,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4~78岁,平均(61.59±4.75)岁,病程1~8年,平均(4.51±0.44)年,受压位置:L4~5为19例,L5~S1
为11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5岁,平均(60.02±4.66)岁。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研究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排标准:调查者的沟通能力和意识正常,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手术禁忌项、药物过敏体质、恶性肿瘤、精神病史以及肢体残疾等。
1.2 方法
检查前,首先要调整室内温度在25℃左右,保持室内安静,待受检者的皮肤温度达到32—36℃后开始检查,使用美国尼高力肌电诱发电位仪系统(Viking Quest4)检查,分别行仰卧位和俯卧位,对受检位置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将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参考电极、地线放置在相应部位,具体对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相关指标进行记录[2]。(我已修改)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受检者的运动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潜伏期、F波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H反射平均潜伏期的数据。(我已修改)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用软件SPSS26.0处理数据,采用(n,%)表示定性资料,其结果检验用X2,用()表示定量资料,结果行t检验,P<0.05统计有意义。
2 结果
下表中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的各神经部位的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要比对照组长,其运动传导速度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较慢,其F波平均潜伏期和H反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统计结果存在显著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造成老年腰腿疼痛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出现疼痛主要因髓核组织突出后压迫邻近脊神经根,甚至影响其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临床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危害严重,故临床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缓解该病的关键[3]。
临床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腰椎MRI和CT检查,此类检查手段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椎间盘的发病位置及椎体突出情况,便于医生对应治疗,但是对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损伤情况无法准确判断。因此临床仍在不断探索和寻找具有准确性和诊断价值高的诊断方法,在李金凤[4]的研究报道中指出,肌电图诊断能准确分析神经肌肉的电生理变化,反映神经病变程度。表面(请您修改)肌电图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肌肉功能检查方法,此检查受外界环境、体位等因素的干扰小,从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的动作电位潜伏期长于对照组,而运动传导速度比对照组慢,因为表面肌电图检查时,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其运动传导速度会减慢,此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5]。观察组患者的H反射平均潜伏期、F波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H反射能反应运动和感觉神经的传导功能,具有评估椎间神经病变的作用,F波出现率下降,F波潜伏期延长,说明椎神经损害严重。所以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表面肌电图能够全面了解其神经受压情况和病情程度,其数据更加客观、准确。
综合上述,临床应用表面肌电图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高,能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学习。
参考文献:
黎健.针刺与艾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及表面肌电图影响的差异比较[J].中国针灸,2014,34(4):341-346.
李庆兵,万义文,焦欣,等.表面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1070-1071.
龚剑秋,张芳,司马振奋,等. 基于表面肌电分析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2):132-137.
李金凤,逯成音,何远宏.肌电图应用于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0):1116-1117.
王茜茜.肌电图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