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古现代中英文诗歌的比较研究

2020-10-19卢晓萍古佩钰周菲雷爱琳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异同比较

卢晓萍 古佩钰 周菲 雷爱琳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现代中英文诗歌发展概况、构成要素及意境审美等的研究,探究现代中英文诗歌的异同,通过对古现代诗歌的联系对比分析现代中英文翻译框架,使翻译变得更加流畅和准确,并起到良好的文化沟通作用。

关键词:古现代;中英文诗歌;比较;异同

中国古代的诗歌又称为“旧诗”[1];古英语诗歌是指从四百五十年到一千一百五十年间的英文诗歌;现代英文诗歌则指以后的诗歌。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的古英语研究较少,国内相关的期刊网站提供的检索数据结果显示:从一九四九年到二零一一年仅有九十五条相关文章,约是国内英国文学研究的零头,中国读者大多从译本了解古英语。

国内迄今为止,没有成立专门对古英语文学或中世纪英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团体,召开专门的学术会议次数少,与日、韩两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日本于1954年就成立了“早期英文学会研究會”)[2]。

但是,将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中西方的诗歌联系对比却能探索出更广阔的诗歌翻译道路。所以,探寻英语世界和中国古代汉语诗歌产生距离感的原因,阐明纠正中国文化对异域文化的频频误读更利于建立地道互译的基础,沟通中西方文化。

二、发展概况

1.古代中国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诗出现在西周早期。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在战国时期融合:总集《楚辞》突破《诗经》的形式和内容限制。

最早的乐府诗用于歌唱的目的,相当于现代的歌词,它还可以称为“曲”、“辞”、“歌”、“行”等等。三国以建安文学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更严谨的格律及韵律的近体诗奠定了文化格式基础。

唐代初期,出现了绝句和律诗,它们分别以四句和八句区分。律诗押平声韵,平仄和对仗都有规定。宋朝,词到达了其巅峰,成为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格式要按照固定的词牌名,便于乐曲的演唱。

从元代起,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渐渐淡去,戏曲和小说等文学创作形式逐渐出现[3]。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发展的形式:诗经一楚辞一乐府一赋一辞一唐诗一宋词一元曲一近代诗歌。

2.古英文诗歌发展历程

古英语是日耳曼语分支里古老的语种之一。盎格鲁一弗罗西亚语和低地德语在战争的流离中到达不列颠,逐步发展成古英语。

中古英语时期之前,英语没有固定的语法理论,古英语诗歌的研究以“最小单位”:“词”入手,并以词和词义单位为出发点对语言进行语法分析。

口头传承是多神教时期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学唯一的生存形态。创作者主要是一些凭实力卖唱为生的吟游诗人,《贝奥武夫》是他们留给后人最丰厚的一笔文化遗产。古英语文学以诗歌为主,而散文的成就不大。

3.中西近现代诗歌发展历程

现代诗在30年代中期发展成熟,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基础与核心是象征主义。后现代诗派从异域的诗学体系中汲取营养,面对西方诗歌强大的艺术影响力,中国现代派诗人以适应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条件为选择依据,辩证地吸收西方话语资源。同时,现代诗派在新诗创作中充分调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经验储备,浸染中国古典情愫。在双重经验交错的新起点上,现代派运用象征、意象等审美传达策略,将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诗学联结,建构出了合乎理想的诗歌艺术,促成了新诗审美观念的现代化转型。

三、中国古代诗歌的构成

其构成大致可以分为韵脚、四声、平仄、对仗。

韵就是韵脚,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类似。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作押韵。“押韵”在部分诗尾运用同韵母的字,也叫作“韵脚”。“四声”是中古汉语中对声调的分类,表示音节高低变化,包括:平、上、去、入声,辨别四声是分辨平仄的基础。“平仄”中的“仄”是不平的意思。四声被诗人大体分成了平仄两个类别:平是平声,仄是上去仄三声。

诗词中的对仗,又叫对偶,是把同类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一般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同类词相对指“工对”。而在律诗当中,对仗创作严格:第一,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对;第二,出句与对句的字不能重复[4]。

四、古英语诗歌构成要素和创作规则

古英语诗歌不押尾韵,主要靠头韵把诗行组织起来,因而对头韵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体现出头韵的重要性。

史诗中的重音应用突出,大部分采用音强体节奏式,具体如:以一个重读音节为核心,前后附有几个非重读音节,构成节奏单元,每行节奏单元数目大致相同,部分作为节奏单元核心的重读音节押头韵。

顿(caesura),即诗行中间的停顿,是古英语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每一诗行在诗人笔下被分成两个半行。在盎格鲁一撒克逊诗歌中不难发现,每一半行有时是一个词组,或是一个分句或全句的结束。古英语诗歌由此经常出现诗行中间的顿成变成句子分野的情况。

古英语诗歌讲究重音(accent),重音的数量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注意,这里有关的重音的规则需要与头韵里的重音相区别。

复合词运用隐喻表现法(kenning或metaphor)[5],表现某种事物或现象达到比喻的效果。古英语诗歌常用手法还包括:比喻、夸张、重复。

五、现代诗歌的规则及意境

1.中国诗歌

由于现代诗歌的灵动性比较大,在此便不多叙述它的创作规则,主要介绍现代诗歌的意境。

中英诗歌都可以有很美的诗歌意境,通过暗喻,夸张,借物抒情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所想。我国文论到今天为止,少不了一个对“文心”的把握,时空循环,感悟式的推陈出新。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灵魂,也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英文诗歌

