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10-15范广法
范广法
【摘要】 目的:研究带状孢疹后神经痛微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收治时间:2018年1月~2019年6月),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常规镇痛治疗)和实验组(行常规镇痛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各48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7.92%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显著(x2=4.909,P=0.027)。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微创介入治疗,疗效确切,镇痛效果显著,可推荐。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镇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2-033-01
前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老年人,是指在局部皮肤仍在疱疹消退后,遗留疼痛不适症状,且疼痛时间较长(超过1个月),属严重带状疱疹并发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1]。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增加治疗难度[2]。基于此,笔者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例,应用微创介入治疗,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5.73±2.25)岁;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6年,平均病程(1.25±0.36)年;疼痛部位:头部16例,四肢8例,躯干24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64.59±2.36);最短病程3个月,最长病程7年,平均病程(1.31±0.32)年;疼痛部位:头部18例,四肢7例,躯干23例。比较两组上述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镇痛治疗:患者入院后,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按医嘱给予患者使用普瑞巴林胶囊,起始剂量为75mg/次,2次/d;7d后可根据耐受性以及疗效,增加至150mg/次,2次/d。
1.2.2 实验组
行常规镇痛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常规镇痛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微创介入治疗:常规消毒铺巾,行局部浸润麻醉(1%利卡多因),管状位穿刺,投射频率:1cm/次,对进针方向和深度需反复确定,直至穿刺针达到椎体小关节,判断穿刺针有无进入血管、椎管等部位。将针芯拔出,无脑脊液回流,给予频率50Hz,电压0.7V的感觉神经刺激,导致诱发相应神经支配区放电感,改用2Hz、电压2V的运动刺激,以42℃,240s治疗时间为治疗参数。
1.3 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对比,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十分制,分数与疼痛成正相关,即: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有效率对标:显效: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偶尔出现轻微疼痛,对睡眠无影响;好转: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影响睡眠质量;无效:疼痛未缓解,无法入睡。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其中计量资料(t检验),(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n(%)]表示,当P<0.05时,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显效25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5.42%。实验组,显效37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92%。两组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7.92%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显著(x2=4.909,P=0.027)。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疾病,好发于胸部及头面部,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疼痛,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双重身心折磨[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疼痛,如刺痛、刀割痛等,易侵犯脑神经,影响患者的听觉及视力。
目前,因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病因非常复杂,且临床尚无快速特效治疗方法,只是尽可能的缓解疼痛症状。利用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痛,其作用机制为:通过间断射频电流形成脉冲射频,于神经组织形成高电压,控制42℃为裸露电极温度,不会产生神经热离断效应,给患者带来不适感。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激发疼痛信号传入信号的可塑性,导致疼痛抑制机制被触发,而因脉冲射频形成的强电场,降低受损神经周围炎性介质,进而发挥镇痛作用。故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行常规镇痛治疗,实验组行常规镇痛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比较,无顯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有效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4.909,P=0.027)。表明,微创介入治疗的镇痛效果以及治疗有效性显著高于常规镇痛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微创介入治疗,疗效确切,镇痛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荐。
参考文献
[1]韩晓阁, 李南, 左蕾, 等. 不同剂量国产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12):1565-1569.
[2]杨昊,董传江,何会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CK、CK-MB及LDH水平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02):238-241.
[3]王静, 陶熔, 李言杰,等.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40(5):37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