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深化应用探讨
2020-10-17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于2016年提出“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实现油田转型升级,形成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探索一条绿色油田发展新路径。大庆油田通过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应用试点工程,部分采油厂建立了覆盖油气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规范统一的生产管控平台,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生产数据自动采集、远程监控、生产预警、生产分析与生产过程管理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油田公司、采油厂等不同管理层级对生产管理和辅助决策的需要,实现了生产数据共享以及相关系统的集成应用。
1 油气生产物联网基本架构
从体系架构上看,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由安装在油气生产设备上的各种感知设备和控制设备组成,通过变送器、流量计等传感器,自动采集油气水井、集输管网及油气处理站库的生产数据,从而实现对生产状态的全面感知以及对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
传输层采用有线数据传输和无线数据传输相结合的方式,将现场传感器采集到的井场、站库生产数据及视频信号传输到油气田监控指挥中心。
应用层主要功能包括生产动态实时监控、生产信息统计分析、生产工况实时诊断、关键告警集中展现、设备资产在线管理、生产调度指挥管理等,另外还有环境监控、气体监测、防盗防泄漏监控、故障预警、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物联设备管理等功能,可使油气生产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从功能架构上看,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分为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三部分。
2 大庆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
2.1 建设思路
按照“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产业升级、追求质量效益”的总体工作要求,整合技术规范和管理流程,梳理建设模式,统一建设内容。
2.1.1 进行地面系统优化调整,固化数字化建设的实施对象
为了避免数字化建设的浪费,对低效区块进行排查。通过对现有井、站进行优化和筛选,排查产量低、无治理潜力的以及待报废的井、站,精简数字化建设投入规模。根据开发预测及对已建系统现状进行适应性分析,对地面系统优化调整。通过“核减、合并、降级”及“三优一简”措施,优化调整地面系统,提高运行负荷率,精简站场规模及数量,固化数字化的实施对象。
2.1.2 实施管理模式转型再造,确定数字化建设的数据流和控制流
为了形成“井站一体、电子巡护、远程监控、智能管理”的数字化油田管理模式,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体系。根据组织架构确定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置模式,明确数字化建设的数据流和控制流。
2.1.3 建成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
根据Q/SY 10722—2019《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规范》相关要求,数字化建设总体架构按照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以及生产管理子系统三个部分进行建设[1]。
借鉴中石油其他油田及大庆油田采油三厂二矿、庆新油田、头台油田的建设,综合技术、投资、成本、效益及政策等多重因素反复论证优选,并经过多次研讨,目前对于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以及生产管理子系统进行初步确定。
2.2 建设模式
为了推进油田生产形成“井站一体、电子巡护、远程监控、智能管理”的开发管理模式,井、间建设模式为“区域巡检、无人值守”。
2.2.1 井、间建设模式
抽油机井对井口回压、冲程、冲速、电动机综合电参数(电流、电压)等参数采集及数据上传,油井启停采取语音提示,实现油井回压监测、示功图量油、状态监视、远程启停井功能;注水井对注水压力、瞬时注入量、累计注入量等参数采集及数据上传,实现对注水压力、流量的监测功能[2]。
集油阀组间内采集集油、掺水汇管的压力和温度,并采集单环回油温度;计量间单井计量采用“计量分离器+U型管”,采用人工选井、自动计量方式,采集集油、掺水汇管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单井回油温度;配水间采集来水干管压力、单井注入压力、单井流量等生产数据并上传至相关系统[2]。
2.2.2 站场建设模式
(1)站场集中监控。对于2个岗位及以上合建的联合站场,推行站场集中监控建设模式,即:取消传统分岗管理模式,在站场建设中控室,将各生产单元统一监控,统一在中控室内集中监控管理,各分岗不再设置值班人员。
(2)区域集中监控[2]。对注水站、注入站、水质站等实施“区域集中监控,站场无人值守”建设模式。对仪表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完善,重要工艺参数全部进入站控系统后,统一上传至区域管理中心,实施“区域集中监控,站场无人值守”的建设模式。
在采油五厂选取杏南二转油站开展“转油站区域集中监控,站场无人值守”先期试验,通过自动控制、远程操作试验,摸索规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模式,试验成功后再大范围推广。
