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姑娘,摆摊卖故事

2020-10-19岩春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29期
关键词:明信片大理事情

◎文/ 岩春

不用上班,到处旅行,还能有不错的收入……这件被许多人认为很酷并且向往的事情,陈钊庆在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做了。2016年起,她从北京出发,4年时间走过5大洲、30多个国家,尝试了多种职业。她说,自己只是一个生活方式的体验者,像候鸟迁徙一样,想知道山那边和海那边有什么,然后将自己的故事和经历真实地分享给大家。

旅行的终极目的,了解不同职业者的生活状态

1994年出生于北京的陈钊庆和大部分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一样,很多时候都处于自我怀疑和对职业的迷茫中。大四那一年,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她在北京拿到了还算不错的 offer:月薪 8000、外企福利、待遇优厚。“但是工作不久,我就发现所做的事情,跟我想象的富有创作性的工作不同,就想出去旅行,了解不同职业者的生活状态,再做选择。”于是她一个人带着一把吉他来到了泰国。

当时的她,几乎是带着满脑子的问号上路的,所以逢人就问:“请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的工作具体要做哪些事情?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她努力想要在别人的人生轨道里,找到自己可以参考的模式。但最后她失望地发现,就算是年纪比她大很多的人,很多也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不过是当他们面临就业选择时,距离他们最近的那个职位而已。得到这个答案,她反而释然了:既然没有标准答案存在,那就放任自己去探索吧!

不同于一般人短平快的旅行,陈钊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待上一段时间,去学习当地的文化和技艺,同时靠着代购和定制旅行养活自己。她在自己的微博里给这段经历做了总结:“相信我,一个带着空空的脑袋,一年走几十个国家的人,一点都不酷。”

本文主人公

她渐渐明白:对自己而言,旅行并不是终极目的,只是实现自己好奇心的一个方式、充盈自己的一个过程。仔细回想这4年的旅行,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呢?好像是在墨西哥学习西班牙语的那6个月,是在印度学海娜纹身的时候,是在哥伦比亚学萨萨舞、在阿根廷学探戈的那段岁月……

为了生存,在旅途路上,陈钊庆做游学、做自媒体、在街头卖唱、在琴行教课、在民宿做义工,还创办了自己的尤克里里品牌……兜里的钱永远没有超过两万块,但她却总能靠自己的能力奇迹般地继续前行。陈钊庆给自己的迷茫设定了一个期限——25岁之前,她可以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25岁之后,她就应该至少找到一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

讲述旅行中的故事,给别人心里留下一粒种子

陈钊庆真的找到了——热情好客的当地居民,利用自家空闲的沙发或是房间来招待远道而来的旅人,收获一段异国友谊;而旅行者通过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中,透过他们的眼睛去看这个滋养他们成长的城市和国家。陈钊庆决定拍摄一部沙发客的旅行纪录片,让大家通过沙发客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地域的人生活的真实面貌:比如埃及人普遍不守时,跟你说5分钟就到的话,很可能让你等上一两个小时;比如在古巴谈恋爱特别简单,谈过10次都算少的……

旅途中,陈钊庆同当地人交流

2019年上半年,陈钊庆和从未谋面的网友——摄影师浩子,组成了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团队。从土耳其到埃及再到摩洛哥,他们拍摄了一部横跨中东非地区的记录片《沙发奇缘》,在海南卫视的《行者》栏目以及金鹰纪实频道播出。陈钊庆把纪录片也同步搬到自己的公众号里,并很快拥有了大量的粉丝。在拍摄期间,陈钊庆和浩子分别住进了19位陌生人的家中,他们中有年迈的老夫妻,有刚结婚的小情侣,有单身的老师,有冲浪教练……他们住过土豪的别墅,也住过埃及的废弃老宅,途中发生了很多有趣和温馨的故事。

陈钊庆说,希望能够把自己当成一个容器,装满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但是当时那趟旅程特别累,没能及时把我的体验分享给大家,觉得有点可惜,所以想做个‘小陈钊庆的南美旅行日记’音频节目。”

在家闷头整理完所有节目内容后,今年6月,陈钊庆来到了云南大理。“大理待着很舒服,很多朋友都在这边,也基本感受不到疫情。”陈钊庆原本只把这些故事讲给朋友们听,“后来我突然想,既然我每天要和朋友们讲,那为啥不干脆直接到大街上讲给陌生人听,把诗和远方带进热闹的街头,带进他们在大理的记忆里呢?”

