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应激状态、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0-10-17骆秀珍韩凤琼周丹萍
骆秀珍 韩凤琼 郑 华 周丹萍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 佛山 528300 )
分娩疼痛是分娩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生理现象,且持续时间较长,多从第一产程持续至胎儿娩出,且分娩过程中还将受到胎儿压迫产道、产道组织损伤、初产妇紧张情绪等影响,导致剖宫产率不断增加;同时,分娩过程中还将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产程延长,进一步增加产妇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进而放弃自然分娩[1]。持续硬膜外麻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式,因其技术成熟,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主要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应激状态、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初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9.14±4.3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35±1.42)周;体重46~83kg,平均(65.74±5.92)kg。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8.86±4.29)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2±1.45)周;体重45~81kg,平均(65.52±5.87)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镇痛措施,仅进行常规分娩处理。观察组行持续硬膜外麻醉,于宫口开至2~3cm时,穿刺点选于L2-3间隙,穿刺完成后,于硬膜外留置3~5cm导管,将0.1%的罗哌卡因(AstraZenecaAB,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763)与0.4μg/mL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混合溶液10mL注入,并将麻醉痛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随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持续小剂量给药,自控镇痛泵内包含0.1%罗哌卡因与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溶液100mL,持续给药至宫口全开时停止,用药期间密切关注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心率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应激状态:根据分娩前后心率(HR)、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判定,分别于镇痛前及分娩后测定;(2)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3)母婴结局:包括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应激状态
分娩前,两组HR、DBP及SB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观察组HR、DBP及SB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R、DBP及SBP水平对比
2.2 分娩方式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母婴结局
观察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n(%)]
3 讨论
分娩疼痛的发生与子宫收缩产生的子宫肌纤维撕裂、胎儿压迫牵拉产道等有关,分娩疼痛发生后将对产妇的交感神经产生较大刺激,导致部分激素异常升高,抑制子宫及血管收缩,引发不协调的子宫反应,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胎儿及母体内环境紊乱,增加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影响宫缩,延长产程,诱发不良母婴结局[2]。
持续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其可于脊髓及脊神经直接发挥作用,具有起效快、效果持久、副作用少等优势[3]。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等,其中罗哌卡因属于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其安全性高,基本不会影响心血管及神经中枢系统,低浓度用药时还可起到分离运动神经及感觉阻滞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分娩镇痛[4]。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其亲脂性强,且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不会对产妇的血液动力学产生影响,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具有起效快、耐受性好、镇痛效果强等优势[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R、DBP及SBP水平较对照组低,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母婴结局较对照组优,表明持续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应激状态、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显著。持续硬膜外麻醉中主要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两者可起到协同作用,可有效增强镇痛效果,改善产妇应激状态,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阻断交感神经,还可有效扩张宫口、松弛盆底肌,使分娩顺利进行,改善母婴结局[6]。
综上所述,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可有效改善产妇应激状态,提升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