2.2.3 数字化建设管理模式
作业区对无人值守井、站实施统一监控。SCADA系统建在作业区,无人值守井、站、管道由作业区集中监控;有人值守站厂自设监控系统。作业区对所辖生产单元实施统一监视管理。井、间、站监控模式见图1[1]。
图1 井、间、站监控模式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upervisory mode for well,room,and station
2.3 传输子系统
传输子系统包括无线传输系统和有线传输系统。
考虑到油水井、间数量多,范围广,且分布在大、中型站场周围,通信业务单一,通信速率需求较低,建设光缆线路投资较高、施工难度大,而无线通信具有投资低、施工简便、部署灵活等优势,因此,井、间以及无供电线路依托的采气井场通信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而有供电线路依托的采气井场采用ADSS光纤传输方式。
大、中型站场通信业务多,除生产数据外,还包括语音、视频监控、周界报警等业务,除本站通信业务外,还汇聚了所辖井、间的通信业务,通信速率需求较高,其通信采用光纤传输方式。
2.4 生产管理子系统
按照“一个平台两级中心”的思路,基于油田智慧指挥中心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智慧指挥中心、区域管控中心两级应用,补充完善已建生产管理系统欠缺功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部署模式见图2[1]。
图2 生产管理子系统部署模式Fig.2 Architecture of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ubsystem
2.4.1 油田指挥中心建设
生产管理子系统以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A11)统建的PaaS平台为支撑,PaaS平台部署在生产运行与信息部的数据机房(生产网与办公网的DMZ区),软件和硬件设备包括X86服务器、UNIX服务器、EMC存储设备、备份设备、负载均衡、隔离网闸、防火墙、数据库网关、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中间件与报表工具、服务器虚拟化操作系统等。已建PaaS平台除EMC存储和备份设备外,其他软、硬件均能满足大庆全油田应用。各采油厂数字化项目建设应随量级大小,在PaaS平台扩充相应的EMC存储和备份设备。
2.4.2 各采油厂生产管理子系统组成
各采油厂生产管理子系统均由大庆油田已建PaaS平台软、硬件提供服务,采用B/S的方式进行应用。厂级、区域生产管理中心级不需单独部署生产管理系统硬件,只需在区域生产管理中心配置井、间、站数据采集所需软、硬件即可。
区域生产管理中心配置的服务器分别为组态服务器、关系数据库服务器、实时数据库服务器、上位机监控系统使用终端(PC机)。组态服务器部署利用组态软件开发的上位机监控系统,负责接收、监控和管理区域生产管理中心下辖各采集设备的生产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至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服务器安装Oracle数据库软件,负责存储各单井的示功图数据;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安装PHD实时数据库软件,负责存储实时生产数据,并将数据传至油田公司实时数据库;上位机监控系统使用终端(PC机监控人员使用)以B/S的模式监控各区域生产管理中心下辖井、间、站场的生产数据。
3 大庆油田开展的先期探索
3.1 夯实油气田地面工程物联网建设基础
根据SY/T 7352—2016、Q/SY 1722—2014、GB/T50892及GB/T50823等规范,结合典型站场的HAZOP分析成果,制定了适合大庆油田的建设标准,进一步细化了采集参数、联锁控制参数、数据传输方式和软件基本要求等。编制完成了相关产品的技术规格书,并完成设备招标采购,顺利开展联合设计,形成了产品互联互换的统一标准,数据格式、内容及顺序得到统一,为同步编程组态提供了条件。编制完成了联合测试计划,包括测试内容、测试指标、测试报告等。同时,结合施工实际,开展了施工方案二次设计,细化了线路走向、敷设方式、连接方式等,为工厂预制做好准备。
3.2 开展基于A11系统的部分深化应用
3.2.1 作业区生产运行管理
(1)进行数字化建设,推动油田精益生产。首先实施注水精准调整。外围油田采用注水量自动调节装置能够确保注水量,注水合格率提高。注水压力、瞬时水量、来水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为实现全天24 h精准注水、均衡注水提供了条件,注水方案由以前不定期进行注水大调查,再制定调整方案定期调整,转变为实时动态分析、实时调整,注水质量得到提高,调整周期缩短,受效时间延长。长垣老区油田采用只监不控的注水方式,实时监测注水量,保证了实时数据的准确、及时。根据需要,在巡检时执行注水调整指令,通过手动阀门调整。其次实施措施精准挖潜。示功图、电参数等生产数据实时分析,潜力及时落实,油井措施实现动态调整,提高了措施及时性和有效性。最后开展根据背压调节掺水的尝试,做到按需要控制掺水量。通过现场试验,摸索出掺水与背压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掺水机制,包括连续调节或间歇掺水。
(2)开发能耗分析软件,提高设备运行工况水平。依托A11项目,研发能耗分析软件,对泵站系统6类关键节点参数进行监测,实现泵效、单耗超值预警及综合能耗分析功能,并自动提供调整方法,指导岗位工人操作,实现设备运行工况最佳,能耗成本降低。
(3)丰富机采管理方法,控制机采能耗和作业成本。通过实时跟踪单井油压、回压、套压、载荷变化情况,确定单井热洗周期。热洗由原来的定期洗转变为按需洗,实现精准热洗,避免了过度洗井,节能效果明显。某作业区全年洗井频率由原来的6 820 a-1下降到5 900 a-1。
实时录取功图、电参数、油压等数据,为采油工程精细管理提供了条件。某作业区的泵况问题井从发现到处理完毕时间平均缩短7.5 d,少影响产量2 555 t,年可创效644万元;泵况问题井发生率降低2个百分点,减少井下作业成本115万元。
