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护理干预对减少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0-15傅秋华黄君君
傅秋华 黄君君
【摘要】 目的:研究多方位护理干预对减少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把某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段时间接受治疗的8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名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方位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由54.76%下降到了19.05%(P<0.05);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由26.19%下降至9.52%(P<0.05);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从28.57%下降至9.52%(P<0.05),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结论:采用多方位护理干预方式对降低PICC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有利。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并发症;肿瘤内科;多方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125-01
引言
本院肿瘤内科护理人员在对癌症患者使用PICC时,遇到了各种与PICC相关的并发症,同时还观察到PICC在临床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尽管PICC的导管是不透X光射线的,但有时导管尖端不能在标准正位X光胸片上清晰定位。为了提高本院肿瘤内科护理人员的PICC插入技能,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在PICC插入实践和术后护理方面实施了多方位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肿瘤内科实施PICC置入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本院肿瘤内科经多方位护理干预后实施PICC置入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PICC置入数据。PICC患者选择标准保持一致,在PICC置入之前,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均由肿瘤内科的2名有置管资质的专科护士置入,患者后续的静脉输液均由肿瘤内科的护士负责[1]。
1.2 方法
多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由多学科工作团队制定针对护士的继续教育;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移除导丝切断导管之前进行胸部X光射线检查;③在PICC置入和后续护理期间保持最大程度的无菌屏障预防措施;④设计制定PICC档案表为每位患者建立PICC档案。
1.3 评价指标
1.3.1 制定PICC档案表格
设计PICC护理档案表,并为每位患者建立PICC护理档案,包括肿瘤内科每周PICC评估的信息。收集并记录以下信息:性别、年龄、PICC适应症、ICC插入日期、PICC移除日期、每个PICC护理的日期、并发症的性质和时间等。档案表格附有“PICC患者告知”的附录,其中有8份有关PICC护理的介绍。这些介绍包括有关卫生重要性的信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如果出现疼痛、肿胀、瘙痒或红斑等问题,教导患者怎样寻求护理或治疗。患者会在PICC置入后获得存档表格的副本,以便他们可以便利的查阅[2]。
1.3.2 对于并发症的定义
①可能的导管相关血液感染,来自在患有血液感染临床症状但没有其他明显感染源的患者中的导管段或外周静脉血液的阳性培养物,并在导管移除后48小时内退热以及开始适当的抗生素治疗。②插入部位感染是由该部位的脓毒性定义。③静脉炎指局部疼痛、发热、压痛、红斑和四肢水肿。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版本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每个PICC位置作为计数单位,分析需要提前移除PICC而不是轻微并发症的主要并发症。以P值小于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c2检验评估两组之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性质和分布
在对照组中,由于并发症导致23例(54.76%)PICC导管被移除,其中11例(26.19%)因感染性并发症而被移除,其中12例(28.57%)因非感染性并发症而被移除。在观察组中,8例(19.05%)PICC导管因并发症被移除,其中4例(9.52%)由于感染性并发症而被移除,其中4例(9.52%)由于非感染性并发症而被移除,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PICC置入相关的死亡[4]。
2.2 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的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从54.76%(23/42)明显下降至19.05%(8/42),(c2值=11.503,P值=0.0007)。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从26.19%(11/42)明显下降至9.52%(4/42),(c2值=3.977,P值=0.046)。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从28.57%(12/42)明显下降至9.52%(12/42),(c2值=4.941,P值=0.026)[5]。
3 讨论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最佳方法,但有几项研究表明其中一些干预措施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有关,并且可以合理假设这些干预措施在PICC导管置入是有效的。本研究使用相对简单和廉价的干预措施降低了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不是实施更昂贵的干预措施,例如使用抗生素以及导管消毒。PICC尖端最合适的位置是靠近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上腔静脉下1/3处,研究表明PICC放置中有5~32%会导致错位,还有研究表明PICC的尖端位置对于减少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方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与PICC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筱翠.围手术期护理对行射频消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90-91.
[2]郑莹莹.循证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36):45-46.
[3]黄荣智,张奕,高建利.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J].中外医疗,2018,37(36):110-112.
[4]梁春红.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42.
[5]张曌星,李智梅,金哲.预见性护理在防止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發症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06):46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