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0-10-19陈谊花
陈谊花
【摘 要】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双心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共计抽取70例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中实施双心护理,分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双心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双心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慢性心衰;抑郁症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治疗中护理干预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基于此,抽取70例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我院进行治疗,探究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双心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抽取70例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3±2.1)岁;研究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2.4±2.3)岁;患者均符合慢性心衰的诊断要求;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患者均无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情况;患者均未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均无肝脏、肾臟、心脏、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参与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70例患者基线资料分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医嘱要求开展各项护理干预[2]。研究组治疗中实施双心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与其建立有效沟通,介绍医院以及病区的基本环境,缓解患者因陌生产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3]。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需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文化程度以及民族信仰等,以便于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兴趣爱好为其选择相适合的音乐或者视频等转移其对于疾病的注意力放松心态,缓解患者的痛苦,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陪伴和鼓励,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4]。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患者护理后HYHA分级与护理前相比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与护理前相比改善1级为有效,与护理之前相比未见改善甚至有所下降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35×100%。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分组计算评分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组对比70例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效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例数为33例,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有效例数为26例,有效率为74.29%;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计算x2=5.285,P=0.022;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组对比70例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
研究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为(25.3±5.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为(26.4±3.5)分,经计算t=0.985,P=0.328;70例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分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为(6.4±2.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为(11.5±3.2)分,经计算t=7.769,P=0.000;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发展的主要表现,慢性心衰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受,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 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轻生等严重情况[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双心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改善,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受,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情况,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6]。
综上可知,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双心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慧昭,谭玉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抑郁症倾向的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30-31.
[2] 刘虹.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200例[J]. 中国药业,2012,21(9):63-64.
[3] 耿介立,俞羚.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健康职业者指南[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3,10(1):33.
[4] 谢晓艳.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1):91-98.
[5] 张爱民,常艳敏.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64-1065.
[6] 雷小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6):6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