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0-10-19周旭沈阳积水潭医院辽宁沈阳1101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胃底食管内镜

周旭 沈阳积水潭医院 (辽宁 沈阳 11014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本院接收的8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抽签法分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套扎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技术治疗效果理想,术后再出血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临床较为常见,容易引发破裂出血情况,导致消化道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必须及时解除静脉曲张,预防血管破裂,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目前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治疗以食管静脉套扎术为主,操作简单,可将食管胃底静脉血流阻断,形成缺氧缺血状态,促使血栓形成,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使得静脉曲张破裂闭塞,但对于活动性出血控制效果不佳,且术后早期再出血风险较高,因此临床重视联合其他有效治疗方式,其中组织胶粘粘合剂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探究了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本院接收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抽签法分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9~69岁,平均(53.23±3.92)岁,原发疾病:肝炎性肝硬化18例,酒精性肝硬化17例,其他5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8~69岁,平均(52.87±3.77)岁,原发疾病:肝炎性肝硬化16例,酒精性肝硬化18例,其他6例。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食管胃底静脉套扎术治疗,行常规内镜检查,经由贲门齿状线位置确定曲张动脉,明确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范围和出血情况,进行套扎治疗,曲张静脉皮圈套扎器由美国Wiliso-Cook公司提供,自上而下螺旋式套扎,4~7环,内镜检查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判断无活动性出血情况后退镜;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组织明胶治疗,在内镜引导下确定胃底曲张静脉,采取静脉内注射方式,确定胃底曲张静脉团或者破裂位置,快速注射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O080445)1~3mL,配合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粘合剂[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国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3651296号],用量为1~4mL,最后在注射聚桂醇,注射后立即退出针尖,无渗漏后退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评估,参照《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出血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显效:治疗后曲张的静脉团缩小,超过50%,无再出血情况;有效:治疗后曲张静脉团缩小,范围在20%~50%;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包括:发热、一过性胸痛、死亡;(3)早期再出血率统计,统计治疗后1周内再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值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再出血率对比

试验组并发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率为,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临床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发病率在40%左右,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情较为危重,是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尤为重视相关治疗工作探究分析。在具体治疗中,以控制出血、预防失血性休克等问题为主要目的,以此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且重视联合治疗方案探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并发症率和早期再出血率比较[n(%)]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和再出血预防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两组之间差异较小。原因分析如下:食管静脉套扎术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具体疗效尚存争议,很多学者认为此方式在治疗中局限性较大,对较大静脉曲张无法行完全套扎,在活动性出血控制方面存在弊端,且套扎圈有可能对静脉管壁造成损伤,进而增加了术后早期再出血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而近年来组织胶注射在此疾病治疗中不断被推广,主要借鉴于血栓栓塞治疗经验,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其为水溶性制剂,具有快速固化效果,注射后与静脉血液快速发生聚合反应,并产生固化作用,起到迅速栓塞血管效果,进而强化止血效果,与套扎术联合使用,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强化治疗效果,并有效解决套扎术弊端,预防术后早期再出血情况。组织明胶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发热、疼痛等不适情况,但与个体差异、注射方式等有关,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并发症率较低,说明联合治疗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具体操作时尽量均匀推注且注射后立即退出注射针,保护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技术治疗效果理想,术后再出血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胃底食管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