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维艰:创业心理资本的概念、效能及理论*

2020-10-18段锦云周思怡王国轩田晓明

关键词:创业者资本心理

段锦云,周思怡,王国轩,田晓明

(1.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2.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3.苏州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近年来,“人才战视角”以短期利益与危机管理模式为特征的弊端,使管理者们逐渐转向寻找新的积极途径来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这一构念应运而生。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现有理论和研究基础,研究者指出心理资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1]国内外学术界对创业心理资本的研究呈逐年波动的增长态势 (见图1)。

图1 创业心理资本国内外关注度趋势图(资料来源:国内关注度数据来源CNKI趋势;国外关注度数据来源Google trend)

创业心理资本作为创业者的资源禀赋,无论是对于创业者个人缓解压力,还是企业分配创业资源和处理商业事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3]笔者从创业心理资本概述出发,回顾其概念结构和测量方式,通过文献梳理创业心理资本的理论模型及其影响效能,并基于现有研究结合学术界最新的理论动态提出创业心理资本的未来研究方向。

笔者以entrepreneurs,start-up等关于创业方面的关键词和psychological capital关于心理资本方面的关键词分别组合后,在主要数据库(如Science Direct,Springer,Wiley等)进行穷举式检索,经过筛选,最终将50篇主要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一、创业心理资本概念

(一)创业心理资本的概念和结构

在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下,心理资本关注个体积极的心理力量。它是一种“类状态”(state-like)的心理资源,即同时具备特质性和状态性,是个体与环境长期交互的结果,同时也能通过培训获得发展。不同于传统人力资本(强调知识与技能)与社会资本(强调关系和人脉),心理资本强调个体拥有足够心理资源以应对环境压力,且这种资源具备弹性特征,能够投资与开发、激发人的潜能、打造个体竞争优势。[4]根据卢桑斯(Luthans)等人对于心理资本的经典定义,创业心理资本可被区分为创业希望、创业乐观、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心理韧性等维度。[5]

希望是指在成功的动因(只想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产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在高度紧张的创业环境中,高创业希望的创业者更有可能找到解决商业挑战的方法[6],能在不同创业环境中保持对创业成功乐观的积极态度。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并采取行动来完成某项特定工作的信念。[7]一方面,自我效能感强的创业者更加自信,创业意向与信念更加坚定;另一方面,当面对与利益相关者(如风投机构)的冲突时,自我效能感强的创业者心理安全感更高并能积极应对挑战。[8]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归因模式,促进个体用永久的、普遍性的原因来解释积极事件,用外部的、临时的、与情境关联的原因来解释消极事件。[9]一方面,创业乐观可以促使创业者产生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对成果产生积极预期,使其持续创业。[10]另一方面,乐观的创业者更会抓住机会,承担寻求外部资金的风险,或以较少的启动资金开始创业。[11]

心理韧性是指能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快速反弹或恢复的积极心理状态。创业心理韧性是创业者必要的心理资源,通过增强创业者对于创业的承诺、自我效能感以及积极归因模式,提升创业者创业意向与绩效。[12]高心理韧性的创业者可能更有能力应对压力源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更稳定的情绪。[13]

创业心理资本各维度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和衔接性,但又各有侧重。创业自我效能感着重表现创业者积极的自我认知特征,创业希望和乐观强调面对挑战与失败时积极的归因模式,创业心理韧性则突出创业折戟后的认知重建及情感恢复。创业心理资本作为一个高阶核心构念,其子维度会以协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整体作用大于各部分之和,同时又产生独特影响。[1]

(二)创业心理资本与心理资本构念对比

创业心理资本来源于心理资本理论,但两者仍有差别(见表1)。

表1 心理资本与创业心理资本对比

一些特殊行业(如创业)需要比其他职业具有更高水平的心理资本积累,心理资本的研究应在特定背景下扩展和补充。[14]因此,创业心理资本是心理资本理论在创业情境中的应用,是创业者面对环境动荡、资源稀缺、商业竞争等危机时表现的积极心理状态。[15]传统创业特质理论指出,在客观物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创业者的品质(如自我效能感)是引导其成功的关键所在。[16]创业折戟后创业者如何走出阴霾历来是创业研究的重心之一。[17]

(三)创业心理资本的测量

心理资本理论的跨文化、跨行业适用性已经在广泛的背景下得到了验证。目前普遍使用且信效度得到国内外实证研究支持的创业心理资本量表如表2所示。其中,PCQ-24这一成熟量表使用最广泛,适用于各种情境下的心理资本测量。

表2 常用创业心理资本量表

由于各子维度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中受鼓励的程度有所不同,心理资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也有所不同,故学者们致力于开发适合本土特定文化情境下的心理资本问卷。目前,我国许多学者借鉴使用的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本土心理资本量表,其适用性与针对性更强。

