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冠心病病因及一级预防
2020-10-19刘娜
刘娜
【摘 要】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一级预防是在冠心病还未发生时针对发病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预防该疾病的发生。笔者总结近些年有关冠心病的病因,以期可以通过社区、医院或志愿者对健康人群进行引导,使其可以尽早、积极的一级预防,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 冠心病;病因;一级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人类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以脂质和粥样斑块形成为特点,导致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引起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缺血甚至坏死。特别是心、脑的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因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而引起的的心脏病。男性多在40岁后出现症状,女性多在绝经前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但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 2011 年报告指出,中国冠心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二,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对近些年来冠心病发病因素总结,针对其进行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卫生部在“健康中国 2020 战略”提到:健全预防心血管危险的“框架”,以期降低健康人群的发病率, 达到对早发冠心病的早期一级预防,并为其提供个体化和更为积极的防治策略,以促成“健康中国 2020 战略”[2]。
1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種因素交杂。已知有多种因素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视为危险因素。根据是否可控可分以下两种发病因素:
1.1 可控性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能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药物进行人为控制。
1.1.1 高脂血症 血浆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浆中的脂质两种脂蛋白的形式转运的。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促进AS发生的脂蛋白,尤其是被修饰的氧化型LDL(OX-LDL)是最重要的促发因子。这类“坏脂蛋白”会引起动脉内膜损伤,利于血浆脂蛋白渗入内膜,吸引血液单核细胞和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移入内膜、活化血小板等: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是防止AS发生的脂蛋白,可通过胆固醇逆向转运机制清除动脉壁的胆固醇,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以阻止LDL被氧化,可见,脂蛋白代谢素乱与AS的发生极为密切,可谓“低(LDL)高危险,高(HDL)高益善”,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对于防止AS的发生十分重要[3]。
1.1.2 高血压 高血压者的AS发病率比正常人高4倍,而且发病早、病变进展快:而AS所致的动脉壁变硬以及管腔变窄又可引起血压升高,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因此,降压治疗能减少或减轻AS的发生及发展。
1.1.3 继发高血脂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导致发性继发性高血脂,尤以糖尿病为首[4]。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有助于预防AS的发生。
1.1.4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的AS程度要比同龄不吸烟者严重得多,患病率和病变程度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年龄愈轻,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愈大,并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大大提前,成为青年心肌梗死的第一危险因素,吸烟易使血浆LDL氧化为 OX-LDL,尼古丁和CO入血会引起动脉内皮细胞损伤[5],共同促进AS的发生和发展。
1.1.5 一般危险因素 包括:饮食:食入过多的动物脂肪(饱肪酸)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脏、蛋黄等)易使血脂升高,促进AS发生;而食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AS的发生;肥胖:肥胖者易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常引发AS[6];行为:缺乏体力活动、心理负担重和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均与AS的发生有关。鉴于以上因素,人们认为多数人的AS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病”。因此,不吸烟、注意合理饮食、坚持适量运动、维持适宣体重、保持良好心态和舒缓工作压力能有效预防AS的发生。
1.2 不可控性危险因素
1.2.1 遗传 AS的发生有家族聚集倾向,提示遗传因素是本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发现基因可影响脂质的摄取和代谢,从而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由于LDL受体基因的突变而使功能缺陷,导致血浆LDL水平极度升高。李薇[7]等研究表明某基因片段通过降低ALOX5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2.2 年龄 AS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临床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冠心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体重超标、高血糖等因素[8]。
1.2.3 性别 女性绝经期前AS的发病率低于同龄男性,其HDL水平高于男性,LDL水平低于男性。但绝经期后,这种差别小时,可能与雌激素会影响血脂代谢,减少血浆胆固醇的量有关。
2 冠心病一级预防
2.1 一级预防含义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在冠心病还没有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程度,提高个体对危险因素暴露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2 一级预防干预措施
在社区和医院进行设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或者通过动画、视频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冠心病病因等基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健康人群深刻理解冠心病的的发病因素引起的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情况,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的预防或积极配合治疗[9],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冠心病病因,引导健康人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锻炼身体、戒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胡大一教授等指出不吸烟或戒烟大于一年,每周进行2个小左右的中高强度运动,及低糖清淡饮食,心血管健康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10]。有研究表明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有效改善部分相关危险因素[11]。
及时有效的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减少继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生。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根据 AHA的标准心血管健康达到理想,需要达到血压:非药物情况下SBP < 120 mm Hg和DBP < 80 mm Hg;空腹血糖(FPG):非降糖药物情况下 < 100 mg/d L; b)空腹血糖 (FPG) ;总胆固醇(TC):非药物治疗情况下 TC < 200 mg/d L; b)[12] 。
尽管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千万不要等老了再开始一级预防,这除了该疾病年轻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病变始发于少儿期,血管的病理变化是个长期的慢性过程。从少年时期开始一级预防是很宝贵的机会。从起源处,使其不进去萌芽时期,更不让其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必须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结构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強运动,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综上对冠心病 病因的探讨,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提高个体对疾病正确的认识,从而减少该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吴 蕊,杨志明.国人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 meta 分析结论[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6(36): 27-30.
[2] 高润霖,尹 岭,王正国,等.健康中国 2020: 临床医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7): 10-15.
[3] 张忠,王化修.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8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Gustafson B. Adipose tissue,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 J Atheroscler Thromb,2010,17(4): 332 -341.
[5] 钱冠清.血管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0,10(4): 4 -5.
[6] 杨丹,陈小泉,项美香,等.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6): 415-418.
[7] 李薇,杜军保.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58- 60.
[8] Ross R.Atheroscleros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99,340(2): 115 -126.
[9] 化晓春.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4): 3068-3069.
[10]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 2010 规范化治疗[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1] 杨巧宁,谷丰,王培利等.八段锦在冠心病病人三级预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1):1235-1237.
[12]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Expert Panel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J]. JAMA,2001,285 (19):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