(4)实现对井筒结蜡、杆断等6大类21项内容的智能预警。依托A11实时数据,实现对井筒结蜡、杆断等6大类21项内容的智能预警。巡检由原来每日2次,向24 h全程管控转变。设备运行问题可随时发现,精准定位。当发生大面积停电,单井皮带断、杆断等情况时,指挥中心可及时接收报警信息,及时进行处理,设备运行时率大幅度提高,时率产量得到保障。
3.2.2 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
各部门通力合作,快速、高效地建成了油田公司智慧指挥中心。搭建了集中、统一的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为油田生产运营、应急指挥和风险管控的快速高效决策提供了手段,推动了两级指挥管控体系的变革,缩短管理链条,成为管控最集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企业指挥中心(图3)。
图3 智慧指挥中心生产总况Fig.3 Overview of production in the intelligent command center
3.2.3 软件研发和配套支持
围绕数字油田建设,持续强化软件研发和配套支持实力,已具备A11生产管理子系统、组态软件二次开发及各类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同时推进软件开发工程化管理,打造了一系列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平台。
从功能架构设计、流程梳理、数学模型探索等方面,开展智能化系统设计,完成了大庆油田生产智能化分析应用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图4),以及智能化应用的闭环管理流程设计(图5),并开展了工况自动诊断和自动告警预警数学模型的研究。
图4 大庆油田生产智能化分析应用系统Fig.4 Intelligen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in Daqing Oilfield
图5 智能化应用的闭环管理流程Fig.5 Closed loop management flow of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结合A5、A11数据需求,形成A5与A11数据共享方案。A5通过中间数据库将间、站静态属性数据提供给A11,A11通过Web Service将间、站动态生产运行数据处理成日数据提供给A5,从而实现数据共享集成,进一步减少了人工数据录入量,提高了生产数据入库及时性和准确率。
4 油气生产物联网深化应用
油气生产物联网深化应用的目标就是实现智能化的油气生产。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智慧化的油气田开发与管理。为了更清晰地表述,有必要明确几个概念: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油气生产物联网的建设是油气田数字化的一部分,它侧重于油气生产领域的生产数据采集与监控。数字化的深化应用主要包括自动化和信息化两个方面,数字化既是自动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的基础。当数字化用于自动化时,时间域非常重要,从感知到响应需要做到“实时”;当数字化应用于信息化时,更注重的是数据的充分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数字化用于自动化的高级阶段就是智能化,用于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就是智慧化。智能化系统可以成为智慧化系统的“感知层”,提供源数据;同时还可以成为智慧化系统的“执行层”,接收智慧化系统“下达”的“指令”。换句话说,一个智慧化系统可以接收多渠道的数据和信息,并通过分析、运算、处理,给多个智能化或非智能化系统提供“协调”指令,使得整个体系统筹、协调运行和发展。
4.1 数字化是深化应用的基础
油田需要通过数字化建设达到全面感知的目的。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提高传感器精度并扩大智能传感器使用范围,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感知范围,三是通过数据挖掘及多源信息耦合提高智能感知能力。大庆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的建设将为油田的智能化应用奠定“数字化”基础;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集成化产品应用,如智能断路器、集成断路器、接触器、电流电压检测,电动机保护、漏电保护、网络通信等功能。随着5G技术的发展,5G通信模组集成到机电产品成为可能,无线传输标准将进一步得到统一。另外,大庆油田ERP系统、大庆油田地理信息系统、中国石油采油与地面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大庆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移动办公平台、大庆油田云计算数据中心、大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等10余项数字化、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将为油田智慧化应用的开发创造条件。
4.2 智能化应用基于生产过程的机理模型
