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收入来源下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分析

2020-10-15郭家宏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净收入经营性城镇居民

郭家宏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一、引言

消费作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朱信贵和谢文强,2018)。居民消费不足制约了其生活水平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有效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是必须考虑的问题。2018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9.58%,比1949年提高49.49个百分点,但距离发达国家80%的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消费支出19853.1元,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人均高13908元,可以看出我国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巨大。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例如个人偏好、生活环境等等,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因素(祁毓,2010)。随着农村居民不断向城镇居民转移,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生产方式均发生巨大转变,使得其收入来源变得十分多样化。例如随着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也使城镇居民由之前单一的工资性收入来源扩展至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等多种形式的收入。社会经济发展使收入来源逐步趋向多元化。不同来源下的收入会影响居民在消费时的支出与配置。因此与传统单一居民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相比,通过分析不同来源收入的特点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我国有部分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结果不尽相同。李锐和项海容(2004)采用GARCH(1,1)模型,对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水平,但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易行健和朱力维等(2018)的研究显示城镇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均存在较强消费惯性;方福前和张艳丽(2011)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远大于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范从来和巩师恩(2015)发现不同来源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及动态变化特征;白素霞和陈井安(2013)的研究显示:工资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转移性收入。

结合已有文献,本文的研究思路未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虚拟变量对城乡之间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国家统计局将居民收入来源分为四类:工资性收入指居民获得的各项劳动报酬;经营净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指居民的各项金融资产以及不动产。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和社会团体对居民的转移支出,例如养老金、生活补贴等。本文分析采用截面数据,研究样本为2018年全国各省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指标,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人均消费支出(Consume),解释变量包括各类可支配收入指标:工资性收入(Salarly),经营净收入(Business),转移净收入(Transfer),财产净收入(Property),以此研究城乡居民差异下不同来源的收入对于消费的影响。本文研究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二)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城镇与农村居民在不同来源收入下对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对该城乡差别进行量化。虚拟变量可以定量度量一些无法用数值衡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他们构造只取“0”或“1”的人工变量,使这些因素反映到模型中去,并提高模型精度。本文中对虚拟变量的设置为:D=1(城镇居民),D=0(农村居民)

虚拟变量的引入有加法方式和乘法方式,加法方式用来衡量二者是否存在截距项的不同,乘法方式用来衡量二者是否存在斜率项的不同。为全面观测二者的截距项和斜率项是否都不相同,可以同时引入加法方式和乘法方式,则含有虚拟变量的模型为:

Consumei=β0+δ0D1i+β1Salaryi+δ1(D1iSalaryi)+β2Businessi+δ2(D1iBusinessi)+β3Propertyi+δ3(D1iPropertyi)+β4Transferi+δ4(D1iTransferi)+μi

(一)

其中β0为截距项;μi为误差项。D1为引入的虚拟变量,用来衡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差别。进一步地:

E(Consumei|D1=1,Salary,Business,Property,Transfer)=(β0+δ0)+(β1+δ1)Salaryi+(β2+δ2)Businessi+(β3+δ3)Propertyi+(β4+δ4)Transferi

(二)

E(Consumei|D1=0,Salary,Business,Property,Transfer)=(β0+δ0)+(β1+δ1)Salaryi+(β2+δ2)Businessi+(β3+δ3)Propertyi+(β4+δ4)Transferi

(三)

分别表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在显著性检验中,如果δ0=0或者δ1=0、δ2=0、δ3=0、δ4=0的假设被拒绝,则说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是不同的。

利用Eviews8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使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法来消除异方差存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模型各维度参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异方差稳健标准误下回归结果

从各指标的t检验可看到,δ0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无法拒绝原假设,说明2018年农村居民的消费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无明显差别。δ2、δ3、δ4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说明当农村居民和城支出和城镇居民在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或转移净收入方面有相同的增加量时,二者增加的消费支出无明显区别。而δ1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工资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且工资性收入平均增加100元时,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多增加25.8元用于消费方面。

将该模型分解为城乡居民各自的消费函数。可得,在5%的显著水平下,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其消费的影响显著,均呈正向关系,符合经济意义检验,其中工资性收入对消费影响最大。而财产性收入的变化对消费不显著;与城镇居民结果相似,在5%的显著水平下,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其消费的影响显著,均呈正向关系,经营性收入变化所带来的消费支出变化略高于工资性收入变化所带来的。财产性收入的变化对消费不显著。

综合比较可得,工资性收入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变化均起到重要且显著的作用,并且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变化所带来的消费支出变化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高于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化对消费没有显著的影响。

三、建议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比较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城乡居民的消费产生的差异发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且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更多。而在经营性收入方面,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对消费的反映更灵敏,这是因为农村居民大多从事直接生产活动,因此他们的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也相对高于城镇居民。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工资性收入,带动居民消费

结果显示,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是带动消费的有效途径。对于城镇居民而言,由于他们自身在增加工资性收入时所带动的消费大于农村居民,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适当提高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如降低税率、加大高新技术人员津贴或提高部分中低收入居民的补贴等。而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条件限制以及储蓄习惯,其增加的工资性收入所产生的消费量小于城镇居民,因此在难以改变农民自身消费习惯的条件下,首先应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拓宽就业渠道以及大幅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以缩小城乡差距并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此外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改革力度,当前乡镇企业行情普遍疲软,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政府除了为技术较为落后的乡镇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外,还应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如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同时也应制定政策(如升学奖励或发放奖金等)鼓励城市高学历人才下乡扶持乡镇经济发展,以此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营性行为

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是影响其消费的最主要原因。当前大多数农户依旧进行自产自销的低端运作方式,因此尽管经营性收入是重要收入来源,但由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且新型技术未能得到广泛普及,该盈利模式已到达瓶颈,无法带给农户更大化的收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政府设法在乡镇地区(尤其是生产技术落后的地区)普及新型生产技术,完善工业化建设,同时加强现代化农业的产业经营,鼓励实施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营。另外也需要优化交通基建使产销两地交流顺畅,减少流通环节对农产品销售的限制,不断促进农村企业结构升级以提高农产品增加值来提升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

猜你喜欢

净收入经营性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浙江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