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20-10-15庞林祥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2期

庞林祥

【摘要】 目的:研究在脑血栓诊断中应用头部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怀疑脑血栓患者58例,对全部患者采取CT检查,将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唯一标准,分析头部CT检查结果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数据差异。结果:通过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成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可以进行临床应用。

【关键词】 头部CT检查;脑血栓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210-01

脑血栓是典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在性别的差异上并不明显。脑血栓患者中,最多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形成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之中,然而目前临床常见的血栓多形成在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中[1]。为了使脑血栓患者得到更加明确的治疗,前期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院对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下文为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份至2019年11月份收治的怀疑脑血栓患者58例作为实验对象,对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分布在45周岁~6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57.2±3.14)岁,患病时长2至13年,平均患病时长(7.5±3.2)年,患者主要病症表现为不定期发生头晕、头痛等一系列脑血栓临床表现,其中不完全性偏瘫35例,完全性偏瘫13例,其他症状10例。选取标准:精神状态良好的患者;年龄范围在85周岁以下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患者有严重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疾病等)的患者。本次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对58例怀疑脑血栓患者使用CT头部检查进行诊断,对患者使用仰卧的姿势,使用computer tomographyAX-3000 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头部扫描,进行常规平扫之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注射造影制剂,目的增强扫描准确度。对比剂为0.6泛影葡胺与尤维显200-370型号。确诊为脑血栓标准:CT平扫图像中呈现低密度病灶;病灶长度小于20mm,宽度小于20mm,厚度小于20mm。

1.3 观察指标

通过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检查方式中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计算,其中计数资料为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漏诊率,使用(n)%表示,以X2进行检验,将(P<0.05)视为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组与血管造影检查组准确性对比

经过两种方式的诊断后,发现CT诊断结果为阳性的脑血栓患者55例,阴性脑血栓患者5例,非脑血栓患者阳性2例,阴性1例。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中56例患者为阳性脑血栓,2例为非脑血栓形成。CT诊断准确性为55(94.82%),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为56(96.55%),X2值为0.2090,P值为0.6475,二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CT检查组与血管造影检查组漏诊率对比

CT诊断与血管造影诊断中,均未发生漏诊情况,二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肢体发麻、运动不灵活、口齿不清、头晕以及视力不清晰等前兆,患者及患者家属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症状及时带领患者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患者及早得到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在脑血栓病症的诊断中,多以CT扫描进行检查。

CT检查是目前为止较为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它可以通过X射线对人体的某一部分进行适当厚度的扫描,通过探测器反馈出扫描层面的X射线,经过改变形成可见光,随后通过光电转换成电信号,最后通过analog/digitalconverter(模拟或者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2]。

CT诊断类型可以分为平扫CT、增强CT以及脑池造影CT三种,平扫CT中一般使用横断面进行扫描,将听眦线作为基线,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连续的扫描[3]。增强CT中常见的对比剂为碘对比剂,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剂量为体重1.5~2.0ml/kg,对于碘过敏、有过敏史患者、心肾功能衰竭患者禁止使用[4]。

CT检查的优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清晰度较高,能够非常清楚的显示出病变的器官已经形态。检查时间较短,即安全又简便,患者只要能够配合保持无任何动作的状态就能进行检查,为急诊病人大量节省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可获得各种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或衰减系数),以行定量分析,即不仅显示出不同密度的器官、组织或病变的影像,且直接得到各自对X线吸收多少的数值即吸收系数。CT检查的图像处理功能,能够将图像的密度或灰度调节到适合观察组织患以及病变器官的程度,例如X线照片各部影像的图像密度无法进行调节。当扫描呈现的图像不清晰时,还可以通过增强扫描方式,提高图像清晰率,并对某些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增强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清晰程度。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CT检查与血管造影检查对于诊断脑血栓的准确性以及漏诊率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均未发生漏诊情况,CT诊断准确性为94.82%,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为96.55%,P值为0.647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头部CT检查对诊断脑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绍鸿,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9):232-233

[2]杜鹃,脑血栓形成早期TCD、CT比较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7):234-235

[3]吴兴运,头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影像技术,2018(11):24-26

[4]邢光柏,頭部CT检查在脑血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2):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