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肾损害问题研究
2020-10-19唐士平刘卫华
唐士平 刘卫华
【摘 要】 中草药所致的肾损害,引起国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肾损害的常见中药,产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进行总结性学习。
【关键词】 中草药;肾损害;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某些中草药所致的肾损害也有陆续报道, 故引起国内外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重视。下面对中草药肾损害进行综合分析:
1 起因
1993年比利时医生首先发现11例服用含有防己、厚朴的减肥中药后出现纤维化肾炎[1]。1999年8月,英国首次报道了因湿疹服用中草药引起的特异性肾病2例,其中1例做了肾移植,另1例正进行血液透析并等待肾移植。经分析发现,与用有毒的关木通替代川木通有关,服用的中草药制剂中含有马兜铃酸Ⅰ和Ⅱ[2]。我国近年来已发现为数不少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是由于不规范地滥服中草药所致,并且病例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2 常见药物
第一类植物类:关木通、广防己、苍耳子、山慈姑、甘遂、大戟、巴豆、牵牛子、干金子、苦楝子、川楝子、干漆、常山、雷公藤、草乌、鸦胆子、蜂房、汉中防己、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粉防己、益母草、山豆根、白芨、肉桂、使君子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全蝎、蜈蚣、斑蝥、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 如含有砷类(砒霜、雄黄、砒石、红矾) 、含铅类(铅丹)、含有汞类(朱砂、轻粉等) 和其它类(胆矾、代赫石)等。[3]
3 产生原因
①服用中药导致全身过敏反应, 从而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②由于中药所含有的毒素导致肾小管损伤以及坏死, 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③过量服用或煎制方法不当导致肾损害。已有动物实验证实大剂量使用木通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④原因不明者, 并经检索国内外文献并没有完全明确中草药所致肾损害的发病机理, 也未确证是哪一种中药成分可导致相应肾损害。[4]
4 预防及治疗措施
①严格按照中药组方原则即君、臣、佐、使组方, 辨证论治、合理使用药物, 以达到低毒高效的目的; ②医生和药师应在了解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应用药物, 不宜濫用,还应特别注意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安全及有效性[5];③提高医患双方对中草药毒性的认识, 加强对植物药的监测, 严格限制有毒中草药的使用剂量和时间, 尽量少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及中成药, 必要时只能小量、短期或间断使用, 并通过中医合理的配伍和不同煎煮方法来处理; ④ 规范药物名称, 提高药物质量, 改进炮制方法, 减轻药物毒性;⑤用药前应询问病人的肾功能情况并注意个体差异, 采用中医的辨证用药是保证用药安全的方法之一; ⑥辨证选择有效的中药, 前瞻性地防治马兜铃科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⑦中草药所致的间质性肾炎的治疗同一般间质性肾炎, 包括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和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等。[6]
目前由于受中药无毒无害作用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中草药肾损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很不够。所以医药工作者应加强对中草药毒性的宣传教育和全面认识, 走出中药无害的误区。我们应当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 规范炮制中药,以达到减毒目的。在诊疗过程中, 规范使用中药, 慎用或禁用有肾损害的中药, 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肾脏损害的副作用。同时要加强对中草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 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此类不良反应的再度发生,使中草药能够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Vanberweghem JL,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renal fibrosis in young women: association with sliming regimen including Chinese herbs.The Lanect, 1993, 341: 387.
[2] Lord GM, T agore R, Cook T et al Nephropathy caused by Chinese herbs in the UK Lancet, 1999, 354: 481.
[3] 童晓东. 浅谈中药的肾损害[J].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8(7): 433~ 434.
[4] 周福清, 王海燕. 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J].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6, 12(1): 54-55.
[5] 王群红, 李宏建,杨连柱 中西药联合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1, 23 (1): 44.
[6]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肾小球疾病中的间质损害[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0, 16(1):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