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森林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与防控途径
2020-10-15郝英张奎颖潘晶
郝英 张奎颖 潘晶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加大森林工程建设的力度,森林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若想使森林工程得到发展,就需要了解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探寻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而使生态环境稳定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森林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了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防控途径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6-0093-02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A
随着人们逐渐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林业工程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森林建设不仅能够加快林业发展的速度,还可以使环境保护工作高效完成。林业工程中所包含的项目十分丰富,并且各项工作内容都较为烦琐,这也加大了林业人员的工作强度及难度。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加快森林开发以及保护的速度,林业部门就应当注重森林病虫害这一问题,了解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探寻出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方法,进而将其应用到森林保护中,让树木更好地生长,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1 森林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1.1 未能合理使用农药
部分林业单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较少,未能清楚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在使用农药时不够合理规范,单纯依照自己原有的经验使用农药,并不能起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效果。例如,部分人员在发现大规模森林病虫害时,第一时间就想到用农药解决,但由于他们对农药并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农药用量越大、消灭病虫害的效果便越好,并不会使用多种防治手段,过分依赖农药的使用的解决方式很有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加重森林病虫害。此外,在使用农药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时,若长期使用农药,会增加森林病虫害的抗药性,进而阻碍森林工程的发展[1]。
1.2 天然森林数量较少
目前,我国多数森林为人工种植森林,自然形成的森林数量较少。而大规模的人工森林缺少相应的稳定性,树木种类较为单一,使生态系统不够完善,森林中的害虫没有天敌的制约,进而进行大量繁殖,导致森林遭受病虫侵害的概率较大,会逐渐对整个森林造成损害。在病虫侵害森林的过程中,很容易蔓延到天然森林中,若大面积暴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害更大。
1.3 森林病虫害治理较难
部分害虫的繁殖速度较快,且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导致害虫存在一定的抗药性,进而加大了森林病虫害的治理难度,为森林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及难题。同时,若发生森林病虫害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治理,会导致整片森林受到严重的伤害,对森林建设造成一定的损失[2]。
1.4 人工林面积逐渐扩大
我国林业建设由于相关结构的更改,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导致诸多人工造林建设迅速增多。人工造林在其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没有对森林树木的结构以及树木的种子进行积极合理的选择,导致种植的森林树木种类过于单一,严重缺乏多样化的生物生长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发展。除此之外,人工造林工作者并未对树木进行相关研究,致使大部分幼苗生長阶段的树木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并出现大面积的暴发情况。
1.5 森林病虫害预防系统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林业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并未建立健全病虫害防御系统,林业相关病虫害的防护措施并不规范,无法充分发挥相关有效的作用,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时,极易出现大规模树木的损害。除此之外,部分林业管理部门没能充分认识到病虫害防御的重要性,常将林业管理重点划分在后期的治理措施中。这一举动不仅浪费了诸多的人力、物力,还未能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森林树木的生长质量[3]。
1.6 森林监测手段较为落后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地理因素的束缚,导致该地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方法以及防治方式还较为落后,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从而导致病虫害的传播速度较快,且无法有效阻断病虫害的传播,不利于我国森林树木的发展。
2 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措施
2.1 增强监测预防有效性
林业人员在管理树木后期生长时,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测管理工作,让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在进行苗木移栽以及培育时,应实现苗木健康生长这一目标,合理完成树种的选择,并科学地配置灌木以及草丛,让多品种的树木都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其更好地生长。与此同时,林业人员可以使用穿插种植的方式,增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有关部门需要定期进行苗木建议操作,对一些抗病性以及抗逆性较强的树种重点培育,进而减少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时,需要关注其良好的前瞻性,重点勘察规划好的检疫范围,定期展开相应的病虫害巡检工作,让专业的病虫害监测人员对林场周边环境以及树木情况进行分析与观察。
另外,有关部门应加大与气象部门的联系,第一时间掌握林区气候条件,将其当作病虫害工作开展的基础,进而有效开展病虫害预防以及控制工作,增强监测以及预防的有效性,让病虫害远离森林。
2.2 农药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在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当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管使用哪种防治措施,都需要保障森林生态效益,尽可能减少农药用量,不要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进而使周边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将生物病虫害防治以及物理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到病虫害管理中,加强对于无污染防治措施的使用[5]。比如,有关部门可以使用松毛虫开展赤眼蜂防治操作,这种方式也成为天敌虫害防治,不仅能够有效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还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使用遥感技术检测这一手段,使用无人机及喷烟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监测的精准性以及及时性,还能够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农药使用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将化学处理方式应用其中,合理控制农药使用的时间、条件以及用量,尽量选择一些毒性较低以及残留概率较小的农药,进而降低对于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2.3 构建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
首先,有关部门应当构建健全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在实施各项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检测工作。同时,工作人员需了解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而展开针对性的检测操作,若发生异常情况便能够第一时间上报并解决。对于已经形成病虫害的树木,应当在发现病虫害时,第一时间做出封闭管理以及隔离等操作,避免森林病虫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6]。
其次,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森林保护力度。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渐出台森林生态资源保护相关的政策,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经常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也让自然森林的数量越来越少,十分容易发生森林病虫害。因此,有关部门应当严惩不法分子,加大对于不法分子的惩罚力度,进而从根本上保护天然林的生态环境。
2.4 加快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
需要大力提倡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应用规模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需要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并普及应用。通过使用生物性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物品,有效减少化学物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并降低化学物质对病虫害天敌所造成的影响,促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控制。与此同时,相关生物技术研发人员需要积极研发全新的生物防治技术,促使其能在我国林业管理中推广使用,逐渐提高我国森林树木的质量以及数量,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7]。
3 小结
总之,森林病虫害问题已成为了森林工程建设的重点,只有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够使森林工程得到良好的发展[8]。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以及监督管理力度,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效完成。此外,技术人员应当创新、提升病虫害防治理念,找到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而减少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保障树木的生存质量,让森林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利条件,进而让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1 ] 靳莉.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224,229.
[ 2 ] 陈生顶.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探析[J].種子科技,2020,38(9):71-72.
[ 3 ] 宋坤,包旭.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农家参谋,2020(12):129.
[ 4 ] 杨灼琦.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7):143-144.
[ 5 ] 武一伦.浅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 2020,40(6):81-82.
[ 6 ] 黄清华.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其优化对策[J].种子科技, 2020,38(6):84-85.
[ 7 ] 赵冬梅.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园艺,2020(6):44-45.
[ 8 ] 韩冰,王佳建,葛迎春,等.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优化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0(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