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缓解期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效果观察
2020-10-17李鹏
李鹏
作者单位:110035 沈阳,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Acute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LVD)是心内科常见急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好发于老年人,患者即使平稳度过急性期,也因心脏结构改变而长期处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状态[2]。目前,临床上治疗ALVD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LVD的病死率,但是疗效依然有限[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一种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脑啡肽酶为靶点的抑制剂,具有双重抑制作用[4]。为此,笔者试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ALVD缓解期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LVD患者80例,ALVD的诊断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5]。纳入标准:年龄≥60岁;ALVD稳定期并伴有LVEF降低;无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用药禁忌;入组前1周内未服用ACEI及ARB类药物。排除标准:ALVD急性期;ALVD预后不佳,预期生存期<1个月;合并其他导致ALVD发作的器质性疾病;无意愿参与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各项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半卧位,给予吸氧,行心电、血氧等监护;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行常规心功能不全治疗用药。对照组加用贝那普利片口服,初始剂量2.5 mg/次,1次/d;逐渐增量至10 mg/次,1次/d。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初始剂量25 mg/次,2次/d;逐渐增量至200 mg/次,2次/d[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离子水平(钾、钠)、血清NTProBNP、体质量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6MWD),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VEF[7]。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外周血离子、血清NT-ProBNP、体质量和6MWD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钾、血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T-ProBNP、6MWD和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SD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和表3。
3 讨论
ALVD是循环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有研究认为其发病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亢进有关,因此,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抑制视为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方案之一,采用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证实[8]。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前身为LCZ696,我国于2017年7月批准该药上市[9]。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具有类似于ARB类药物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作用,同时能够抑制脑啡肽酶对心血管的负面作用,加强脑钠肽、心钠肽、肾上腺髓质素、缓激肽等血管活性肽对血管的保护功能,从而发挥利钠、利尿、扩血管的降压作用,同时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醛固酮水平,减缓心肌纤维化速度[10]。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对急性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11]。
本研究以老年ALVD缓解期并LVEF降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钾和血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双重抑制作用未造成离子紊乱;两组NT-ProBNP、6MWD和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功能不全效果更好,患者运动耐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两组LVESD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心肌重塑效应不明显;两组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能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基线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钾、血钠、LVESD、LVEDD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比较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体质量、NT-ProBNP、6MWT、LVEF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比较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短期内治疗老年ALVD缓解期并LVEF降低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贝那普利,能够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受力和心肌收缩能力,但其对心肌重塑的效应相对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