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造影术后止血压迫器放气效果观察

2020-10-19贾新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并发症

贾新迎

【摘 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造影术后止血后使用压迫器放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颈桡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在术后止血完成后,术后1h放气5ml,术后2h放气7ml,术后3h气囊内气体完全放净;观察组术后止血后使用压迫器放气,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渗血、麻木、肿胀、青紫总发生率为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的总发生率(P<0.05)。结论:经桡动脉造影术后,止血后使用压迫器放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造影术;压迫器放气;并发症

经桡动脉造影术是临床中确诊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采取该方式可以充分明确冠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1]。既往造影术中,穿刺方式常常是经股动脉,如此使得患者在术后常常需要持续卧床并保持术侧肢体制动24h,长时间的制动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不适,同时还增加诸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而经桡动脉穿刺的应用,相较于常规经股动脉穿刺有创伤小、痛苦小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术后患者无需长时间卧床。然而经桡动脉造影术也存在一些不适,术后关于穿刺口的止血及放气成为临床关注的新问题。本次研究中,探讨经桡动脉造影术后止血完成后,应用压迫器放气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行经桡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无穿刺、造影禁忌[2]。(2)患者均无交流沟通障碍、精神疾病。(3)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穿刺禁忌症患者。(2)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为34岁,最大为82岁,平均(58.2±2.3)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2~81岁,平均(58.5±2.4)岁。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医护团队行经桡动脉造影术,术后均使用桡动脉止血装置进行止血,术后先退出动脉鞘管,退出约2~3cm,保留鞘管在桡动脉,将止血装置气囊用绿色标记点对准穿刺部位,之后拔除动脉鞘管,询问患者舒适度后持续观察数分钟,具体要以局部无出血、皮温颜色正常为主。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放气,主要是对照组在术后止血完成后,术后1h放气5ml,术后2h放气7ml,术后3h气囊内气体完全放净。观察组则应用压迫器放气,压迫器主要是由两个特殊设计的气囊组成,环绕支撑板能保证足够静脉回流,利用专门设计的注射器注入空气调节压力大小,在术后将鞘管拔出2~3cm让压缩球囊对准穿刺点,使用可以调节的锁扣将带子固定在患者的手腕位置,利用注射器利用带记号的导管注入空气让球囊膨胀,空气注射量一般为12~18ml。在患者返回病房,术后2h放气5ml,术后3h放气7ml,术后4h气囊内气体完全放净;两组患者在放气完成后,均需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促进造影剂的排出,避免肾损害;指导患者腕关节、肘关节适当活动,抬高右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放气过程每放气一起均要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及血肿,同时询问患者感受,疼痛明显者可予以止痛药物镇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4h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包括渗血、麻木、肿胀、青紫,其中渗血按穿刺点小于5cm区分,大于5cm为渗血;麻木根据主诉判断;肿胀通过目测及对比左右手体状大小判断;青紫根据肢体皮温、颜色及静脉充盈炒程度判断,右手肢温低、颜色发紫、静脉回流不良判定为青紫。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经桡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在检查的时候既往常采取经股动脉穿刺的方式,然而该方式的缺陷明显[3]。相较于常规的经股动脉穿刺方法,经桡动脉穿刺的优点更显著,保险为创伤小、恢复快及下床时间短等,术后卧床时间短减少绝对卧床带来的不便,同时还避免皮下血肿、尿潴留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而经桡动脉穿刺术后也可能出现疼痛、麻木及肿胀等不适,为减少这些不适,需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止血及放气。术后气囊放气上,术后1h放气5ml,术后2h放气7ml,术后3h气囊内气体完全放净;然而这种放气方式难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干预效果不理想,而压迫器放气的方式,可通过控制气压,使得放气缓慢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适情况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h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提示使用压迫器放气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行桡动脉造影术患者,在术后止血后应用压迫器进行放气,可以降低患者的不适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慧华, 赵春艳, 孟婧, 等. 經桡动脉介入术后使用螺旋式止血器首松时间的研究[J]. 全科护理, 2017,5(15):112.

[2] 王秋池, 屠艳梅, 张晶. 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2):37-38.

[3] 赖海清. 止血器不同减压时间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18(10):37-39.

猜你喜欢

并发症
带膜支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改良Devine 术与传统Shiraki 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探讨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