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免疫在麻疹控制预防中的有效性分析
2020-10-19高克芳张新霞
高克芳 张新霞
【摘 要】目的:探讨强化免疫在麻疹控制预防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018年1月本地区接受常规疫苗注射的24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地区接受强化免疫预防的2520例儿童,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麻疹控制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麻疹疫苗漏种率、麻疹发生率分别为0.83%、2.30%,低于对照组4.82%、6.49%(P<0.05);两组>1-6岁儿童麻疹发病率均高于8个月-1岁、>6-14岁儿童(P<0.05)。结论:麻疹控制预防中实施强化免疫可降低麻疹疫苗漏诊率、麻疹发生率。
【关键词】麻疹;控制预防;强化免疫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麻疹是一种常见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类疾病,主要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可导致出现发热、丘疹、斑疹等症状,多发于儿童,严重影响其正常生育[1]。麻疹病毒为单一血清型病毒,无人体作为宿主的情况下难以生存,而加强疫苗接种在麻疹控制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2]。但既往常规疫苗接种仍无法达到有效控制麻疹的目的,且部分儿童家属缺乏对麻疹疫苗接种的正确认识,漏种率高。麻疹强化免疫为目前公认的麻疹预防控制措施,被证实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控制麻疹目标[3]。本研究选取2520例接受强化免疫、2450例接受常规疫苗注射的儿童,重点分析其麻疹控制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2018年1月本地区接受常规疫苗注射的24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地区接受强化免疫预防的2520例儿童,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儿童中,男1298例,女1152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5.21±2.63)岁。研究组儿童中,男1335例,女1185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5.19±2.5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麻疹诊断标准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4]诊断麻疹。实验室诊断标准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呈阳性;(2)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3)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临床诊断标准为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麻疹病例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1.3 方法
所有儿童均接受1剂冻干麻疹疫苗(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11202-4、20011108-2等),2mL/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实施常规疫苗注射,并做好常规宣教、接种工作等;研究组实施强化免疫,无论户籍、既往有无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无麻疹病史,均接种1剂麻疹疫苗。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漏种率、麻疹发生率;(2)比较两组不同年龄组(8个月-1岁、>1-6岁、>6-14岁)麻疹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漏种率、麻疹发生率
研究组漏种率、麻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麻疹发病年龄
两组>1-6岁儿童麻疹发病率均高于8个月-1岁、>6-14岁儿童(P<0.05);且组间不同年龄麻疹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麻疹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未出现麻疹疫苗前儿童每年患病人数达1.3亿,死亡人数达700-800万[5]。近年来,随麻疹疫苗普及、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麻疹患病率、死亡率得到控制,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而且,部分儿童、家属缺乏对麻疹疫苗接种等知识的正确认识,影响接种及时性,漏种率较高。麻疹传染性较高,即便麻疹疫苗接种率提升到较高水平,但一旦出现麻疹病毒介入,未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失败的儿童感染麻疹病毒风险仍较高。
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工作,要求规定年龄组人群不管有无接种史、麻疹患病史,均严格、规范接种1剂麻疹疫苗,并提高接种及时性,保证麻疹疫苗接种质量,特别是麻疹高发季节,加强重点人群、地区局部免疫,可降低麻疹发生率,控制麻疹爆发流行[6-7]。而且,麻疹强化免疫的实施还能简化接种流程,提升规定年龄组人群麻疹免疫力。本研究在研究组中实施强化免疫,调查发现实施后麻疹疫苗漏种率、麻疹发生率为0.83%、2.30%,较对照组的4.82%、6.49%低,这说明强化免疫的实施在降低儿童麻疹疫苗漏种率、麻疹发生率上效果理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儿童中>1-6岁组麻疹发病率均较8个月-1岁、>6-14岁组低,提示本地区麻疹病例主要发生在>1-6岁儿童中,故需重点加强该年龄段儿童麻疹免疫预防工作。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组8个月-1岁儿童麻疹发病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分析是与婴儿体内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低等因素有关。但本研究未就8个月龄以下婴儿麻疹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今后需加大研究力度,探讨如何加强8个月龄以下婴儿麻疹感染预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麻疹强化免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应用对象为8月龄-14岁儿童,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将所有规定年龄组儿童视为未种状态,可致使一些儿童多接种1剂麻疹疫苗,增加社会成本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等。
综上所述,麻疹强化免疫可降低儿童麻疹疫苗漏种率,改善麻疹控制预防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尹钰,梁静,玛依努尔·阿不都克力木,等.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7):532-535.
姚红岑, 赵家俊, 任佳,等. 上海市金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分析[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7,37(12):910-914.
刘岩,高志华,吳秉伦,等.河北省沧州市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特征对比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8,34(6):536-53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麻疹监测方案[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0(4):364-375.
马应秀,王海丽,宋燕.2014-2016年西宁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8,34(8):804-807+810.
凌罗亚,胡昱,陈恩富,戚小华,赵艳荣,李倩.浙江省2010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04):35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