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甜区”,帮孩子开启“生活式学习”
2020-10-19王月冰
◎文/王月冰
为学习而学习的灌输方式,儿子不感兴趣。可是,如果带着生活实践去学习,他却相当认真。
图文无关
儿子向来对英语不感兴趣,我之前也想了很多办法,都收效甚微。一天,有个朋友从欧洲带了一套护肤品给我,说明书上全是英文,我只好搬出牛津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没查几个,又要去忙家务,我就叫儿子帮我接着查。等我从厨房忙了一个多小时出来,发现儿子还在全神贯注地翻译,于是坐下来和他一起研究。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翻译出了个大概。第二天,儿子一放学,又拿出了那套护肤品,说我们昨天的几处翻译有错误,他特意去问了英语老师。就在当天晚上,英语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儿子今天在英语课上特别认真,下课后还主动问了她问题,这可是他自上中学以来第一次。
这件事启发了我,为学习而学习的灌输方式,儿子不感兴趣。可是,如果带着生活实践去学习,他却相当认真。于是,我决定好好挖掘这个渠道。
我托朋友找来一些英语说明书,隔几天就装作很无奈的样子对儿子说:“自从上次我在单位吹嘘你帮我翻译那套护肤品说明书后,我那些同事们都很佩服你呢。你看,这是张姨请你帮忙翻译一下这个厨房器具的用法,说是国外一个亲戚送的。”儿子不仅没有拒绝,还很开心,自信满满地投入其中。为了鼓励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我偶尔也会买点礼物给他,说是叔叔阿姨给他的酬谢。
儿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而且这种翻译训练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效果特别明显。坚持了一段时间,他不但成绩提高了,而且能学以致用。
见效果明显,我准备把这套方法用在其他科目上。语文实践比英语实践更方便,有时和儿子一起看电视,我会有意引导他注意台词的说法;吃早餐时我们会听新闻,我有时会点评新闻标题,顺便问问他的想法;即便是走在路上,看到文字的东西,我也有意引导孩子去关注。
我在单位经常要写各种文章,有时我会故意说:“儿子,你来试试,如果你从事我这个职业,会不会被炒鱿鱼?”孩子大都喜欢挑战,听我这么一说,儿子果然说:“试就试,我写出来的保管你们领导满意!”开始的时候,他写的东西真不敢恭维,我就笑他:“你这水平呀,领导可不会给你发工资呢。”儿子不服气,我便把我写的东西给他看,他不服气不行,但好胜欲也起来了,他会偷偷努力,过些天再问我:“还有什么要帮忙写的吗?”我当然回答有,他立刻接手。就这样,他像玩游戏似的一次次挑战,写作水平想不提高都难。而且,他在找资料、写作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文字,阅读水平也提高了。
儿子他爸在建筑公司工作,经常要接触很多数学、物理方面的具体计算;儿子叔叔在药厂从事生物研究方面的工作,跟化学打交道多。生活中,我都留机会让儿子多找他们去实践、学习。
说到底,对于孩子的学习,如何调动兴趣是最关键的。运动学上,有个概念叫“甜区”,意思是指球拍拍面的最佳击球位置,很多人借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个人感兴趣和擅长的区域。我想,孩子学习也有“甜区”,我们要帮他们搜索和扩大这个“甜区”,生活式学习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