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效果分析
2020-10-19王吉昕孙建涛苏小燕
王吉昕 孙建涛 苏小燕
【摘 要】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4例,观察组38例。予以常规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例,占2.6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1例,占32.35%(P<0.05);观察组死亡1例,占比2.63%;常规组死亡9例,占比26.47%;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X2=8.527,P=0.003)(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
在临床治疗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通过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使患者已经闭塞的血管再通,并确保缺血心肌能够再次获得灌注,从而有效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1]。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能够对濒死心肌进行控制,同时有效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4例,观察组38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各19例、15例,年龄40~62岁,平均(47.32±3.2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各24例、14例;年龄42~60岁,平均(48.21±2.1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心肺复苏、镇静镇痛、改善心肌供血、强化抗血小板、氧疗以及改善代谢状况等治疗方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静脉溶栓治疗。在150万U尿激酶溶解在10ml的生理盐水中,并在其中加入浓度为5%的100ml葡萄糖液体,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给药,保证静脉滴注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与此同时,还应当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患者口服300mg,一天一次,同时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6000U的低分子肝素,每12小时1次,患者持续接受治疗5天,随后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次口服300mg,一天一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上消化道出血。(2)观察患者的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软件对7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例,占2.6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1例,占32.35%(P<0.05),详情见表1。
2.2 观察患者的死亡率
观察组死亡1例,占比2.63%;常规组死亡9例,占比26.47%;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常规组(X2=8.527,P=0.003)(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会直接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提高,根据最终的调查可以看到,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发病人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该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促使患者的预后状况能够得到改[1]。
在现阶段的治疗过程中,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患者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式为静脉溶栓治疗,通过给予患者定量的尿激酶的方式,使患者的闭塞冠状动脉再通,最终达到缩小给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目的,同时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2],除此之外,通过利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血管再阻塞的功效,能够促使患者的重要脏器微循环得到改善,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5]。
本研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3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2.6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6.47%。由此证明,通过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最终达到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长松, 肖红丽, 佟楠, et al. 肺栓塞致猪心脏骤停期间和自主循环恢复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9):982-982.
[2] 王长松, 肖红丽, 佟楠,等. 肺栓塞复苏后心肌凋亡及卡托普利抗凋亡机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12):1347-1347.
[3] 付海霞, 马继芳, 胡鸣凤, et al.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10):867-873.
[4] 张晓丽.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3):232-234.
[5] 宁肖英.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02(0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