生产过程的机理模型可反映管道、设备、流体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规律,如理想气体的温度、压力和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阀门的流量特性,离心泵的流量、扬程曲线等。通过实时检测这些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变量,依据具有多输入、多输出功能的可编程控制系统中基于机理模型确定的逻辑关系、控制模型,实时响应输出联锁、调节信号,驱使阀门、机泵等执行元件及时动作,实现工厂、装置或系统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智能油田以提升油田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水平为目标,是现阶段智能应用的核心。智能应用贯穿综合研究、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全业务过程,通过建立具备高度自动化、可视化、集成化、流程化、模型化为特征的IT集成系统,实现业务的自动感知、预测预警、业务协同、决策优化。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采油期,为了保持油田长期的高产稳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将智能化技术和油田发展深度融合,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来提高油田生产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动化设备的优越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尽可能降低油田生产的成本,达到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指标。
在集油系统依托背压优化掺水的基础上,开展井口根据背压间歇电加热研究。在青海尕斯库勒油田应用电磁加热技术,获得了比双管集油节能50%以上的效果[3];在华北油田的泉42区块应用电磁加热技术,比掺水技术单井节约28万元[4]。通过机理模型仿真,确定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优化参数,如温度、压力等,为减少加热、余热回收、减少运行负荷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庆油田通过间歇电加热的尝试,在敖一转油站取消了掺水,一年节约天然气252×104m3[5]。在机理模型仿真和数字化油田的支撑下,间歇电加热将具有更好的应用条件。
在油田生产管理各环节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应用智能化系统进行分析和判断,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缓解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用工紧缺、资源开发成本高与精细管理提质增效之间的矛盾。
通过数字化交付,建立静态数据、模型、文档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三维模型为导航引擎,连接动态数据,实现虚拟环境下的深化应用,包括虚拟巡检、虚拟培训、维护检修、管理等。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管理、维修维护等各个生产活动的信息化,基本实现管理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包括通过智能终端巡检定位、在线报修、调用操作规程等。
4.3 智慧化应用基于专家系统和全局数据与信息
智慧化应用是系统工程,基于专家系统和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入融合。需要把采油工程、地面工程、财务、管理、系统工程、人事、IT等各领域专家结合在一起,组成专项研究、开发与实施团队。围绕智慧油田建设问题,各专业相互融合贯通,共同研究油田运行、管理、技术高效与经济高效等体制及相应机制,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的理论、知识、经验。结合信息系统的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逐步形成一套依据全局数据和信息的科学决策管理系统。智慧油田建设需要进一步全面拓展和深化空间信息、认知计算、智能仿真与控制、虚拟现实等技术,同油田业务、流程、信息与人的智慧的全程立体有机融合,构建智能油田数字孪生体,实现现实智能油田与虚拟智慧油田的生态交互,最终形成全息“智慧油田”。建设智慧油田需要油田内外、行业内外、国内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IT人员共同努力,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油田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达到油田开发的最高阶段。
智慧油田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油田高效开发和经济效益最佳化的需要,是油田长远发展的目标。通过多专业、多领域、长时间、大数据的积累,以及各个系统的生产运行经验和规律的认知,由智慧化系统进行统一协调指挥,使得整个油田有序、科学地开发运行。如根据某油藏的地面运行参数,开展地下“驱油”模拟仿真,形成地下调剖、注水、注聚的优化方案;同时,根据实施情况,调整地面采油、注水、注聚参数。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愿景将逐步实现。数据采集成本会越来越低,数据会越来越完善,机理仿真模型越来越及时且更加趋于实际工况,生产决策将更加依赖于智能和智慧系统。油气田的生产将会更加安全、平稳、高效、节能、环保。
当数据采集单元集成在所有机泵、阀门、容器等工程对象中,数据格式和标准得到进一步统一,数据传输标准越来越统一,如趋近于5G技术,油气生产物联网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了高可靠、低延时的传输技术的保障,数据采集及执行设备直接与云端的数据处理中心连接,实现所有的分析、判断、运算、联锁。
工程投资将进一步减少,基于数据分析诊断,维修维护将更加便捷和智能化。大数据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油气田的生产将完全地处于可预见、可掌控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