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吸虫病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

2020-10-19蒋文钦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蒋文钦

【摘 要】 目的:研究肝吸虫病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吸虫病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组,另同期随机选取2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人群的血清GGT、AST、ALT水平。结果:研究组人员的血清GGT、AST、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肝吸虫病患者的血清GGT、AST、ALT水平较健康人员偏高,血清GGT、AST、ALT水平可作为肝吸虫病早期生化诊断指标。

【关键词】 肝吸虫病;生化指標;早期诊断指标

肝吸虫病是临床常见的寄生虫病,因生吃淡水鱼虾,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所致,常对患者的肝胆功能造成负面影响[1]。肝吸虫病的感染无年龄、性别和国籍之分,人群普遍易感。肝吸虫病多为慢性病,初期以损伤患者肝功能为主,其余症状体征则不明显,因此常常被患者所忽视,导致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粪便常规及免疫学检查肝吸虫病,而对于肝吸虫病早期生化诊断指标尚不明确,寻找肝吸虫病的生化诊断指标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

血清GGT(γ-谷氨酰转肽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是反应人体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指标的异常能反映出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次研究为了寻找肝吸虫病早期生化诊断指标,对比了肝吸虫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GGT、AST、ALT水平,得出以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吸虫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另同期随机选取2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8.98±4.29)岁;对照组健康人群年龄为18~52岁,平均年龄为(36.54±4.36)岁;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该项研究已提前征得所有而人员同意。排除患有复发性脑梗死,意识障碍,还有其他恶性肿瘤,预计生存<3个月,治疗依从性差、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患者。

1.2 检测方法

嘱两组人员禁食8-10h后,晨起空腹静脉采血,采用我院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8000)测定血清GGT、AST、ALT等指标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人员的血清GGT、AST、AL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血清GGT、AST、ALT正常值均为0-40U/L。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血清GGT、AST、ALT水平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血清GGT、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见表1。

3 讨论

肝吸虫病又名华支睾吸虫病,常因患者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所致。目前全球感染肝吸虫病的人口约3500万,其中我国约有1500万人群感染该疾病。肝吸虫病分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第一是以淡水螺类为主,第二是以淡水的鱼虾为主,感染人群为生吃第二中间宿主,成虫主要寄生于人类肝内胆管,其寄生时间可以达到30年之久。由于广东省属于淡水鱼的重要产区,该地区人群在饮食习惯上喜欢食用半生的鱼虾等,因此广东省对于肝吸虫病的感染率已经达到了我国的首位。肝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患者消化不良、肝肿大、上腹隐痛、疲乏以及精神不振,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3]。临床上肝吸虫病的检验方法以影像学、粪便常规及免疫学检查为主,但是部分检查存在滞后性缺点,在疾病早期难以发觉,寻找肝吸虫病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肝吸虫病急性期缺乏特异性,大部分感染的人群无明显的症状,同时目前临床上对于肝吸虫病的早期诊断技术有待提高,导致感染肝吸虫病的人群错过了早期有效的发现。目前临床上对于肝吸虫病的致病机制未能阐明,同时也尚未明确该病的传播和流行的途径及模式,因此应当做好肝吸虫病感染的防控工作,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普查,特别是有食用过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史的人群,通过健康普查从而使人群的健康得到保障;其次做好肝吸虫病的健康科普工作,通过组织肝吸虫病防控的讲座或活动,从而提高人群对于肝吸虫病的重视,更加了解肝吸虫病的知识及预防措施,使人群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从而使肝吸虫病从根源被遏制;临床上应当将肝吸虫病早期的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将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降到最低。

肝吸虫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患者肝功能受损,而血清GGT、ALT、AST水平均是反应人体肝功能的指标,尤其是GGT,它是诊断肝胆疾病的主要敏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肝吸虫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GGT、ALT、AST水平,发现研究组的各个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肝吸虫病患者的血清GGT、ALT、AST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肝吸虫病早期诊断生化指标。

综上所述,肝吸虫病患者的血清GGT、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这些生化指标可作为肝吸虫病早期生化诊断指标,结合其他诊断方式,帮助临床上尽早诊断出肝吸虫病,使患者能够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莎, 胡兵, 张秀明. 肝吸虫病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10):1332-1334.

[2] 张伟坚. 2015年佛山市顺德区人群肝吸虫感染状况及其流行因素[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2):1662-1664.

[3] 李莉, 黎健樟, 向之明, 等. MRI动态增强结合MRCP技术在肝吸虫性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 2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