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经济园区产业选择和空间优化布局
——以中国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2020-10-19杨宽容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娄底园区经济

杨宽容

娄底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湖南 娄底 417000

新常态;经济园区;产业选择;空间优化

1 引言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包含: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哪个地区、哪个行业都不可能脱离现实,而是要尽快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进一步增强新常态下的发展信心,寻找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振兴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提出了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出台了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5年批复了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而作为城市工业发展高地,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的经济园区,在转型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园区的产业定位和门类选择都面临调整,面对新常态探讨经济园区的产业选择和空间优化技术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新常态下经济园区产业发展的趋势

2.1 产业发展:从产业主导向产城融合发展

中国开发区政策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特殊经济环境,在空间选择上大多跳出城镇建成区另辟腹地,在发展导向上大多是吸引外资,发展传统工业等要素驱动经济增长在集聚、扩散效用的综合作用下,一些开发区在对地方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开发区范围不断扩张,与城镇建成区连绵成片,功能上向新区综合多元化发展,逐渐改变了建园之初单一的园区定位。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产城融合己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园区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不仅将园区作为城市产业空间,更要将其作为城市生活空间和未来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要不断增强其研发创新的核心能力,使园区由单纯产业主导向现代化、可持续及生态宜居产业新城转变[2]。

2.2 空间利用:从粗放低效到集约高效发展

早期为了促进园区的发展,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其中有些地方提供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的土地政策,由于企业入驻门槛低,盲目圈地现象时有产生,在新常态下,随着土地、资源与环境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及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求,各类园区均提高企业入驻门槛,通过引入高产出,低能耗和低环境影响的优质企业来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用地效益提升的目的。对工业用地的利用逐渐从“粗放型大面积投放”到“限量型小额度增长”。

2.3 资源环境:从高能耗高污染到低碳生态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重点。

经济园区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引发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的重要源头,由于引入的工业企业门槛低、耗能大、污染严重,因此节能减排低碳生态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将是未来园区发展的方向。

3 经济园区产业选择的理念

3.1 以竞争优势明显、技术先进、内生增长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不仅具有较强获取资源的能力,还具有超强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能较快地吸纳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创出新产品、新产业、新部门逐步替代和改造传统产品,同时通过创新培养劳动者对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敏感,完善现有生产要素的供给状态,创造和调节现有生产要求的供给等方法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不断带来新的投资领域,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需求结构的变化[3]。

3.2 构建产业集群,培育关联产业,完善产业链条

区域产业是一个互相关联,相互依存的大系统,不同产业,由于产品生产方式和技术复杂程度不同,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也不同,从而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力和拉动力也有差别,各产业之间的关联互动程度将决定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

首先,选择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体现本地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其次,带动与主导产业具有互动效应产业的集聚发展;最后,以配套产业为补充,发展为主导产业和辐射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集群。

3.3 深化产城融合和形成功能混合型新城

统筹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等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房地产业、金融商贸业、休闲娱乐业和文化教育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4 经济园区产业空间布局的理念

4.1 坚持全局性理念

国家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区位条件,确定各地区专业化方向,使不同地区担负不同的任务,同时也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需要,确定若干个重点建设地区,统筹安排好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应立足本地实践情况,放眼全国,杜绝片面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不顾总体利益,割据式诸侯经济格局产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可能,布局好区内的生产建设,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盲目生产,实现地区的专门化和多样化相结合,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分工。

4.2 坚持分工协作的理念

地域分工和专门化发展,不仅能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劳动,促进商品流通和交换,而且可以加速各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合理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4.3 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理念

产业在区位中相对集中,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获得集聚经济效应的要求,也是扩大再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产业集中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过度集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能源紧缺以及生产生活成本增加等。适当分散能充分利用好各种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利于产业均衡布局。但过于分散将导致协作困难,间接成本增加,职工生活不便等。因此在产业布局上工业区应坚持尽量“大集中小分散”,而生活区和现代服务区应坚持“小集中大分散”的理念。