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两个轻读音节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搭配,并且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这就是英文诗歌的节奏。

常见的押韵有头韵和尾韵。头韵指的是词首的重复;尾韵指的是词尾音素的重复。英语诗歌在行与行之间的押韵格式称为韵法。比较常见的有两行转韵、隔行押韵、隔行交互押韵和交错押韵,英语诗歌中五行一节更为普遍,AABBA更流行。

而诗的意象特征是以形象而抽象化手段来表达的,如我国历来诗论中阐述的赋比兴,西方文化中剖析的意象、象征、比喻等,加上排偶、对比、转折与衬托手法,构成美妙的意境。意象第二个特征是:通过各种手法体现出来。一般来说诗歌的意象就是把一个人们所熟知的事件和另一种具有哲理性和抽象性的概念联系起来,使得人们通过“意象”感悟到诗歌表达的含义。

六、诗歌翻译的异同之处

1.古英汉诗歌

(1)相同之处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早的中英文诗歌的产生都是从人民群众开始的。它们都经过能够吟唱的歌的形式,贴近人们的生活,在漫长岁月中积淀下来,最终成为了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诗和古英语诗歌都讲究“韵”。古诗讲究押韵,律诗有“偶句押韵,只押平声,一韵到底,中不能换,忌重韵,避免同义字相押,避免出韵”;古体诗押韵较宽,可押平声,或者可押仄声等等,古英语诗歌讲究头韵。

诗歌的演变与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有关。古英语的擅变: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入侵,形成了初期古英语;北欧人入侵英国,促进古英语的现代化发展;阿弗莱德国王鼓励教育,发展古英语文学[5]。

(2)不同之处

内容上,古诗具有更多的景物描写,古英语诗歌则更看重对人物的刻画及其经历的描述;而且普遍来说,中文诗歌更加的含蓄,而英文诗歌,从韵律诗体上来说,压头韵,五步抑扬格,所表达的感情方式都更加的直接。此外,古诗和古英语诗歌认定的时间段不同,古诗在已有的记载中,在相对来说发展更长的时间里,建立的框架更为详细,发展的种类相对多一些。

通过仔细地考察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和其体系的构成,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它不同于西方艺术理论的发展过程。西方艺术理论发展经历了从“模仿”到“再现”再到“表现”。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体系使得整个理论体系内部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又相辅相成、并且不断向前发展而臻至完善。

2.近现代英汉诗歌之异同

(1)语法

有数据显示,英文诗歌中所使用的衔接词汇远高于中文诗歌。指称关系,中文诗歌在追求表现内在内容和意境时讲究整齐、精炼的句式。但是英文诗歌更讲究句法形式,讲求形合追求流畅度,这样更利于诗歌的传颂。

(2)格律

中国格律诗讲究句式的整齐与押韵,古代诗歌格律更为严格。英文诗歌对于句式的完全整齐没有这么严格。英文词语的长度相差比较大,在完整一首诗中的格式看不会完全对称。

(3)节奏和韵律

古代中文格律诗对押韵的要求特別的严格。中文诗歌一般对于首韵不作严格的要求,但会要求韵脚和一韵到底不可换韵。此外诗歌中一般押平声韵。在英文诗歌中对于韵律也是极为看重的。

(4)意境

在中西的诗歌互译交流时,对于意境的把握是西方能否充分了解中国文明的关键。西方接受意境只能依据意境本身的美学特点来创造新的术语,却没有真正地理解中国意境的魅力。这对于中西方的文化文明交流沟通来说,算得上一笔很大的损失了。

七、结论

通过上述我们对古现代中英文诗歌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新知,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更加准确而灵动的翻译今后的古现代中英文诗歌。

文章首先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出发,探寻古代中国、古英文以及近现代中西方诗歌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清除地知晓了诗歌的世界性发展概况;后又对中国古代诗歌构成及审美进行分析,从构成方面,分韵、四声、平仄和对仗进行分析,又从意境审美方面对古诗歌进行深刻剖析;后又对古英文诗歌构成要素及其创作规则进行相应的了解与研究,知晓诗歌创作规则有诗行分顿、重读音节、字首押韵的特点;后又分析中国诗歌近现代的创作规则的变化以及意境,和英文诗歌的规则及意象,让我们知晓了中国近现代诗歌与古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灵活多变并不受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而近现代英文诗歌依旧有着节奏、押韵、意象上的要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应尤其注重对汉译英的翻译;最后集中地对古英汉、近现代英汉诗歌进行异同分析,了解了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才能便于我们对文章英汉互译的把握。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关于古英文、古代中国诗歌及近现代诗歌的知识,包括其构成要素、创作规则、意境意象等,除了能够指导我们进行古现代中外诗歌的分析和欣赏之外,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文学诗歌创作和古现代中英文诗歌的互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运用于实际的学习与更深层次的研究中。

参考文献:

[1]张小燕、陈佳,诗词格律全集[M],中国华侨出版社,北京,2013(03):12-15

[2]石卫宁.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诗歌的语言特点[J].咸宁学院学报,2005,(4):88

[3]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J].现代中国文学论丛,2007(00):96-112

[4]张小燕、陈佳,诗词格律全集[M],中国华侨出版社,北京,2013(03):15-18

[5]陈才宇.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2-13

[6]史敬轩.消失的呼吸:盎格鲁-撒克逊英雄史诗行间音顿的缺失与再现[J].外国文学评论,2015,(2):16-17

猜你喜欢

异同比较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