二、创业心理资本的理论基础

(一)资源保存理论

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提出,人们总会努力获取和维持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运用这些资源有效地处理和应对工作环境中的问题。[20]通过认知性评估,个体可能会选择维持或放弃现有资源。所以,人们在资源损失或缺乏预期收益的情况下会做出回避反应,且只有获得一些补偿性资源弥补损失时,这种反应才会消失。个体的心理资本能够帮助其获得和保留资源,心理资本越高,代表个体拥有的心理资源越多,更有可能使用“资源储备”应对压力与不确定性,有助于个体在创业过程中避免资源损失(如工作倦怠、离职行为)。[21]

(二)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signaling theory)表明,信号的价值和实现与发送信号的成本直接相关。由于低成本信号易被模仿,价值较低,投资者更愿意依赖昂贵信号。[22]但当面临客观信息稀缺、特定背景下缺乏明确行为规范、受众不广等情况时,低成本信号可能会有特别的价值。当创业者表现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特点(如信心、乐观等)时,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外界支持。[23]另外,囿于理性偏差,投资者可能会偏向于不考虑成本,仅根据自己对创业者的主观印象做出投资决策[24],这说明无成本信号(如创业心理资本)在某些环境下会带来积极效果[25]。积极心理资本作为重要的无成本信号可以描绘出一个形象丰满的创业者,促进其实现目标。

三、创业心理资本的前因和结果变量

(一)前因变量

1.个人层面

从人口学角度来看,詹森(Jensen)和卢桑斯从生命历程理论(life experience theory)视角出发,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长期累积的结果。[13]创业者创业先前经验、教育和家庭背景等因素都可能是影响创业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另外,当创业者无法应对困难或问题时,工作压力也会对创业心理资本产生负面影响。[6]

2.组织层面

首先,组织公正是员工感知到是否被组织公平对待的程度。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与互动公平这三个维度均会引发新创企业员工的情感反应,从而影响其创业心理资本。[14]其次,积极的领导风格能够强化员工心理资本。例如,真实型领导风格强调激发员工创造力,帮助组织面对竞争挑战并利用商业机会提高组织效率。[26]此外,真实型领导风格的创业者会增强个人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的应变能力。

(二)形成机制的情境因素

首先,社会关系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来扩大社交网络、吸引投资等,因此,心理资本在创业活动中的应用可能部分取决于社会关系的质量。社会智力是创业者建立社会网络的能力,当创业者社会智力高时,创业心理资本促进其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以及创业承诺。[15]其次,随着领导的情感需求日益增加,心理资本成为创业动态环境中的重要资源。研究者使用行业水平的不可预测变化率来衡量环境动力的高低水平,并发现环境动力会增强心理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27]进一步将外部环境区分为低水平发现环境和高水平创造环境,通过对比发现,创业心理资本与企业在创造环境中的绩效呈更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心理资本在创新情境中的效用更大。

(三)创业心理资本的结果变量

1.个人层面

一是工作满意度与创业幸福感。与其他职业相比,创业者有着更高的心理资本积累,对工作成果有更积极的评估和反馈,能带来更正面的情绪反应,从而帮助他们在领导新企业的同时,抵抗固有心理压力源,增强工作满意度。[14]有研究发现,创业心理资本与创业者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创业者的创业承诺呈正相关,当企业面临挑战时,高心理资本的创业者相信企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有能力制订替代策略并采取行动继续致力于创业。[15]

二是创业压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常面临高水平的压力(如快速变化的环境、过重的工作负担),而高心理资本的创业者感知到的压力水平较低。[6]创业者可以通过优化认知行为方式对心理资本进行培训干预,帮助缓解压力[28],这对于创业者保持企业活力、解决现实问题、从失败中恢复有一定作用。

三是创业认知。首先,创业意向是预测与解释创业行为的关键因素。依据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创业心理资本中的坚韧性维度能够增强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从而促进创业意向。[29]其次,在创业学习方面,拥有高心理资本的创业者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有强大动力从失败中学习,坚持创业并且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经验。因此,高创业学习强度要求创业者通过拥有高心理资本,组合手中稀缺资源,进一步学习并探索新的商业机会。[30]最后,在机会识别方面,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有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和对创业环境变化感知的敏锐反应力。[31]一方面,高心理资本的创业者更可能主动搜索或是偶然发现一些创业机会,并做出较为正确的评估,从而获取资源、增加创业绩效。另一方面,高心理资本的创业者可能对创业环境会产生更多的乐观感知或是对环境有更强的韧性,从而帮助他们立足和发展。