4.4 坚持集约.集聚.高效的产业优选的理念

通过对地域内的产业活动进行优选组合,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效率,引导有关联性质的项目向规划区域集聚,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专业化区域,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4.5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优生的理念

园区工业选址要考虑环境因素,尽量保持水源、山体和耕地,避免大挖大填,提高入园企业的门槛,对环保不合格的企业不得进入园区,工业企业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行园区循环化改造,污染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采用防护绿地和商贸物流用地隔离方式,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5 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实践

5.1 规划背景和项目概况

2009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提出中部地区将建成为 “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视察湖南对湖南新定位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即一带一部战略。

2015年3月,国务院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形成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城市群,娄底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一部分,地理区位十分优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为加快城推进新型城化建设,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娄底制定了《娄底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娄底城镇带<融城>协调发展规划》,为适应新常态娄底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须作必要的调整[5]。

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娄底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是由原县级娄底市于1992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3年4月由撤地设市后的娄底市接管正式启动建设,2012年10月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园区 辖大埠桥办事处、涟滨办事处共有16 个居民委员会、21 个行政村,区域面积76.5km2,规划建设用地42.5km2,己建成区面积16.5km2,园区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商贸物流等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省千亿园区”“省最具产业影响力的产业园区”,2014年工业产值达441.58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3.28亿元[1]。

园区内交通便捷,上瑞高速、长韶娄高速、二广高速贯穿全境,洛湛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湘黔铁路、安张衡铁路在此交汇,G207、G320 和正在建设的益娄衡高速公路横穿全区。

涟水河、孙水河流经全境,园区环境优美、气候舒适宜人、植被丰富、水量充裕,被列为“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水府示范片区。

5.2 产业选择和定位

园区产业经20 多年的发展,产业己较为成熟,在空间上与主城区逐渐融为一体,承担了部分城市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是城市的一个组团—大埠桥组团。

规划引入产业增长潜力、产业关联效应、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就业等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选择产业评价结果靠前10 位的产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并根据产业对水和空气的污染度评价,修正行业的排序。规划提出“优先培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优势型产业的改造升级,淘汰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劣势产业的思路”,规划构建三个产业集群,重点发展“3+1+1”产业;即:三个产业集群依托薄板规模优势,延伸薄板生产加工产业链,发展以汽车板为主的薄板精深加工,形成薄板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即以汽车板为主导,同时发展配套产业,包括科研、原材料、销售、配套设备、生产性服务一体化等;根据现有优势,发展以工程机械、特种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现有电子信息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4]。

“3+1+1”重点产业。如表1所示,“3 ”以汽车板为主的薄板精深加工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1”以新材料、服装、家电、食品加工(含啤酒生产)等为延伸产业;“1”——现代服务业。

以湘中国际物流园为主的现代物流商贸企业,支持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同时,拓展园区东部,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农业观光区、把娄底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配套、功能齐全、综合性强的经济园区和两型建设示范区。

5.3 空间优化布局

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的效益—能耗—污染三个指标的定量分析,如表2所示,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对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用地调整做出了规划指引。规划提出了“用地置换、空间优化、产城融合、配套服务”的理念,构建“两区四基地”[6]。

两区:即“两型”产业示范区和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区。

四基地:即薄板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及其他延伸产业基地。如图1-4所示。

表1 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选择一览表

表2 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评价分析及转型升级指引示意表

B 1200 0.1 400环境改进企业低 高 高转型升级用地C 5000 0.2 500效益改进企业高 高 高转型升级用地D 80 0.3 450双改型企业高 高 低置换型用地工业区以外的用地,居住区以内的用地

图1

图2

图3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布局

图4

6 结语

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二十几年的风雨,园区面积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升级,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面对新常态,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改革示范先行标杆的园区产业,将在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借助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现代产业体制将逐步建成,产业布局将更加合理,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区域发展将更加协调,人与自然将更加和谐,生态环境将更加优美,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新城将展现在湘中大地。

猜你喜欢

娄底园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娄底的味道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