为了锻炼自己讲故事的能力,陈钊庆走上了大理街头,开始摆摊卖故事。她摆摊的装备很简单:一块地摊布、一盏小台灯、一把吉他、一块介绍自己的小木板,外加一堆明信片。

那段日子,陈钊庆在摆摊时遇到过酒鬼、杠精、很凶的店家。即便偶尔有受挫的时候,但当碰到认真听自己故事的人,或者听到别人有趣的故事时,她都会觉得很兴奋,为点燃别人内心好奇的火焰而感到开心。

大理古城的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作为在全网拥有几十万粉丝的旅行博主,陈钊庆就守在自己的摊位上,不张罗,也不吆喝。揽客的绝活儿是她那双温柔盯着路人看的眼睛,还有脸上灿烂的笑容。每当有人在她摊位前停下脚步,她就赶紧给对方介绍自己在做什么:“我不是在卖明信片,而是卖故事。价格随喜,听完不喜欢不给钱也行;或者你也可以跟我分享一个你自己的故事,作为交换。”

30多天,上百个故事,有人听了一个就走,也有人听到深夜留恋不舍。“前两天生意可惨了,一天就两三个人。”陈钊庆嘴里喊着惨,眉飞色舞的神情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她压根没想到,在她摆摊卖故事的第三天,会有一个陌生人带着朋友,一口气买下她十几个故事,还邀请路过的人一起听。

那是一个寻常又特别的晚上,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围坐在古城的石板街上,听一个26岁的女孩讲她4年来的旅途见闻。他们从秘鲁的圣谷讲到古巴哈瓦那,从仙本那的巴瑶族讲到厄瓜多尔的脱衣舞女郎……一直讲到了半夜12点。原本是佛系摆摊、打赏随缘,但那天晚上她竟然赚到了800元。

谈起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件事情,陈钊庆说除了想要锻炼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外,也希望通过自己旅行这些年收集到的故事,给别人带来启发。“对于好奇来听我讲故事的人,我都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一粒种子。我想让他们感觉到世界没有那么无聊,还有人在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陈钊庆在街头给路人分享自己的旅途见闻

把爱好变成职业,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到极致

8月,陈钊庆又来到了成都。如果你晚上在成都街头逛一逛,或许会碰到一个面前摆着一堆明信片的可爱女孩,她就是陈钊庆。走上前去跟她聊天,她会温柔地告诉你:“我不是卖明信片的,是卖故事的,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故事,我讲给你听。”

当游客越来越多时,慕名来听故事的人也多了起来,但他们都扑了空。陈钊庆笑着说:“我去别的城市摆摊啦。”

在外界看来,陈钊庆的生活当然是有趣且自由的。但她也说,自己并不是家里有矿不差钱的人,只是在不断的旅行过程中,她变得更包容、更懂得感恩,对于物质也看得更淡。

“作为内容生产者,看到之前跟我一起出发的旅行者已经有几百万粉丝,赚了很多钱,我也会有焦虑的时候。但现在我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开心的时刻更多。”现在,她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商业变现方式——与朋友合作做独立尤克里里品牌,将旅行的灵感也融入到了琴的设计当中。

接下来,陈钊庆打算把自己的故事摊搬到不同的城市。她还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做一档电台节目:把沿途自己经历的、收集到的那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对于陈钊庆来说,她一生中最开心、最幸运的事莫过于把爱好变成职业,在有限的生命里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猜你喜欢

明信片大理事情
制作明信片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明信片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神奇的明信片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