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的评估与分析改进
2020-10-15李爱景
李爱景
【摘要】 随着全球对危急值的认识日趋深入,危急値报告制度已成为各个医院的核心管理制度报告管理制度。我院自2007年制定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2008年底实现信息化报告,2013年8月在征求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部分危急值项目和界眼值进行了调整,2014年8月修订了危急值报告制度。本人对医院检验科自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五年的危急值数据进行了回顾分析与评估,以期为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检验危急值;精神疗区;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R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037-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所有危急值原始数据,内容包括样本号、申请科室、试验结果、接收时间、报告时间等。
1.2 检验危急值的设置
根据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参照国际和国内的调查报告,并征求相关临床科室的专家意见,制定危急值项目和界限,从2008年起执行
1.3 数据分析
将LIS系统中危急值相关数据导出至 Microsoft Exce12007中,逐一分析各检验项目以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危急值
2 结果
2.1 危急值的发生率
统计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共5年间的危急值总数及总检测人次数,共报告89件危急值,占总检测数的0.29%。危急值检出数量与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勢,但2016年低于前两年的水平,仅为0.16%,危急值以住院患者为主,占93.42%,门急诊患者仅占0.58%,门急诊和住院患者危急值检出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
2.2 危急值的分布
检验危急值的检出主要产生于常规生化、血液学检验,合计占总量的86.10%。危急值的病区分布主要集中精神病区,共计94%。
2.3 危急值项目及发生情况
2015~2019年检验危急值检出率居前六位的分别是血糖、尿素氮、血小板计数、钾离子、白细胞计数、钙离子测定。危急值的发生率为0.35%。
2.4 危急值项目的周转时间
抽査2015年11月和2019年10月两个月的危急值项目在实验室的周转时间,两次调査结果比较,常规生化的危急值项目TAT改善显著,血钾缩短40min,血糖缩短20min,血液学项目TAT缩短14~21min,抽查项目的平均TAT缩短20min。
2.5 危急值界限的评估
为了让危急值管理制度更好地服务临床,检验科和医务科定期组织临床专家对本院的危急值项目和界限进行评估。参加评估的临床科室有精神各个疗区。绝大多数科室对现行的危急值无意见,个别科室对危急值的项目和界限提出了意见,经过评估査实、统计分析和咨询临床专家,我们修订了危急值自和界限,并报医务科签字认可发布实施。
3 讨论
1972年美国学者 Lundberg首次提出危急值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危急值概念进人中国,经过了十多年的应用,200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危急值报告列入患者安全目标,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急值报告项目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并提供咨询服务。卫生计生委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亦对危急值报告提出明确要求,危急值管理在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医院评价指标,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
我院2007年制定并实施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从最初的单纯手工记录和电话报告到2008年LIS系统信息化报告,再到2015年实现LS系统与申请医师手机短信提示,经历了七年多时间。本研究系统回顾了2015~2019年五年间的检验危急值历史数据,期望对科学管理危急值提供依据。五年间,检验科报告的危急值占总检测人次数的0.28%,其中住院患者占93.42%,门急诊占13.5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检验危急值主要来源于常规生化和临床血液学。血糖、尿素氮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危急值居前,应实验室认可和医院等级评审有关文件的要求,实验室与临床应建立沟通机制,就危急值报告制度定期交流。2016年调整血钾界限值2.6~2.5mmol/L,。危急值项目的增减和界限值的调整与实验室方法的改进、临床诊疗技術救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院特色专科的影响力有关,是实验室与临床密切协作、持续改进的过程,其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让真正的危急值“急”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患者的安全需求。调整后两个月内随访重点科室,了解患者情况,确认其安全性。经过临床调查,报告的检验危急值与临床患者情况的符合率达到了86%。为优化危急值的报告路径,2018年2月开始给疗区给医生打电话报告,申请医师得以第一时间了解其患者的检查情况,贏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危急值标本的周转时间对保证患者安全至关重要,缩短周转时间意味着给危急患者多一份生存的机会,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一直未能实现有组织的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网络实时监控计划,因此实验室通过实施日常监控,充分挖掘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定期评估危急值项目、界限、报告路径适宜性,有利于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应抚,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0.
[2]葛荣跃,张伟民,设置检验科危急值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J].江而医学酚,2007,25(01);55-56
[3]刘灿,王炳龙,林寿榕,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06):565-568
[4]柴枝楠,张国强.医学危急值判读与急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5]王培昌.危急值报告若干问题的商椎[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02):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