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宫腔镜与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纵膈子宫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0-10-15宋玲孙亚男石磊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宋玲 孙亚男 石磊

【摘要】 目的:单纯宫腔镜与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纵膈子宫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将78例纵膈子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节点: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按照硬币两面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9)与对照组(n=39),采用单纯宫腔镜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为研究组,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纵膈子宫患者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单纯宫腔镜;宫腹腔镜;纵膈子宫;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205-02

纵膈子宫属于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类型,该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造成患者不孕不育、早产及自然性流产等,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带来严重影响[1]。研究发现,纵膈子宫患者发病多与体内染色体异常或孕早期病毒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采用单纯宫腔镜对其治疗,虽然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不会对患者造成大的创伤,但是患者仍会出现术中出血、子宫穿孔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提出了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方式,为了明确该方式具体的临床疗效,故本次研究将78例纵膈子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8例纵膈子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节点: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按照硬币两面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9)与对照组(n=39)。入选标准:(1)78例患者基本资料齐全;(2)入选患者均符合纵膈子宫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患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病变;(2)患者存在手术禁忌症;(3)患者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存在严重障碍;(4)患者存在其它内科疾病。对照组年龄区间:22~33(平均:27.50±6.08)岁;研究组年龄区间:23~34(平均:28.50±6.06)岁。将上述资料比对后,P>0.05,不存在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宫腔镜治疗,告知患者呈膀胱截石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措施,常规消毒铺巾,扩张患者宫颈,并置入宫腔镜,充盈宫腔,观察宫颈管、宫腔、纵膈长度及纵膈位置;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切除纵膈,缓慢将宫腔镜退至宫颈口位置,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并及时给予患者电凝止血[2]。术前30分钟给予静点抗生素一次预防感染,术后不予应用抗生素,若术中出血多或手术时间长,术后24小时内给予追加静点一次预防感染。

研究组:给予患者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首先,于腹腔镜下检查患者子宫情况,包括子宫大小、形态、位置、盆腔情况等,随后,于腹腔镜下进行宫腔镜操作;宫腔镜具体操作方法依照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流产现象得到控制;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流产现象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全部例数×100%,分值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评价,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术中大出血、子宫穿孔、空气栓塞,分值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用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平方差[(x±s)];以卡方(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百分数(%),数据资料借助SPSS21.0分析,检验结果以P<0.05有差异;P>0.05表示无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見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对比

研究组治疗安全性相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指出,子宫纵隔形成主要是因胚胎发育时,患者两侧肾管融合后,导致纵隔吸收障碍,进而形成子宫纵隔。由于其疾病特性,引起宫腔形态异常,极易导致患者不孕、早产及流产等不良事件,因此,及时给予子宫纵隔患者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常采用单纯宫腔镜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由于难以评估子宫壁厚度,因此,极易造成术中大出血及子宫穿孔,同时,对患者周围组织也会造成损伤,影响患者预后。针对这一现状,临床提出了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方式,即于腹腔镜直视下进行宫腔镜手术,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相较单纯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有:单纯治疗时进行电切术具有盲目性,且切除范围不易把控,易造成患者大出血及创伤过大等不良情况[3]。而联合治疗,通过腹腔镜直视可以有效控制电切深度,避免造成患者子宫穿孔,降低手术副损伤,减少术中出血现象,同时对于盆腔粘连等相关问题也可得到解决,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纵膈子宫患者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鹏飞,水丽君,王文艳,等. 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开术治疗子宫纵隔110例临床分析[J]. 安徽医药,2016,20(3):471-474.

[2]梁江红,罗蕊丽,郑蓉.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综述,2016,22(11):2259-2261.

[3]张慧莉,陈玉环,邱兰,等. 不同浓度雌激素预防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宫腔再粘连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医学综述,2016,22(19):3924-3926.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