2.组织层面

一是创业成功。朱迪(Juhdi)等人将创业成功的标准定义为财务绩效、满意度、感激感和创业准备四个方面。[30]感激感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高度的个人能力;创业准备是评估和判断创业者是否能根据现有信息来利用机会。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会通过促进创业工作投入度和创业学习强度来增强服务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巴卢库(Baluku)等人将创业结果定义为经济奖励、生存时间、业主满意度和创造就业四个方面。[3]通过对创业心理资本各维度分析发现,乐观维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高水平的坚韧性会增加经济成功的机会和创业者的满意度,而高自我效能感会增加企业的生存时间。

二是创业绩效。首先,创业心理资本对于创业任务绩效(如创新和机会识别)至关重要。[32]有研究发现,创业心理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15,27]它能激活创业者的创新和适应机制,形成行为模式,灵活应对挫折,确保新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其次,跨文化研究中,希望、坚韧性和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意向,从而促进创业绩效。同时,基于霍夫斯泰德(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男性化/女性化、长期取向),对比中韩两国青年创业者发现,中国有更高男性化的文化,权力距离更大,具有高自我效能感和坚韧性的中国青年创业者更愿意接受挑战,并努力实现目标;而韩国文化有更高的不确定性,其年轻创业者更重视希望和乐观,并基于这两种心理资本坚定创业意愿。[33]

三是创业战略。新创企业和风投企业之间关系复杂,新创企业在面对冲突时能否蓬勃发展取决于创业者能否维持一种建设性的风险投资关系,创业者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在融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4]心理资本可以有效解释创业者行为,并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应对冲突。例如,高心理资本的创业者更倾向于选择合作或竞争型策略,从而更有可能把握商机与主动权,平衡自身与外部环境充斥的矛盾与冲突。[8]

众筹(crowdfunding)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正逐步代替风险投资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根据近年创业融资的发展趋势,研究者基于信号理论提出,积极的心理资本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成本信号,使得企业的形象更加优化,更能得到外界积极的评价与信任,其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有利于众筹绩效的发展。[34]

图2 创业心理资本的研究框架

四、未来研究展望

创业心理资本是当今创业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2018年清华大学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2016/2017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创业环境总体情况不断改善,但与创新驱动经济体和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平均水平仍有差距。随着创业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政策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创业者心理资本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创业活动质量。未来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创业心理资本量表的构建与完善

创业心理资本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新兴领域,其维度及内涵仍需研究者深入推敲。当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专门适用于测量创业心理资本的量表,且亟待建立本土创业心理资本量表。

除上文提到的四个维度外,未来可以考虑将创业激情和创业警觉性纳入创业者心理资本维度。具体而言,创业激情是一种积极且强烈的情绪表现,能够帮助创业者更好地认同自己的身份,采取相应的创业行为。[35]有文献证明,创业激情会影响外来投资与筹资绩效。[25]由于创业动态性,初期和成熟期创业者的心理资本有所不同,成熟期创业者对挑战会有更积极的应对态度,对当前形势会有更敏锐的判断,因此创业警觉性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维度。已有研究发现,创业警觉性是机会识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积极影响创业意向。[36]此外,可以考虑引入内隐心理资本(implicit psychological capital)问卷[37],以弥补测试创业者心理资本时自我报告式问卷的局限性。

(二)创业心理资本的中介或调节机制

现有研究缺乏将创业心理资本作为解释创业行为的机制及边界条件。创业经验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呈U型[38]:初创企业时创业者无法准确从先前经验中获取正确的知识,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但随着经验的提升,创业者们逐渐成为“创业专家”,能从创业经验中准确提取知识,对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这一变化和提升可能来源于中间心理机制的驱动,如创业心理资本。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将创业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不同创业者的不同程度的先前经验对创业成功的促进作用。

(三)大型企业创业心理资本开发

创业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创业研究对象可扩展至大型企业和既有企业。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有150多万科技人员参与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近700万人。[39]大企业常会忽视非客户对象或是相距甚远的领域里的一些变革,导致企业没落。[40]所以,探索大企业的创业变革是创业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

大企业人员复杂,领导与员工对创业的想法各有不同,信息和创业意图不对称可能导致企业流失发展机会。因此,领导与员工创业心理资本的叠加可能为大型企业带来创业变革,提高企业绩效。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创新行为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或扩大利润。现有研究已证明,创业者心理资本与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关系[41],集体心理资本对组织发展拥有更为强大的解释力[42]。随着创业研究的深入与创业模型的成型和完善,未来可以将大型企业和既有企业中各阶层领导与员工的创业心理资本叠加作为研究话题,了解两者叠加是否会对创业变革产生更大增益。

猜你喜欢

创业者资本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资本策局变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