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2020-10-15刘群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运用效果全程护理心理护理

刘群

【摘要】 目的:探究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行全程心理护理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站于2018.09-2019.09期间所接纳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50例,全程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不良情绪,运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护理;心理护理;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136-02

机采血小板属于一项重要的无偿献血工作环节。机采血小板能够让采集纯度、浓度得到显著提升,具有着较佳的临床输注效果,加之输血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低,因此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1]。而由于该采血是以机器进行,且采集时间相对较长,有必要予以献血者相应的心理护理,确保机采血小板过程顺利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站于2018.09-2019.09期间所接纳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0例,女50例,年龄(35.50±4.50)岁)。将其基于随机分组法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2.50±2.58)岁)以及观察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33.50±2.50)岁)。两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献血者均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全程心理护理,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①献血前:工作人员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应当保持全程微笑,以此来让献血者感受到亲切感,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实行献血的献血者而言,微笑服务能够让其保持身心的放松。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在护理流程中告知献血者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不会染上血液传染病,从而起到对献血者内心紧张、忧虑感进行缓解的作用。此外,工作人员应当告知献血者采集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为1h左右),让其做好充足的准备并提高预见性;献血前让献血者饮用适量温水、白糖水或者牛奶来让不良反应的出现率降低,以生理、心理充足放松状况来应对献血。

②献血中:工作人员在穿刺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穿刺操作的快、稳、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可让献血者在穿刺时将头转向一侧,尽可能让其别盯着血袋,避免出现不适感和过度紧张。若是由于血流速度较缓慢而造成机器报警,工作人员要及时、耐心向献血者作出解释,从而缓解其心理减张情绪。此外,在献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依据献血者的文化背景、年龄等来选择一些献血者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通过舒缓音乐播放的方式可为献血者营造温馨的献血环境,以此起到转移注意力并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

③献血后:工作人员在拔针后要观察献血者是否存在头晕、呕吐等不良状况。同时需对献血者加强宣传教育,让其献血当天避免熬夜且不能接触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同时嘱咐多补充水分来起到补充血容量的作用,绝对避免暴饮暴食。此外,工作人员需向其表示感谢,让其认知到献血意义并产生自豪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心理状况包括HAMD评分、SDS评分以及SAS评分,以评分越低表示心理状况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以(P<0.05)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小板采集对于临床输血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机采血小板的耗时相对比较长,加上大多数献血者为初次献血,缺乏相关献血知识,因此导致其极易出现诸如疑虑、紧张等心理。故有必要对机采血小板流程中的献血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在确保献血者献血安全性的同时也促进其舒适程度的提升[2]。

心理护理在医学领域中的运用相对来说属于较为常见,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对献血者作出心理干预,通过语言、肢体的形式来缓解其心理紧张感,从而起到降低不良反应出现概率的作用。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对于采集安全性的提升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工作人员应当在献血的过程中予以献血者足够的心理尊重,通过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来提升工作人员、献血者两者间的沟通交流。工作人员应当在护理中以更为专业的技术、高度责任感、优良职业道德来进行,通过符合临床心理学护理规范的语言、行为以及态度,积极主动同献血者进行交流,加强对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从而起到对献血者恐惧、紧张情绪消除的效果,使其保持献血过程中的稳定、平和心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相关研究资料表示,通过予以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心理护理,能够起到缓解心理紧张、焦虑的情绪,通过护理流程中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干预,让献血者在全程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献血,充分提升了献血安全性[3]。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献血者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之后,以全程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无论是HAMD评分、SDS评分还是SAS评分均显著低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在机采血小板护理流程中,通过全程心理护理方式的运用能够显著缓解其心理压力,对献血安全性的提升有着较佳运用价值。

综上所述,全程心理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流程中的运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于杰.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效果研究[J].健康之路,2017,11(10):145-145.

[2]周燕.应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护理干预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5(15):10-11.

[3]杜丽莉.机采血小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3(7):8-10.

猜你喜欢

运用效果全程护理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的全程护理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的运用探究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美育功能在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全程护理对哮喘患者满意度、肺功能、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的影响
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