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炮制下熟地黄补血效果比较
2020-10-17王彦坤
王 彦 坤
(开封市通许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开封 475400)
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根据其使用方式分为鲜地黄、熟地黄以及干地黄。其中熟地黄甘微苦、性温,主治滋阴补血,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熟地黄中含有多糖类成分、氨基酸、无机离子等成分,药用价值较高。中医治疗时遵循辨证施治、以法统方、以方选药的原则,因此中药材的产地、生长采收、炮制加工、储存等均与药效有密切联系[2]。熟地黄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其具体功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目前主要的炮制方法包括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和传统酒制法[3]。本次研究对比了以上两种炮制方法下熟地黄的补血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86例贫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5.58±6.22)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26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6.14±6.73)岁。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贫血,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不同意参与研究等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通过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熟地黄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先对鲜地黄进行彻底清洁,通过烘箱去除地黄中的水分,切成片状。在75℃环境中静置干燥,重复5次,待至常温后即为熟地黄。取15g熟地黄煎煮至浓度为0.188g/L的药液,给予患者服用,剂量控制在3.75g/kg。
对照组通过传统酒制熟地黄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清洁生地黄后,根据2∶1的比例加入黄酒,置于炖盘中密封水炖24h。结束后切成片状,待至干燥即为熟地黄饮片,采用和观察组相同的方法煎煮为药液并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方法如下:治疗后采集患者静脉血2ml,通过血球分析仪及酶标分析仪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3 讨论
贫血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养气补血,而地黄是中医系统中重要的补血药材之一,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黄又被称作地髓、阳精等,主要用法包括鲜地黄、熟地黄和生地黄。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地黄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例如甘露醇、底黄素、脂肪酸、果糖、葡萄糖等,能够起到镇静、抗炎、调节免疫力、降压、造血等多种效果,改善体内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功能[4]。根据地黄用法的不同,其性味、功效等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鲜地黄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鲜地黄经加工烘干后为生地黄,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干地黄经蒸制后为熟地黄,性温味甘,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临床中根据其功效及疾病类型,可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而地黄的炮制方法及质量也会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熟地黄是地黄的炮制加工品,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地黄糖类成分的药理研究也较多,其补血效果已达成共识,但对于不同炮制方法下熟地黄补血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传统工艺中熟地黄是生地黄的炮制品,但在鲜地黄加工至生地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生地黄质量层次不齐,不仅影响了熟地黄的质量,同时还可能增加炮制的时间及工序。而古法中一般是以鲜地黄为原材料,经加工蒸制后得到熟地黄,能够在原材料阶段选择高质量的鲜地黄,净洗过程简单,能最大程度上保留地黄的有效成分,提高熟地黄的口感及效果,有利于熟地黄的质量监控。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就是以鲜地黄为原材料的加工方法,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证明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补血效果更佳明显。该方法是以鲜地黄为原料,通过加工、炮制熟地黄,能有效缩短炮制所耗费的时间,保证了炮制的标准化,有利于保存鲜地黄中的有效成分,提高药品质量。同时,该方法能够有效简化分段加工中水处理、重复干燥等环节,减少地黄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流失,缩短储备时间,有效节约了制作的成本。
综上所述,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与传统酒制熟地黄治疗贫血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熟地黄补血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