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1+X”试点建设为引领推动高职空乘专业高质量发展

2020-10-19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民航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空乘航空公司职业技能

□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綦 琦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邢 蕾/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无独有偶,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1+X”试点业已成为2019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空乘是民航行业特有工种,具有鲜明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属性,国内民航行业直属和非直属高职院校均应该紧紧抓住空乘专业“1+X”试点建设这一契机,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进一步向行业企业最新岗位标准对接,实现空乘专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空乘岗位现状及发展趋势前瞻

民航局信息中心在2020年3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民航乘务员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在从业人数方面,截止2019年底共有108955名空乘任职于我国各家航空公司,比2018年增加5257人。南航、东航、国航三大航空公司均拥有超过15000名空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从事空乘岗位工作是以高职学历能进入国企航空公司任职的最佳路径选择。在从业者年龄结构方面,呈现明显的正偏态分布,女性空乘的从业年龄高峰为24岁,男性空乘则为25 岁,空乘显然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职业(图1)。在性别比例方面,男女比例为1∶3。

“空姐”仍然是一个极具社会号召力和吸引力的岗位名称,在空姐光环的感召下,空乘专业是众多院校趋之若鹜争相开设的王牌专业。在从业者户籍分布方面,山东省、四川省、辽宁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人数占据前五位,分别占中国籍空乘总人数的10.86%、9.02%、7.40%、6.19%和5.81%。在从业人数占比方面,上海市、辽宁省、黑龙江省的空乘占省市户籍人口比例位列前三。因此,位于在上述“一市五省”或者在“一市五省”有较多招生指标的高职院校,有着显著的开办空乘专业生源优势。

基于我国空乘岗位发展现状,结合《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和《关于<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第六次修订的说明》等最新规定,预计我国空乘专业发展将呈现如下四个发展趋势:

(一)根据中航工业集团发布的《2019-2038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数据,到2038年中国客运周转量将达到3.4万亿人公里,中国航空运输业机队规模将达到9401架,其中在2019~2038年间,中国民用航空市场需要补充7630架客机。只要航空公司运营的飞机数量持续增加,客观上需要航空公司的空乘岗位规模仍然需要扩充,空乘专业在就业端持续向好。

(二)出于降低运营成本考虑,我国航空公司均会以较为密集排班策略来降低机组人力平均成本。民航局持续关注航空安全,近年来对机组疲劳管理愈发重视,相继对《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做出修订,从任意七天连休36小时,到执勤144小时内连休48小时,再到正在征求意见的新规定,包括空乘在内的机组休息时间逐步增加、连续执勤逐步减少。航空公司具体落实新规将直接导致执飞相同数量航班而显著增加机组人员人数。国内航空公司空乘岗位的人机比将会提高,对新乘人员需求增加,空乘专业在就业端持续向好。

(三)航空公司会在满足民航局相关法规要求前提下,出于提升盈利水平考虑会对乘务岗位职责重新调整,对新乘招聘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现阶段的“只拼颜值”将升级为“德艺双馨、美貌与智慧兼备”。航空公司用人选人更加“挑剔”和更高标准客观上要求各高职院校的空乘专业要与时俱进,需要在软硬件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全面提升。

(四)“空姐是份青春饭”,这似乎成为公众对空乘岗位的共识。理论上,只要符合民航规定的空勤身体条件要求,工作到55~60岁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从业者在实现了自己的“空姐梦”之后,亲身体会了空乘职业的辛酸或者更加冷静地思考了职业规划,最终会选择离职。新入职空乘在工作5年内高离职率是我国各航空公司共同的苦恼,极大增加了空乘招聘、培训、培养的成本。航空公司希望学员在应聘前就能在学校对空乘岗位有全面认知、客观理解、掌握航空通识和练就岗位技能。院校空乘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亟需向航空公司岗前培训标准靠拢。

新时代高职空乘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新时代高职空乘专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1+X”试点建设为抓手,力争实现补齐院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航空公司空乘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差距短板。我们基于对航空公司需求响应和对院校教学实践分析,提出新时代高职空乘专业发展路径,具体如下:

(一)构建以航空公司岗位标准为导向的专业可持续优化体系

专业建设质量最终衡量标准是专业培养出人才在对口专业的就业数量和发展质量,高职专业尤为如此。高职空乘专业是为航空公司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其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托民航行业、立足航空公司。诚然,现阶段我国非民航直属院校还缺乏直接掌握民航发展动态的渠道,但是这个发展思路不能动摇。特别是各院校空乘专业带头人要多走出校园、走进行业。建议我国航空公司践行社会责任,在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领域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到国家《高等职业学校空中乘务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工作中来,乐于将自己对空乘岗位的最新知识和技能要求共享给院校,主动促进基于航空公司岗位标准的空乘专业可持续优化体系构建,为民航直属和非直属院校的领导和老师深入航空公司业务岗位交流搭建平台,校企联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促新时代高职空乘专业发展思路创新。

(二)构建一专多能的突出终身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空乘专业发展的“单一空乘化”是条死路。基于空乘岗位流动性大,从业人员不稳定,转岗需求旺盛的特征,高职院校应该本着为学生提供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以针对空乘岗位要求为核心,兼顾民航安检、民航客运、民航货运等其他岗位要求为辅助的一专多能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认真做好人才培养的“二八”原则功课,空乘专业发展在力争提高升空率的同时,做好其向非空乘岗位分流准备。培养出合适的人,力争让适合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稳定就业方是人才培养的真正内涵。与此同时,突出终身教育思路,利用院校专业多样和培训能力赋能航空公司员工学习,为现有空乘从业者转岗提供知识和技能辅导。

(三)更加突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再学习能力培养

针对航空公司不断提升的空乘岗位招聘要求和培训安排,高职空乘专业建设应与时俱进,果断调整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现有专业课程设置,变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岗位认知和了解。尽快基于民航行业标准和航空公司针对空乘岗位的最新要求,重新梳理专业课程开设思路,清晰界定院校教学和企业培训的专业知识范围,减少专业课程的难度和学时。增加提升在校生的人文素质和再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课程。军事化管理、穿制服教学、专业化训练、形体化妆课、职业精神培养、餐饮茶艺技能等均是强化学生人文素质和再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构建行业协会主导的第三方教学评价体系

关注什么、评价什么,就会改善什么、获得什么。目前,我国高职空乘专业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归根结蒂是教学质量评价环节体制机制缺失。对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不能仅由院校来担任评价主体,而应该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客观评价,这是国外教育界普遍使用的模式。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是非政府组织,是由我国航空公司联合发起成立,可以代表航空公司依据民航行业标准行使对包括高职空乘专业在内的民航特有专业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以推动和促进民航特有专业人力培养质量提升,这也应该是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的职责所在。具体到空乘专业,建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起组织由民航管理专家、民航技能专家、高职院校专家共同组成第三方评审团队,通过引入“1+X”民航特有行业岗位技能资格证书考取等手段,运用发布《中国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建设质量》蓝皮书的形式,更加公正、公平、公开地推动空乘专业建设升级,积极促进各高职院校空乘专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专业毕业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以“1+X”试点建设为导向实现高职空乘专业升级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即“1+X”)。“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X”真正实现了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水平评定标准统一。具体到高职空乘专业,实施“1+X”试点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提升高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1+X”试点将为开设空乘专业的高职院校提供绝佳的对标和衔接航空公司空乘岗位标准的机会,能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过程中航空公司在空乘岗位的用人需求,进而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是新时代赋予民航领域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随着民航业对服务质量更加关注、真情服务各项举措的加快实施,高职空乘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显著差距。各院校通过引导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空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空乘人才培养与航空公司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核心就业本领。

(二)深化空乘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举办高职空乘专业的院校可以通过实施“1+X”试点,借此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邀请航空公司参与到空乘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改革创新工作中来,加快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的科学性、持续性、行业性改革。通过建立高职院校和航空公司联合开发的互学互认、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空乘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体系,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校企职责,高质量开展符合企业标准的培训服务。

(三)探索构建基于国家资历框架的民航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国家正在推动结合实施“1+X”试点,积极推进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民航业应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落实国家最新政策要求,以高职空乘专业“1+X”试点为引领,探索建立基于国家资历框架顶层设计的民航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必须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以“1+X”试点建设为引领,推动高职空乘专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在弦之箭”,参与各方亟需协同起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瞄准目标、有的放矢,高质量完成国家战略,更好地发挥民航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产业的示范作用。(该文章为《专业特色视角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与实践教学结合研究——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为例》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空乘航空公司职业技能
自然拼读法在高职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空乘专业的探索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