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诊断的效果分析

2020-10-19焦元强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焦元强

【摘 要】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加權成像对小肝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疑似为小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90例,均接受MRI、CT检查,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先行常规磁共振全肝扫描,包括:常规轴位TIWI、T2WI;冠状位T2WI、T1WI+FS动态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前,让全部患者均在b值=0/400/800s/mm2时进行DWI序列扫描。采用图像测量软件,根据b值=0/400/800s/mm2的扩散加权图像制作成ADC图。比较各组肝病ADC值。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了扩散加权图像,当b值=800s/mm2时,各种肝脏病变部位ADC值比较,其中小肝癌患者ADC平均值为(1.028±0.286)/103mm2/s,与肝实质患者的ADC值对比,小肝癌ADC平均值明显更加低(P<0.05);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属于非小肝癌,三组ADC平均值明显大于小肝癌(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小肝癌;诊断的效果

小肝癌(SHCC)是一种病灶体积较小的肝脏病变,其血供特征不典型,在MRI常规检查下其影像学特征不明显,难以准确鉴别[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可以对活体组织的水分子扩散运动进行反映,利用表观扩散系数(ADC)显示组织的病变[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90例疑似小肝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和表观扩散系数进行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诊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疑似为小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90例,均接受MRI、CT检查,其中男患者55例,女患者35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85岁,平均年龄为53.55±15.32岁,病灶直径最小为1.0cm,最大为3.2cm,平均直径为2.18±0.51cm。

1.2 方法

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在检查前需要嘱咐患者禁食禁饮至少6小时,对患者开展平静呼吸和憋气训练。先行常规磁共振全肝扫描,包括:常规轴位TIWI、T2WI;冠状位T2WI、T1WI+FS动态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前,让全部患者均在b值=0/400/800s/mm2时进行DWI序列扫描。DWI为自旋回波的平面回波成像,TR=5000ms,TE=81ms,层厚=5mm,层间距1-2mm,矩阵128×256,FOV380mm×400mm,扫描11s。采用图像测量软件,根据b值=0/400/800s/mm2的扩散加权图像制作成ADC图,选择病灶最大直径的层面,找出兴趣区,注意尽量避开血管、伪影和坏死区,测量病灶的周边部分;选择肝右叶测量肝脏 ADC值时,注意避开大血管、胆管及伪影。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肝病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了扩散加权图像,当b值=800s/mm2时,各种肝脏病变部位ADC值比较,其中小肝癌患者ADC平均值为(1.028±0.286)/103mm2/s,与肝实质患者的ADC值对比,小肝癌ADC平均值明显更加低(P<0.05);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属于非小肝癌,三组ADC平均值明显大于小肝癌(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与结论

小肝癌(SHCC)现阶段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疾病指的是单个病灶直径最大直径<3cm、病灶数量最多<2个的肝脏肿瘤疾病[3]。据研究[4],小肝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85%,但是直径>5cm的小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仅27%。所以,必须对小肝癌患者进行尽早、准确的诊断。本研究显示,全部患者均获得了扩散加权图像,当b值=800s/mm2时,各种肝脏病变部位ADC值比较,其中小肝癌患者ADC平均值为(1.028±0.286)/103mm2/s,与肝实质患者的ADC值对比,小肝癌ADC平均值明显更加低(P<0.05);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属于非小肝癌,三组ADC平均值明显大于小肝癌(P<0.05)。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新型影像学技术,可以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情况,其利用ADC值反映组织的病变,与传统影像学检查不同,DWI不需要以解剖组织结构为基础,把影像学诊断技术与微观水分子活动结合,具有无创性的优势,在肝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综上所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春堂,陈勇良,李若旭, 等.复发性微小肝癌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 扫描及DWI表现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3):78-81.

[2] 陈旭,唐光才,王富林, 等.DWI联合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9,43(2):152-159.

[3] 彭明,肖新华,刘凤梅, 等.3.OT磁共振动态增强和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6):1257-1259.

[4] 殷婷婷,顾红,杨儒牛, 等.MRI联合应用DWI和DCE扫描序列在发现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微小癌灶的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5):625-626.

[5] 沈丽荣,张立云,戴灼南.肝胆期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