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2020-10-19邓翠莎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椎管高龄股骨

邓翠莎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其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实施椎管内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都比试验组多(P<0.05);对比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试验组患者高(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可使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在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伴随我国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1]。因为老年人机体退化,大部分会合并一定的呼吸或心脑系统疾病,所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较多且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2]。有研究显示:不同麻醉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现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其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予以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患者自愿签署协议书,经过伦理部门批准;并将认知能力障碍、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陈旧性骨折以及肝肾衰竭患者等充分排除。并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71~91岁,平均(81.25±10.35)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脑血栓9例,高血压15例。试验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72~91岁,平均(81.35±10.46)岁;合并症:糖尿病12例,脑血栓8例,高血压14例。两组患者经统计分析发现合并症等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手术前都进行CT与其他相关检查,都接受PFNA固定术治疗。患者选择平卧位,患髋垫高10°~15°,于C型臂透视下作用下对骨折位置有效确定,切口选择大粗隆顶端10mm处,切口长度4cm左右,将肌肉逐层分离到大转子定点,置入导针,扩髓处理,置入PFNA主钉,并把导针在患肢关节面下方5mm处置入,螺旋刀片置入并有效固定,逐层缝合;对比组采用全身麻醉,借助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或肌肉把麻醉药物注射到体内,选择0.15~0.30mg依托咪酯静脉注射;试验组实施椎管内麻醉,选择12mg罗哌卡因与10%葡萄糖溶液混合进行静脉注射,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术后对患者予以有效护理,定时翻身,并预防感染、静脉血栓等情况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包括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按照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计数资料如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如骨折愈合时间选择±s表示,检验为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中指标比较

对比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都比试验组多(P<0.05),见表1。

2.2 术后指标比较

对比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都比试验组的长(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比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35%(11/34),比试验组患者的5.88%(2/34)高(P<0.05),见表3。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骨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外界因素引发的,例如外力直接撞击、跌倒等,大部分属于粉碎性骨折,由于粗隆处的血液运输十分丰富,骨折出现后极易产生髋内翻,为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此病在老年人群十分常见,最近几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3]。有关调查显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死率在36%左右,但粗隆间骨折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诱因,出现死亡的原因为长时间卧床,再加上自身机体功能的衰退,很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如感染以及褥疮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影响[4]。所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及早进行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常采用PFNA手术治疗,为了使疼痛感对机体的刺激有效减少,需科学选择麻醉方式。术中合理选择麻醉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是否顺利,对患者术后恢复也有直接影响。椎管内麻醉就是在患者椎管蛛网膜硬膜外腔或下腔将麻醉药物注入,脊神经根有麻醉阻滞效果,进而使其相应的神经支配部位产生麻醉作用,其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如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者硬膜外联合腰麻等[5]。全身麻醉就是借助不同方式将麻醉药物注入体内,如呼吸道以及肌内注射等,直接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从而产生抑制效果,但麻醉方式的作用与药物使用情况有直接联系,此种麻醉方式在高龄患者中不适合应用,虽然能够对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调节,但中枢神经与临近组织依然会受到影响,对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很难控制。

表1. 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术中指标比较(±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试验组 34 51.42±4.66 87.40±10.13对比组 34 57.14±4.45 99.79±10.44 t 5.1763 4.9664 P 0.0000 0.0000

表2. 术后指标比较(±s)

表2. 术后指标比较(±s)

分组 例数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天数(d) 骨折愈合时间(d)试验组 34 75.75±28.34 8.83±3.04 12.32±3.06对比组 34 105.72±35.06 12.11±3.82 9.66±2.24 t 3.8764 3.9176 4.0900 P 0.0002 0.0002 0.0001

表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都比试验组多;对比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都比试验组的长;对比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35%,比试验组患者的5.88%高。龚彬等[6]学者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效果的改善作用,其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结果显示:椎管内麻醉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均比全麻组少,说明椎管内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运用效果优于全麻,此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椎管内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高于全身麻醉,其可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椎管高龄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